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评估理论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2010-08-15文卫霞杨燕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动态学习者

文卫霞,杨燕

动态评估理论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文卫霞,杨燕

(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文章介绍了教育领域新理论——动态评估理论的基本概念、起源、理论基础以及目前在外语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尽管动态评估过程面临着挑战,但动态评估能更好地反映个体的学习潜能,预测其学业成绩,对外语教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动态评估;最近发展区;外语教学

在普通教育领域和二语习得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评价趋势,即将评估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在这种背景下,动态评估(Dynamic Assessment,简称DA)开始受到研究者和教师们的关注。

一、动态评估的概念及起源

动态评估是最近二三十年西方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评估理论,心理测量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它是交互评估的子集,运用交互的方法对个体的潜能进行评估。它改变传统静态评估的“结果导向”为“过程导向”,从一种动态历时的角度对个体的认知、元认知过程进行评估,旨在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改变并对其发展潜能进行评估。该评估理论的特点是:在评估过程中,学习者可以直接介入自己的学习过程,参与评估;教师介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在干预中对学习者学习潜能进行评估。

从定义上说,动态评估旨在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潜能,而不是其现已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动态评估与其他评估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充分评估学习者能力时需要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干预。动态评估是把测量和干预结合起来,通过提示、指导和反馈等手段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到测验活动之中,对其思维、认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习者未来的发展。

二、动态评估的理论基础

动态评估的形成源于Vygosky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 of Mind)。该理论突出了社会、文化、历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认为应该结合个体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去了解和分析个体的认知发展。Vygosky提出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概念对动态评估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动态评估的核心思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在有经验的成人引导下或与能力更高的伙伴合作之下解决问题时所体现的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被称为该个体的“最近发展区”。

ZPD为教学与评估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学要产生好的效果,就必须了解个体的ZPD,采用可帮助学习者超越当前水平的“介入式”动态评估手段。

三、动态评估的应用

近年来,将认知评价(cognitive assessment)引入到学习困难者的教学实例逐渐增多。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运用该理论的假设是学习困难者可以通过教师的中介作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这一“诱发式”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活动,通过提示、暗示和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通常在学习者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教师需要模拟给出一个或多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直到学习者能灵活地运用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中。同时,教师应仔细观察整个学习过程,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干预”(mediation),一旦学习者表现逐渐成熟,便从中撤出,从指导者角色演变为观察者或鼓动者的角色。在这个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估活动中,学习者的提问受到持续鼓励,面对提问,教师不直接给出明确答案,而以提示、暗示和启发式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习者自己找到正确答案。

DA在普通教育领域和心理学领域已有广泛研究,在外语教学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DA同个体认知的关联度是非常紧密的。Feuerstein(1987)等人对青少年的推理技巧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DA有助于提高发展水平。Kozulin&Garb(2002)在动态评估方面作出了积极尝试,他们的研究对象是23名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没有通过中学英语考试的学生。他们将动态评估程序运用到EFL阅读教学过程中。试验程序包括三个阶段,前测、动态教学评估及后测。第二阶段是整个动态评估的关键所在。具体做法是,先让受试读一篇文章,然后回答问题。做完后,教师作为中介和学生一起检查做过的题,分析答题技巧,并引导和启发学生将答题策略运用到其他任务中。他们认为,只有前测还不能完全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有针对性的介入与干预不仅能帮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了解学生从中获益多少。最后对比前测和后测的结果就可以判断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Gibbons(2003)的研究环境是基于科学内容的外语教学。他的研究对象是两位老师和一群小学生。在一次物理教学实验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详尽的解释,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用恰当的术语来描述实验结果。研究者发现,教师的介入对学生的ZPD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对这次物理实验的表述越来越专业化,能够使用大量专业词汇。由此可见,教师的中介作用促进了学生二语的发展。Lantolf&Poehner(2004)认为,这一发展是教师中介干预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一过程,人们会低估学生的潜能,更无从指导学生未来的发展。

Poehner(2009)的研究内容是小组动态评估(Group-DA),在二语课堂实行动态评估的主要挑战是不可能实现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中介干预,要根据整体情况来决定介入的方式及策略,构建小组ZPD。研究对象为美国东北部某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西班牙语二语学习者。教师在课堂中记录提供给每位学生的中介干预策略,并写明问题的所在及评语、学生对教师干预的反应和教师观察到的情况等等。结果表明,小组动态评估能使课堂互动更系统化,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对二语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四、动态评估面临的挑战

比起静态评估,动态评估过程相对耗时费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予介入和干预(记录内容包括学生最初的表现、学到的知识、认知缺陷、元认知方面、介入技巧、非智力因素等)。“投入——产出”的问题依然是实施动态评估的主要障碍。Lidz建议有选择性地进行动态评估。他在国际认知教育和心理学协会第二十届会议上示范了在20—30分钟之内完成具体的动态评估过程。

实施动态评估需要更多技巧、经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师需要进行集中培训。即使经过良好的培训,教师在动态评估过程中也将进行大量主观评价,如:个体有什么认知缺陷,什么情况下需要介入和干预,采取什么介入策略,什么情况下不需要进一步介入,怎么理解介入前表现与介入后表现。因此,评估者之间的协商一致是必不可少的。这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

动态评估涉及到学习者的许多方面,因此信度和效度难以兼顾。但Lidz(1991)认为,“动态”本身就意味着不确定和变化,传统的静态评估选择稳定的题目来测试学生就无法反应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传统的静态评估已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它以数量来衡量人的能力,测量的是个体已有的能力,而不是潜能,不具备指导性。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不利于个体未来的发展。相反,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动态评估强调“以过程为导向”“教学与评估相结合”“师生同参与”,突出社会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等社会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侧重对个体认知策略的培训和潜能的开发,通过中介干预探索学生的ZPD,使评价本身最大程度地接近了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动态评估过程对教学计划的实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DA在心理学和普通教育领域已有广泛研究,而在外语教育领域才刚刚开始。尽管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从文化公平和人的发展角度来说,其应用前景是广阔的。

[1]范兆兰.动态评估:一种能力评测的新视角[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3):30-35.

[2]韩宝成.动态评价理论、模式及其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6):452-458.

G642

A

1673-0046(2010)9-0144-02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动态学习者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动态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