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思想培育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2010-08-15戚振东

铜陵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大学思维课堂教学

戚振东

(南京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基于创新思想培育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戚振东

(南京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关系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实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时代任务。文章从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规范、学生主体意识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大学课堂教学不适应创新思想培育的诸多方面。借鉴美国课堂教学经验,提出重新审视定位大学教育,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培育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课程中的实践和实验教学内容等以培育创新思想为导向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思想;培育

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知识经济的发展等都使得教育的发展已经与国家安全、民族兴衰息息相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其关键前提是拥有创新性的人力资源。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时代任务。

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育相协调。传统的课堂教学教育方法,对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创新素质的培养等诸多方面不相适应,填塞式、灌输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向互动式、开放式的讲授模式转变,进行基于创新思想培育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大学是知识再生产和创造的场所,是文化传承与创新改造、思想观点交流的场所。这些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的知识转移过程中,教师的理念、认知潜移默化的传播而实现的。然而,从目前来看,大学课堂“填塞”式教学较多,逃课现象严重,甚至是“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课堂教学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大学课堂教学存在不利于创新性思维培养的以下特征和问题:

(一)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在中国大学课堂上,许多教师沿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些教师不假思索地模仿着大多数人的教学方式,甚至是教学内容,内化到自己的教学习惯当中。在教师看来,大学课堂教学不容质疑地等同于讲课,课堂任务就是把知识点和理论原理讲清楚,学生的任务是听,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声音,学生的观点、想法没有被及时引导激发,课堂教学实际成为单向的知识传递。转述知识、填塞式教学等单调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得大学课堂没有批判性、创造性和思维活跃性的氛围。

目前,我国大学课堂中主要是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方法。采用传统“讲授式”的大学课堂教学方法,虽有其逻辑性、目的性强等特点,但根本上说,这种教学的一个潜意识前提是假设学生对于所教授知识的无知,仅需要靠教师的讲授、灌输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也特别强调其中的基本概念。大学教师的系统讲解,虽然能够让学生接受知识的思路清晰,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但是,这种讲解方式实际上方便了学生不加思考的对于所学知识的被动接受。表面上看,学生接受这些知识的过程相对轻松,但实际没有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对于接受的知识容易遗忘,更谈不上利用知识进行创新。教学方法的不适应,使得大学课堂上传递的只有知识,而没有思想和观点沟通,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严格的课堂教学规范

课堂教学规范的制定目的一般是确保课堂教学规范化,为课堂教学检查和评估提供依据,以期望从规范程序和方法的角度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基础作用。而实践中,中国大学严格的课堂教学规范,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形式质量,但同时也抹杀了课堂教学的创新性质量。

这是因为,当规范标准化的教师考核绩效管理体系因素与课堂教学规范因素交织在一起时,使得作为理性人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倾向于按照讲义授课、按照教学大纲照本宣科,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创新性思想的培养,要求是对创新主体思维方式的针对性引导,必然要求教学的柔性化,甚至是教师自身所体现的个性化这种“隐性知识”的传播影响。严格的课堂教学规范,一方面“无视”学生的个性需求,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投入积极性下降,阻碍了教师柔性调整课堂教学的能动过程作用发挥,教师探索教学主互动的主动性降低。其结果必然使得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填塞”有逻辑的知识传递,无法形成良好的主动、互动的学习氛围。

(三)学生主体意识较差

课堂教学是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场所,尤其应当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场所。目前大学课堂上充斥“满堂灌”下的课堂教学,一人讲、众人听,学生的求知欲、参与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相当程度上被扼杀。此中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学生的个体原因,集中表现为,大学教学目的与目的性明确的大学生学习动机出现较大偏差。

首先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市场化改革下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化、高等教育职业化等趋势和实际使得各类教育教学目的任务错位。其次,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学生急功近利思想泛滥,对于专业课程知识的只求泛化“应试”掌握,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各类(资格证书)考试。英语、计算机、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研等考试任务使得大学生活应试目的明确,学生的课堂创新思维培育的主体意识较差、参与意愿不高。

