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
2010-08-15刘英红
刘英红
无锡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
刘英红
(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无锡214011)
改革开放至今,无锡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大量承接制造业投资,“苏南模式”也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无锡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损害,无锡亟需向经济、社会、生态有机融合的发展模式转变。文章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控制城市规模、加大环保力度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
经济;生态城市;建设
无锡,这块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民族工商业和最早的乡镇企业的传奇土地,在工业化时代,以“苏南模式”创造了经济的辉煌。无锡经济的特点是制造业比较发达,目前又正在努力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最大的,它不仅对能源的消耗很大,而且产生的工业垃圾也较难处理,对空气质量的破坏也较重,最重要的是,它直接或间接决定或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态意识,这也是全球环境逐年恶化的根本原因。2007年初夏太湖大规模爆发蓝藻水华敲响了警钟:协调无锡经济和社会环境发展刻不容缓,单一以经济目的和经济杠杆为城市管理的指标和手段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需要我们考虑生态的各个方面,进行生态化管理。
一、改革开放至今,无锡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国际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在过去的20多年里,无锡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大量承接制造业投资,构建了国际先进的制造业高地。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改变了区域的地理环境,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特别是随着经济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经济高速增长,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污染、水环境污染也步入高峰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力度滞后于经济发展。再加上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人口压力较大,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大大高于全国和省平均水平,人口总量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在很长时期内存在。近年来,生态形势不容乐观,工业经济持续高速运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万元GDP能耗高于国内先进城市,是世界平均的1.6倍,是高收入国家的2.3倍。资源要素紧缺和环境压力加大等矛盾已越来越突出。2007年初夏太湖大规模爆发蓝藻水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些矛盾的集中体现。
虽然无锡有着庞大的产业基础,但产业结构呈现出“两高两低”的状况(即传统产业比重偏高,而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工业中传统工业比重偏高,而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三次产业中工业占到近60%,而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等传统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虽然无锡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但能耗指标、物耗指标和可用地指标呈现“两高一低”的状态。如果还是沿用老的增长方式,必然造成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的局面,并导致“增长的极限”。
2.“苏南模式”创造了无锡经济辉煌,却遭遇了蓝藻尴尬
长期以来,“苏南模式”——乡镇企业创造了无锡经济辉煌,也给无锡发展带来困境。无锡乡镇企业长期的粗放经营,使得乡镇企业经济技术结构合理化水平较低,规模经济发展不充分,许多企业整体素质比较差,企业“小而散”、“小而全”,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自相竞争,盲目决策。许多乡镇、村企业不良资产沉淀,人才缺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老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并不明显,名牌产品、优势企业、规模经济相对缺乏,有些为了低成本推动经济发展而不努力治理工业污染,结果破坏了农业生产的土壤、水源或环境。如1995年无锡乡镇企业废水排放量达11058.40万吨,仅次于苏州,占江苏省乡镇企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9.17%,而废水处理只有27.71%。经过多年的发展,乡镇企业虽已改制为民营企业,产权清晰后企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对环境改善的投入并不多,对环境的污染仍时有发生。
3.无锡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人口和城镇密集、经济发展较快,工业化程度高,生态环境容量小。
(2)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经济构成以工业为主导,生产力布局分散。由于发展相对粗放,资源利用率低、三废排放量大,节能减排任务很重,环境污染面大,生态修复难度高。整治速度跟不上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这就是无锡创建生态城市的初始基础点。
(3)水污染和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20多年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蓝藻连年爆发,特别是2007年蓝藻大规模暴发造成无锡城百万市民的饮用水危机。
(4)大气污染,酸雨沉降。无锡工业能源仍以含硫较高的原煤为主,近年来机动车剧增,这是造成我市大气污染酸雨沉降的主要原因。
(5)地面下沉,土地退化,资源紧缺。土壤污染危及农作物生态安全。此外,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对环境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受人类干扰,人工造林单一,绿地分布不均,总量不足。
二、生态城市与生态城市建设目标
无锡建设生态城市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山、水、河湖、丘陵、平地各种地形地貌都具备,人文景观、城市基础设施也比较齐全,社会经济也较发达,但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百舸争流”的情况下,它的经济发展的压力很大。从长远看,未来城市竞争不只是经济而是整体性的,并且更强调人口素质、人文和自然环境等生态因素。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应该是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生态城市”作为对传统的以工业文明为核心的城市化运动的反思、扬弃,体现了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标志着城市由传统的唯经济增长模式向经济、社会、生态有机融合的复合发展模式的转变。它反映出城市发展在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上取得的新突破,使城市发展不仅仅追求物质形态的发展,更追求文化上、精神上的进步。
