高校学生工作实现以人为本与科学化管理契合的探讨
2010-08-15陈赞
陈 赞
( 苏州大学 医学部,江苏 苏州 215123 )
高校学生工作实现以人为本与科学化管理契合的探讨
陈 赞
( 苏州大学 医学部,江苏 苏州 215123 )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精神与方法论对中国高等教育有指导意义。高校学生工作应建立教育、引导、管理、服务的多重职能机制,在科学化管理和以人为本之间找到契合,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氛围,弘扬现代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 科学化管理; 柔性管理; 科学发展观
每一种理论的实践,都会带来现实的影响,给予人们思考与探索的机会。世易时移,不变的是人类的求知精神,我们还记得灼灼光华的五四新思潮,也记得当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治国理念,已经在知识界引发了深入讨论。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1]这为我们明确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也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广阔的实践空间。高校学生工作应在以人为本与科学化管理之间寻找契合点。
一、科学化管理光环下的思索
高校学生工作必然要走科学化管理之路。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复杂的个体类型、个性鲜明的新一代大学生,只讲求苦干,显然无法完成培养目标,无法完成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工作程序、运行机制、思路创新、应急体系、思想工程等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常见词;而大学生社会实践、科研竞赛、团体活动及各类模拟活动等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粗放型的教育方式被规范化、精确化、科学化的手段所替代。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把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定位为:管理与服务。科学化管理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每年的各类别、各级别获奖及荣誉成为考评学生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管理层次、层级愈加分明。强化服务意识,强化分工与协作关系,从后勤保障到教学辅助,从活动指导到心理疏导,从宣传策划到成果积累,从教室到公寓,从团建到党建,无不凝聚了这一特殊教师职位的心血,无不体现出新一代学生工作者群体的智慧。科学化管理,既极大地减少了工作的随意性,又体现出高效率,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是相适应的。
科学化管理工作成效虽然可喜,但作为基层文化教育者,作为与青年学子直接接触、影响深远的群体,遇到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管理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人文关怀;定量定性的考评机制,与人本主义教育的初衷有所违背;服务的定位不利于高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创新与探索的同时,高校学生工作者也常有这种焦虑。种种矛盾现象对高校学生工作者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与挑战。
二、从管理者到教育者的提升
人本主义的培养目标之达成,除完成基本的管理职能之外,还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德育教育观,统筹协调德育内部与外部各种要素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还要立足于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于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立足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科学构建学生管理内容。这样一来,高校学生工作者兼具高效率的管理者、教育理想的实施者双重身份。
新一代辅导员,是承担并实施教育理念的群体,大多具备高学历,并有教育热情与创新激情。如果仅以“代父母”的视野来进行管理与指导工作,无疑是狭隘的。在工作职能与职权的划定中,只有给予辅导员更多的资源支持与组织支持,在多层次的工作体系中才可能展示其工作潜力,在学业规划、职业指导、心理疏导上,才可能发挥更多的作用。辅导员的工作期待、工作绩效与其认同感、归属感有很大关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的管理中,也体现在高校对于辅导员的管理培养上。他们与大学生一样,需要职业发展的空间与成长空间。激励型的氛围与环境,不仅针对于大学生,教育者也在其中,这样辅导员才会与学生、与校方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而推进文化校园、学术校园的进程。和谐的环境氛围能多角度呈现出新时代多层次的高校教育结构。
急功近利,只追求眼下的教育实绩,只追求考核优秀,只追求各类获奖的数量,刻意强调管理与服务的职能,这种浮躁的教育心态,势必会削弱高校作为思想先锋阵营的作用。教育理念应该贯彻于整个过程之中,高校学生工作者既非高高在上的管理者,也不是从属地位的服务者,是兼具复合作用的特殊职能群体。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是高校的主要教学目标,而人文素质的养成,亦是最终目标与归宿。急需以人为根本,以管理与服务为途径,将学生工作提升至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提升至社会文化思想大本营的高度。
三、科学发展观展示契合之可能
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论、根本观,为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适应大学管理和发展趋势的科学理念。以人为本,在高校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说,就是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就是强调集教育、引导、管理、服务于一体的高效工作体制。科学化管理与服务,是手段与途径,而以人为本,是精神实质与引导之路。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变而稳的关系,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能得到充分体现。
在规范强化管理服务职能的同时,可对管理方式与管理概念做进一步的探讨,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指引了统筹兼顾的方法论。近年来柔性管理的概念逐渐被引入我国行政领域。其实从本质上说,所谓柔性管理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同时进行管理的新方略。柔性管理把事物过程看作共时性结构、立体多层面的网络。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以人为中心,强调平等和尊重、创造、直觉和价值控制,它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转化。隐性知识指人的创造性、个性等有益的思想要素。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用制度约束、管理人。而柔性管理则“以人为中心”,实行人性化管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非强制性。它主要通过实行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等方式,来激发管理对象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尤其在知识型部门中,管理者更加看重的是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看重的是个体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约束。
高校学生工作达到管理的高质量,存在有利的基础:科学发展观提倡尊重、发现、弘扬人的自主性。大学生的创造性、可塑性、民主意识都十分突出,当代青年的个性也在他们身上得到集中体现。他们自主性的激发、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个体表达,也可以通过团体活动表达。只要有完善的活动机制、指导机制,提供公平合理的机会,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他们成长成材与自我展示的强烈愿望,从而在积极的、共同提高的氛围中,实现主流教育目标,实现人本教育理念。学生社团制度、学生科研立项制度、评优评奖制度等都是围绕学生为中心而设立的,是立体教育网络结构的支点。高校学生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不违背科学管理的宗旨和流程的,可以实现与科学管理的有机结合,并能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完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是现代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发展观倡导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完善过程,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体系的不断调整与更新。而自我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创建校园文化的动力,更是践行素质教育的体现。基于人本化教育这一前提,行之有效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成效。自主学习管理体系是我们推行的重要方面,与德育教育相关,以专业为基本划分,以年级为支撑点,以各种指导活动为内容,以特殊学生关怀为补充,以科研之星、自强之星、学子之星的打造为亮点,并实行学生明星的巡讲。而生活管理体系主要依靠学生社团组织执行,由楼层推广,广泛开展“生活即创造”的教育,在规范化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化。除此之外,还通过实施各类助理制度,让学生参与管理,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从办公室助理到实验室助理,从研究生班主任选拔到社团活动竞标承办。BBS、飞信群、QQ群、博客等早已成为现代高校学生工作者与学生沟通的手段,构成了新型的立体联系网络。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可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自我管理机制真正活跃起来。
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对高校教育者影响深远。它要求我们要以新的视野、新的高度,来分析高校学生的特点、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实施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工程。实现以人为本与科学化管理的契合,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1.
[2] 温德诚.政府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1.
[3] 王国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科学发展观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36).
[4]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
[5] 刘益,李垣,汪应洛.柔性战略的理论、分析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
[6] 朱荣.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高教高职研究,2009,(2).
[7] 杨寅平.现代大学理念构建[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5,9.
Abstract: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is the first essential, and people-oriented policy is the core. Its spirit and methodology is of a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Chinese advanced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work should establish a multiple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education, guidanc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and find the best way that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can agree with the people-oriented policy, to accommodate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of new era and give full scope to the modern concept of education.
Key words:people-oriented; scientific management; flexible manag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 毛志)
Discussion about the Conjunction Realization of People-oriented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in College Students Work
Chen Zan
( Medical Colleg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China )
G64
A
1673-9639 (2010) 05-0029-03
2010-09-10
陈 赞(1964-),男,江苏南通人,苏州大学医学部党工委副书记,主要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