社会环境与学生的自身就业要求共同作用,影响了当下大学教育的课堂创新思想培育教学、互动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搞强化训练,学生重复、机械做题,学生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书本里调兵遣将,对于专业课程,考前突击。这种环境下调教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可能是冒尖的,但是创新思维能力却非常低下。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科学家朱棣华把中美两国学生做了比较。他说:“中国学生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很差,创新意识不足。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是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有时会作出一些令人难以想象甚至发疯般的事情,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绩。”

综上所述,现今大学课堂教学所存在的知识学习的大量重复性记忆、机械性应试,弱化了大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努力和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相对低下。然而,影响中国大学课堂教学互动创新思维培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时期,如何在既定约束下,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教学质量是中国课堂大学教学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创新思想培育:来自美国大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美国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具创新思维的国家之一,对其大学课堂教学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借鉴无疑是有益的。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的课程目标历来重视学生的体验和生活需要。课堂教学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显得非常宽松,宽松的课堂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需要哪些帮助,以便及时调整讲授内容,尤其是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进而有利于开发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能力。

美国大学课堂,互动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手段。课堂互动包括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及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案例分析、游戏合作等。在课堂讲解内容上,只讲授那些学生疑惑的部分,而把更多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己解决,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讲义,以减少板书所消耗的时间和学生抄写板书的时间。为提高授课绩效,学生需要在课前、课后做较多的准备。

美国大学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与学生的平等主体。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混合使用。往往是课堂讲解(讲座)、课堂讨论、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验分析、网络讨论等的综合使用。这些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参与成为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参与式倾向使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观”,即老师和学生在大量的互动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切身体验知识,将知识变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思维批判性、创造性习惯和精神的养成。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心智与动手”(Mind and Hand)的校训。

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还建立以本科生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单纯的知识接收站点变成探索者,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积极学习的态度以及合作学习的警声,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从对美国大学课堂教学来看,主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和互动,突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求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动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文化背景下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与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和谐统一。这既依赖于其教育改革背景环境、教育管理体制,也有其适宜生存的社会就业机制和保障措施。

三、基于创新思想培育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方向与途径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向学生灌输大量固化的知识,但并不利于他们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培养。改革传统的模式,主要是激励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并按照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一)大学教育的重新审视

从实践和理论探讨来看,对于大学教学改革的多限于就“教改”论“教改”的局面,而没有关注或忽视我国大学教学改革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影响。由此,造成对于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以及根据教改现实提出的一些措施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分析,以致实践性较差,或达不成预期目的。从根本上说,大学教学改革,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土壤环境。现今,对大学教育的重新审视定位是创新性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前提。

首先,重新审视定位大学教育,健全互动教学下的课程设置。国内经过多年的高考扩招,高等教育已达大众化阶段,对于大学的功能认识和实践上出现了偏差。多数大学扩招以后,没有实施相应确保教学质量的措施,大学教育(功能)的不自信、教育主管部门态度模糊、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等等下的大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是造成大学学生教学参与度较低的外部原因。

其次,重新审视定位大学教育提高学生互动学习的主动性。在许多学生眼里,专业课程只是拿到奖学金、毕业证和学位证的途径,只需要应付考试即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投入到英语证书、各类职业资格、研究生入学、公务员考试等过程中去。互动学习中,学生的课前准备不足,课后思考较少,学习主动性较差。学生关心的是识记的考试内容,而对于科研前沿、理论知识等不关心,除非以平时成绩等给予学生适当监督,否则有时课堂讨论都难以进行,这样使得注重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效果并不大。