生态城市中“生态”两个字实际上就包含了生态产业、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生态城市建设内容涵盖了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生态产业的发展(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化等方面,涉及各部门各行业,这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无锡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概括为:
(1)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
三、无锡建设生态城市应采取的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
(1)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
建设生态城市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如服务外包),未来无锡经济应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旅游业和绿色农业、高端服务业四足鼎立的发展格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形成以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走循环经济道路。
(2)发展绿色产业
绿色产业的基本特征就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高产出,寻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持续化,实现环境污染的最小化。无锡是一个资源匮乏、生态脆弱的城市,经济构成以工业为主导,更应积极推行绿色产业。近几年来,无锡以“三创载体”、“三谷三基地”、“五园”等为依托,大力培育发展智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完全符合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向。今后,无锡经济发展要继续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大力吸引国内外科技领军型人才来锡创业,积极促进现有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再创业,实现绿色产业的大发展,使无锡形成先进制造技术高地和现代高端服务业高地的“双高叠加”效应。
(3)引导民营企业推行绿色生产
民营企业是无锡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无锡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搞好转型和发展,推行绿色生产。对于民营企业,不能都以发展高技术产业一言以蔽之,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还是要立足于采取适用技术,促进有基础、有特色、无污染(或治理)、市场适销对路的传统工业的发展,并重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充分运用“微笑曲线”理论,引导制造产业“两端延伸,中间分离”,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率,加快培育一批污染“零排放”企业,把无锡建成全国清洁生产示范基地。
2.控制城市规模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既要打开城门,又要根据城市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实际能力,防止大量农村劳动力盲目拥入,出现“城中村”。
3.加大环保力度,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1)全方位整治水环境,还太湖湖秀水美风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首先,打破江、浙、沪行政区划界限,联合行动。此外,从污染源头加以控制:将分散的民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将市区的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以利于污水集中处理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全面铺设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标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及处理;沿湖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退耕、退鱼、还林、还湿地,养殖业粪便集中处理。
(2)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是无锡市大气的两大污染源。因此,必须优化能源结构和发展公交并重。提高能源效率,提升光伏太阳能等新能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中的比重。
4.建设生态城市与打造山水名城有机结合
太湖是以自然风光取胜的,西湖则以人造景色获得大家青睐,同样的风景旅游胜地,几十年来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成为江南两颗灿烂的明珠。在无锡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太湖风景区的建设也随之发展,近几年盖起了唐城、三国城等,并在灵山建起了大佛,连太湖仙岛也塞满了人造景点。如此规模的造景,虽然对经济发展暂时会带来一些好处,但从长远利益考虑,它将直接损害太湖风景资源的保护,使太湖以自然风光为主的特色慢慢消失。一些高大的建筑出现在蠡园景区,破坏了原有以山为主的天际线,与环境极不协调。这些现象完全有悖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太湖风景资源的保护极待加强。新世纪,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太湖牌、唱运河歌、建山水城”的战略目标,制定了打造“山水名城,共建美好家园”的行动纲要。生态城市是山水城的基础,山水城是生态城市的提升与发展,两者一脉相承。因此,当无锡建成生态城市之时,也就离山水城市不远了。
5.加快生态节能建筑建设
无锡能源匮乏,城市人多、地少。加强对生态节能建筑的设计、研究,使建筑节能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所以,我们要注重“产、学、研”,加快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工作;积极推广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在住宅建筑中充分利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6.加强市民生态道德建设,把生态城市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建设生态城市就要以人为本,加强市民生态道德建设,使市民树立道德信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把生态城市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依法管理、依法治理,保证建设的连续性、有效性。
F29
A
1673-0046(2010)9-0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