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创新与中国特色管理学的建设

2010-08-15张根东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管理学特色理论

张根东

(天水师范学院 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管理创新与中国特色管理学的建设

张根东

(天水师范学院 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管理创新是生产力已成为共识,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学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选择。管理学作为对管理实践的理论概括总结,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也必须和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文化传统相结合。如何将我国传统的管理思想现代化、西方管理思想本土化和及时总结现有的企业家的管理思想并使其进入管理学教学,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已成为中国特色管理学建设的历史重任。

管理学;管理创新;中国特色管理学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使用、传播和更新的速度加快了节奏,管理知识更是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今天人们对管理的崇拜和表现出的热情以及为此付出的精力是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相比的,一方面是飞速变化的管理现实,另一方面是层出不穷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实际需要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管理理论已成为企业管理者的紧迫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企业的法人地位不断确立和加强,自主经营、自主决策、自我管理的理念使得每个企业家非常渴望管理理论的指导,并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创新,“生产”着新的管理理论。因此,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的需要,所有的管理者必须面临着三个问题,即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管理学、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管理学、中国特色管理学如何建设等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如何回答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管理学理论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中国企业的未来走向。

一、管理学是对管理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管理世界的历史和人类发展的历史有着同样的经历,有了人类就有了管理。然而,“管理的历史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它跨越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如此。在已经过去的世纪里,无数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或为了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富足,承担着组织和运营工商企业的任务,他们开疆扩土,进行贸易,发明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今天的人们从史料中感受着古代人类辉煌的管理实践,并为充满无限智慧的管理能力所折服。中国的万里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如此宏大的工程,带着历史的年轮至今屹立在这块地球上。但是,真正的管理学理论是上个世纪初才创立的,至今也就是近百年的历史。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哪种活动都已成为相互联系着的人们分工与协作的结果,无论组织的规模是大是小,活动简单还是复杂,管理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事情。更准确地说,在今天,在所有的活动中,重视管理和无视管理,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管理活动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人们试图通过集体劳动来到达自身目标时,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早期的人类活动中,尤其是管理活动并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只有当人们思考干些什么?怎样去干?怎样干才有效率时管理思想才会产生。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是一对孪生兄弟。管理实践的发展要求管理思想的指导,而任何一种管理实践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为了达成目的,就必须想方设法地设计活动、组织活动、配置资源、优化程序、取得效果,这就是人类管理思想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管理思想的产生,使人类更加聪明起来,经验的积累到普遍的思想或原理的出现,不但促使管理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促使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和范围的扩展。当人类活动产生某种经验或思想,并接受来自经验或思想的指导和支配的时候,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就在人类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推动着人类活动向前发展。这一点,不但在人类早期的管理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充分证明,而且在今天乃至将来还会继续。当然,这种相互促进和发展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更是由细碎零散到规范系统的发展过程。而这一过程是以大量的实践活动为基础,需要很长的时间并由专门的能够献身这一事业的理论工作者辛勤努力才能完成。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首次为管理学创立了理论体系和研究领域以及基本的研究方法,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更是他作为总经理的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尤其是在梅奥通过霍桑实验发现了人是社会人,有着各种社会需要和心理需要,更是开创了管理学研究的新视野和新领域,此后管理学的理论创新就再也没有停止过。如今,随着人类活动的全球化发展,在某一社会文化和经济技术条件下产生的管理学理论与不同背景的实践活动互相接触,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为人类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发挥着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创新与效率是管理学发展的灵魂

从管理活动的历史来看,管理活动历来就是创新的,在不断地创新过程中解决管理中的现实问题,这一特点从开始到现在甚至是将来都将是管理思想和理论发展的基础,而这一基础的核心是人类所始终关心的效率问题,也就是创新与效率始终是管理活动关注的中心问题。

在科学管理理论之前,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劳动分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大都致力于对劳动分工的分析研究,寻找劳动分工的好处,就连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大家亚当·斯密也不例外。同时还有管理学家沿着如何解决劳资矛盾不断地创造性设计了多种利益分配方案,如亨利·汤的“利益分享计划”、哈西尔的“奖金提成计划”等,更为可喜的是在调和劳资矛盾的过程中出现了以法律的力量来整合社会尤其是工业社会的内部冲突和混乱,产生了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这一有效机制的确立,使工业社会开始从混乱走向了有序。这些创造性工作使得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效率更多地来自于利益机制的合理化和劳资双方的友好般的共同协作,没有必要采取粗暴的手段维持企业利润。就管理中的“人性”问题来说,任何管理制度包括国家法律体系的设计,必须以人性假设为前提,必须建立在对人怎样看待的基础上。“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科学管理理论,第一次提出了在管理中如何对待人的问题,它只看到了人的经济需要,把人简单地看成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动物,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以至于在理论的推行过程中引发了许多矛盾和混乱。但是不完善不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的碰撞必然会产生新的理论。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在克服经济人假设理论缺陷的同时,不但重视人的经济需要,尤其重视人的社会需要和心理需要的满足,认为这些需要的满足更能促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此又一次开创了管理学理论的新局面。尤其是行为科学的引入使得管理学理论的研究更加丰富多彩,视野更加开阔,方法灵活多样,成果更加富有创造性。正是这一阶段的发展,使管理问题更加以人为中心,更加关注人、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同时也吸引了不同知识背景的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管理研究,极大地丰富了管理学理论。20世纪60~80年代,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最早发现了这一可喜而又严重的问题,用他的话说就是,管理理论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乱局”,“它表明管理理论还处在不成熟的青春期。我们看到,管理理论的一些早期萌芽,如弗雷德里克·泰勒对车间一级管理所进行的有条理的分析和亨利·法约尔从一般管理观点出发对经验进行的深刻总结等,现在已经过于滋蔓,成了一片各种管理理论流派盘根错节的丛林”。[2]于是他就以此为己任,进一步厘清管理学理论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使管理学理论以流派为线索,初步走上了框架化、系统化,将管理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极大地向前推进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管理学理论又一次面临着创新、整合和发展。管理学者们不遗余力的努力,出现了以吉姆·柯林斯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理论,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贝思·罗杰斯的创新理论,托马斯·达文波特和劳伦斯·普鲁萨克以及野中郁次郎等的知识管理理论,迈克尔·汉默和詹姆斯·钱皮的流程再造理论,以及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的著名的平衡计分卡理论。这些管理理论亲近了我们这个时代,创新性结合时代要求,开拓了我们的管理思路,指导着我们的管理实践。