从根本上说,大学教育是人文教育,是学术教育,同时也是专业人才教育。大学对于专业知识的教育应当是通过对于理论观点和实践运用过程中的争论进行。大学教育此种教育理念上来。当然,大学教育在回归其自身功能方面,依赖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好转等外部因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培育的课堂环境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努力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美国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对我国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首先,充分赋予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权力,弱化严格的课堂教学规范和标准。事实上,课堂教学是一个知识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上课很难标准化。教师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尽可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严格的规范化可能会扼杀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对于教师的扩权,使得教师能够有能力实践一些创新性的教育。因为这些创新教学的措施或机制可能并不与当下大学教育存在的就业导向、考研导向等教育大环境相适应。扩权包括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奖酬机制、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等的改革。

其次,转变为探索创新的教学理念。现代的教学理念应是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的,以学生的主动学为主。将握有教育主动权的教师看成学习环境的创意者、策划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及“学习者共同体”内的“高级伙伴”。教师要主动把握学科前沿,不仅仅要对学生“广播信息”帮助学生接收和理解信息,还要能够提供给学生信息源,多带给学生问题、思考问题的视角,而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下的“师道尊严”的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持续的学习能力。要淡化讲台的威严色彩,缩短师生之间的公共距离,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充分履行职责。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工作是本职工作,搞好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天职。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最基本的一个环节。教师在处理科研和教学矛盾时,应当做能够促进教学的科研,同时,在实施创新性培育的教学中促进科研的开展,走科研与教学互为相长、互为促进的教师职业生涯。从教学方法、课堂交流、课堂控制及课堂艺术入手,积极探索和改变授课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其次,教学的过程并不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的、单向灌输的、学生自身单维度的认知活动,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已有知识,还要能启发学生创造新的知识,师生互动是最有效的办法。在教育教学观上,质的研究主张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具有主动的“意向性”,教学内容不是事先安排的固定经验和材料,而是师生在沟通和相互影响中的意义交流。将课堂教学过程看成是包含师生作为人而具有的情绪情感、意志品质、审美情趣以及生活经验、文化知识诸方面系统等的交流,在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重塑平等师生关系,讲求教学方法和策略,运用能够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参与与互动教学,采用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充当“主持人”角色,评价和引导学生的讨论,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淡化知识的直接填鸭式传授,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注重课程中的实践和实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最能体现现代教学“三中心”的理念,它包括了实验、实习作业、社会实践等形式。通过将课外实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搭建用以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平台。在实践和实验教学环节,教师一定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研究,发挥首创精神,实现自我反馈。对学生的考核手段也要体现创新性思维维度,要以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创新成分以及创新应用的可能性,而非以结果的成败或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学成绩的标准。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的组织精神和特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单边、单向性特征已不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育成为大学教学重中之重的大学教育。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以发展学生心智能力为主。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力,培养批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是大学教学改革亟需深入的领域。从对美国大学课堂教学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借鉴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该法和发展实践来看,回归大学教育是人文教育、是学术教育、是专业人才教育的教育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培育的课堂环境;严格教师职责,充分发挥教师互动、讨论式教学的引导功能以及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内容和实践教学成为我国创新思维培育为导向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教然后知困。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关键靠教学实践中的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

[1]袁青川.提高大学课堂活力刍议[J].山东农业教育,2007,(1):2.

[2]周浩波等.教学哲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13.

[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刘云衫.学校生活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4.

[5][美]埃金,考切克和哈德.课堂教学策略[M].王维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6]胡燕,李祖超.中美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比较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679-682.

[7]王伟,余际从.在中美比较中审视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05,(3):128-131.

[8]叶 进,雷志敏.中美高校课堂文化对比研究[J].云梦学刊, 2008,29(1):125-127.

[9]张晔.中美大学课堂教学的比较:在明尼苏达州世纪学院的培训体会[EB/OL].HTTP://www.sfl.suda.edu.cn/,2009-07-10.

G640

A

1672-0547(2010)01-0103-03

2009-12-03

戚振东(1975-),男,安徽淮北人,南京审计学院国际审计学院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审计理论与方法。

2009年南京审计学院人才引进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大学思维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