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乐课标下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10-08-15李保霞
李保霞
新音乐课标下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李保霞
(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在长时期的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中小学音乐教师片面强调智力因素在学生音乐学习中的作用,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音乐学习的影响。论文结合新音乐课标的要求,就非智力因素对中小学学生音乐学习的影响及其培养途径作一简要探讨。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新音乐课标;中小学音乐教学
音乐学习和其他课程学习一样是学生的个体活动过程。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内部因素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内因,它一般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存在于个体智力以外的外部因素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外因,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的因素。
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智力是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大量实验表明,智力与学业成绩之间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较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使智商一般的学生进入成绩优秀者的行列,而较差的非智力因素也会使智商优秀的学生进入成绩后进者的行列。由此可见,学生的音乐学习除受智力因素影响外,还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必须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新音乐课标下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开展各种音乐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其中目的是动机产生的前提。学习动机是在学习目的和学习需要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对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体悟和感受音乐,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觉到音乐学习的乐趣,使音乐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其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比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全校开展“校园十佳歌星评比”、“校园歌曲歌词创作比赛”、各种主题性大合唱比赛、器乐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并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去参加社会音乐实践活动和社会音乐调查,开展专题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音乐知识不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普及和提高公民的文化艺术科学素质,树立文化艺术科学的观点,培养文化艺术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
再次,唤醒和强化学生的音乐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需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尊重的需要,即学生期望取得好成绩,以获得同学的尊重、老师和家长的赞许;二是求知的需要,即学生了解和理解要掌握的知识,阐明和解决音乐问题的需要;三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学生想通过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需要。据此,为了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做到两点:一是根据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质疑,如预习指导、课前思考、课堂提问等。通过质疑,可使学生产生正常的焦虑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处于中等程度的焦虑状态,才能有效地产生学习需要。二是要努力发挥家长在音乐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教师要定期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通报给学生家长,使学生能经常而及时地受到家长的鼓励和鞭策,从而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需要。
此外,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紧密结合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又一重要途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五条途径:
1.改进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教学方法新颖、灵活,有利于调动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因此,音乐教师要十分重视音乐教学方法改革,努力寻求最佳音乐教学方法,彻底改变“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可采用创设教学情境、设置问题悬念、诱导启发中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充分理解等等。在现代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针对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弊端,把改革的重心,由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到以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中心。教学中还要力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做到多种教法的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形象。
2.优化音乐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来展示各种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教学,借助音像效果和电脑功能,使教学过程动态化、形象化,并增加信息量、拓展学生视野,这无疑对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发展音乐能力、开发智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推广和普及,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正在加速进入课堂,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而且已成为进一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3.重视音乐学法指导: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尽管他们学习很认真,但成绩却一般,甚至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够恰当,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势必会使学生降低或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培养学习兴趣还必须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起来。学习方法指导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还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总结和推广先进学习经验等,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努力取得良好的成绩,从中得到乐趣,学习兴趣也自然会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找到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强化音乐实践教学:中小学音乐课是一门参与性很强的学科,枯燥的理论教学难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认真做好表演示范,创造条件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技能学习,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音乐活动,通过学生实际的体验、观察、亲身参与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愉悦心身、开阔视野,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维持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5.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课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从一出生就开始聆听着母亲的摇篮曲长大,因而教师们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音乐教学。如在上欣赏课《可爱的动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你在听这首音乐作品时有哪些感受?你能否结合音乐中的具体片断,以实际举例说明音乐是怎样表现各种动物的动作、叫声、形态等特点的?在描写兔、龟、狮、象、马、猫、蜂等的音乐中,你是否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模仿表演等等。于是学生兴趣盎然、反映强烈、讨论积极,使学生感到音乐课是一门与人类的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人文科学,学习音乐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增进师生情感,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了客观事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认识起着促进作用,并能强化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活动中,学习主体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具有学习热情的学生,视学习为乐事,学习兴趣浓,学习效率高;而对学习冷漠的学生则厌倦学习,视学习为“苦差”,必然使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快乐地学习音乐,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崇高境界。
1.注重师表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做到以专注的精神、充沛的精力和严谨的作风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去,对待每一节课都必须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事实证明,教师偶尔的一次疏忽,都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教师自身拖拉,如缺课、上课迟到、作业不及时批改等,更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合作氛围,既积极发挥启发、引导、激励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清除权威心理,坚决杜绝不尊重学生人格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也应该注意分寸、因人而异,避免使用过急言辞,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此外,教师还应注意情感投入,要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不但不能歧视,而且要从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多给以关心、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也就对他(她)所教的学科产生了兴趣,这种现象是屡见不鲜的。所以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是很有道理的。
四、培养坚韧意志,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认识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所谓挫折是指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由于受到阻碍和干扰,使目的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状态),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必须具备坚韧的意志。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学生,不仅使自己的认识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且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能自觉地迎难而上,排除各种困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使学生遇到挫折时产生理智的反应: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将目标调整到经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其实,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人在智力因素方面的某些缺憾还具有补偿的作用,“勤能补拙是良训,九分学力一分才”(华罗庚先生语),假如你有一分聪明,只要加上九分的努力,你也能取得十分的成功,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达尔文在日记中曾写道:“……不仅教师、家长也认为我是平庸无奇的儿童,在智力方面也不比其他孩子高……”,而爱迪生、牛顿等大师,在幼时直接就被视作“笨人”,然而,他们矢志不渝、“笨鸟先飞”、勤奋不已,终成大器。
五、指导认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认知方式是人们在感知、记忆或思维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风格。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指导他们形成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弥补智力某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主动性、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的学习品质,以取得优异的音乐学习成效。
总而言之,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大致包括勤奋好学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个性等,它是成才的决定性因素。
G642
A
1673-0046(2010)9-0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