三、中国特色管理学建设的紧迫性及其任务

任何管理理论只有和具体的管理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正如国际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的那样:“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3]因为,一定的管理理论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与管理的实际过程即具体的生产活动过程的结合,必然会产生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的那样,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我国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其中管理文化更是充满着无限的智慧,而且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流传至今,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中无形的至高无上的管理准则。但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由于传统文化固有的整体性和概括性以及系统性特点,尤其是注重宏观的社会管理和控制而忽视微观的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和思维模式,在管理实践层面,更多的体现出了宏观思考和智慧式管理,使得古代丰富多样的经济管理思想没有得到更有力的发展,许多充满智慧的管理思想被封存在历史的古纸堆里,而且部分思想的外流促使了他国的管理思想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腾飞。正如日本一位学者所说的那样,在管理出现危机时,中国管理智慧是非常有用的,在平稳的环境中,西方管理理论则更能够体现其实践的魅力。

建国以后,由于经济恢复和改造的需要以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企业长时间不具有自主经营的权利,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国家的宏观管理代替企业的微观管理,企业仅仅是一个完成生产任务的单位,束缚了企业管理的手脚,与企业紧密相联的管理思想又一次失去了充分发展良好机遇。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加快了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的介绍和引进,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具有自主经营权利的市场主体,这一重大变革为具有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目前的管理实践中,依靠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出现了像海尔、蒙牛、伊犁、联想、长虹、TCL等一大批成长优秀的具有国际水平的企业,为中国管理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也涌现出像张瑞敏、牛根生、柳传志等一批具有超常管理思想和先进管理经验以及非凡管理能力的企业家。这一切都为中国管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强大的人才和思想基础。为此,我们有条件和基础,也有能力和智慧承担起中国特色管理学建设的崇高使命。

为实现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管理学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人为本,既要继承和发扬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又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涌现出来的典型企业为基础,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管理学体系,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挖掘整理、研究普及古代充满智慧的管理思想,积极寻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的途径,使之走向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实践服务。正如我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成思危先生所指出的,“以人为本、和为贵、知人者智等思想被管理界吸收应用。特别是有关《孙子兵法》的一些研究成果,如妙算、五事、七计、以正合,以奇胜等,对发展中国特色管理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4]二是针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不成熟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缺陷,介绍引进和吸收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经验和理论、方法,加强与我国企业的实践联系,努力使其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管理理论的本土化,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注入新鲜因子,开拓管理视野,增强管理活力和提升实践能力;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人类已有管理学理论和思想统一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既要重视宏观经济领域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管理研究及政策制定,又要注重微观经济发展领域中的具体管理问题研究和制度设计,同时要更加关注市场、产业、区域等中观领域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管理研究,进一步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体系奠定科学的思想理论基础;四是加强企业家和理论家的联系,以西方管理思想和理论发展的道路为鉴,提升管理实践者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以自己总结或“两家”联合的方式,认真总结企业家成长历程和管理经验,使之上升为科学的系统的管理理论,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提供丰富的理论素材;五是从事管理学研究的学者们要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为己任,以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以及管理实践为对象开展理论研究,深刻总结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管理实践经验,积极推进中国式管理的研究和理论创新,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做出理论上的贡献;六是在管理学的教学中,树立管理学理论的现代化和本土化理念,着眼于国际和全球化视野,以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和管理实践经验为重点,加强中西管理比较研究,加大管理学的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力度,理论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以推动中国特色管理学持续健康发展。

[1] 摩根·威策尔.管理的历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

[2] 林志扬.管理学原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181.

[3] 方振邦,主编.管理思想百年脉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65.

[4]成思危.中国管理学——在实践沃土中茁壮成长[N].人民日报,2008-07-08(7).

C93

A

1671-1351(2010)01-0055-03

2009-11-08

张根东 (1965-),男,甘肃清水人,天水师范学院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马 纲〕

猜你喜欢

管理学特色理论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中医的特色
浅谈管理学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