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2010-08-15陈薇薇
陈薇薇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陈薇薇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全面推进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理念是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理论基础,定位了高职院校德育的主客体,突出了高职院校德育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应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实现德育的观念创新、目标创新、内容创新、方式创新,并注重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德育;创新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而德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德育的实施是教育界的焦点。为适应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是高职院校德育的必然选择。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指明了新思路。
一、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以人为本”是一种理念,其内涵是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其中最根本的是“一切为了人,因为人是目的地,一切活动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把人作为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以人为本”具有三层基本涵义:其一,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既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其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其三,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以人为本,意味着任何个人都应享有作为人的权利,对任何个人的权利都应给予合理的尊重;也意味着对人以外的任何事物都应注入人性化的精神和理念,给予人性化的思考和关怀。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运用历史的尺度,也要确立并运用人的尺度;既要关注人的共性,也要关注人的个性,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确立起终极关怀,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并承担做人的责任。
二、高职院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
(一)以人为本理念是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理论基础
德育是贯穿于其他各种教育的统帅,人的全面发展是以良好的德育为先决条件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特长,更应具有正确的信念和纯洁的操守、坚忍的意志和超常的胆略等。而德育正是培养学生道德人格和精神力量的最佳途径,因此,德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关键作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肯定了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决定性促进作用,极大地拓宽了当代德育工作的理论视野,充实和深化了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内涵。以人为本的理念确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学校培养的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具有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成长需要的双重价值。
(二)以人为本理念辩证定位了高职院校德育的主客体
在以往的观念中,高职院校德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被简单地认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这种片面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把学生单方面看成是完成社会规范的产物,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和继承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从而导致高职院校不能有效地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德育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学职能决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客体关系,以人为本理念下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生平等相待,依据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其次,高职院校德育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决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主客体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以人为本德育观的基本目标,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越强,其参与德育活动的自觉性就越大,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质就是培养有自主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再次,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应以学生为本,这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互为主客体关系。大学生富于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学之间便于交流思想进而提高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成互为主客体的关系,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以人为本理念突出了高职院校德育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强调德育的最高目标是为了人的自我充实和完善、人的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和人格的健全。因此,以人为本德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人格的全面性等方面平衡发展。人格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德育的关键所在,培养人格的全面性、完善性,是实现德育以人为本的基本宗旨。因此,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既以人格的完善为着眼点,又以人格的完善为终点。以人为本的德育强调德育的主体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通过完善人格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以人为本理念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一)德育观念的创新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关键在于德育观念的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应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或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一方面,对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应强化以人为本的德育育人观念,使其重视并自觉形成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全体教职工应注重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道德品质、知识涵养、能力素养等的提高。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德性生命的发展及人生幸福,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全体教职工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应在尊重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实现思想的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以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德育目标的创新
以人为本的观念,本质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其外显为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理念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精神和身体、个性和社会性等各方面综合素质得到普遍、充分和自由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实现高校德育目标时,既着眼于全体学生,又要着眼于学生个体;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又要着眼于满足学生品德发展、身心健康的要求;既要满足学生现实需要,又要立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高职院校要整合学校教育和管理资源,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成长,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能健康成长。
(三)德育内容的创新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职院校德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理论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二是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的教育,强化荣辱观的教育,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精神,教育学生为人民服务、诚实守信等,使学生成为有高尚道德和品质的新人,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好公民;三是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当前应大力开展身心健康、生命意识、创新精神的教育,教育学生懂得生活、勇于开拓、关爱生命、学会做人。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职院校德育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依据学生成长规律以及心理变化的实际情况,围绕学生思想方面的热点、疑点和难点,及时拓展教育的内容。教育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生态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
(四)德育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主要以德育理论教学和思想政治管理为主,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德育方法应积极实践,努力创新。在德育过程中,从注重大学生主体性出发,注意灌输与疏导相结合、感情与说理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传统德育方法与高新科技手段相结合等。具体地说:
首先,应将外在灌输和内在自觉接受相统一,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灌输原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走出灌输的认识误区,讲究灌输的艺术,注意灌输的形式和方法,把灌输同注入式教育严格区别开来。通过建立起开放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思想和心理状况,主动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找准德育教学的着力点,以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精神情操的自我内化及德育养成教育。学校应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育热点,精心设计网页,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领网络思想阵地,使网络成为开展德育教育的新的方式。
再次,注重心理咨询工作。借用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方法,给受教育者以帮助、启发和教育,排除他们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调整看问题的方法,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社会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的压力加大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德育方式,可以作为学生诉求和渲泄的渠道,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削弱冲突的发生,帮助和指导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完善自我,健康地发展。
最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应通过网络教育、寝室文化、学生社团工作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通过讨论、辩论、座谈、演讲、参观、调查、社会服务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过程;通过树立榜样、开辟宣传橱窗等方式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五)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是德育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德育工作者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养成道德规范、提升人格境界的重任,他们需要具体实施德育教学,发现与解决德育中的问题,创新德育方法,整合利用德育资源,修订和补充德育内容。因此,德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对德育整体功效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对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应不断提升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和水平。各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一方面,应提高德育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作风素质,使其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应当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德育工作人员的知识面和拓宽其工作视野,特别是促进德育工作人员学习高科技知识,利用计算机网络,以便他们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做好德育工作。
[1]许树村.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就业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48.
[2]吴安春.从“知识本位”到“德性本位”[J].教育研究,2003,(11):75.
[3]国家教委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处.未来教育面临的困惑与挑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11.
G718.5
A
1673-0046(2010)9-0016-02
江苏省高校哲学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0SJ B880007)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