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2010-08-15于舒婷

铜陵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跨国国际化商业银行

花 俊 于舒婷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花 俊 于舒婷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开始走向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但中小商业银行存在着封闭经营、本土化程度高、制度体系和风险体系落后、业务经营范围狭窄、创新能力不强等弊端。通过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理论分析得出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国际化战略、机构国际化战略、业务经营国际化战略、产权制度国际化战略、管理和人才国际化战略。

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战略要素

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

中小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中小商业银行也经历了运行规模从小到大,金融产品从少到多,在经营管理技术和风险控制技术上与国际银行业逐步接轨的渐进发展道路,并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柱,为宏观经济战略的实施奠定了重要的金融基础。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金融发展从整体上看仍属于初始阶段,中小商业银行同国际大银行和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程度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布局集中,经营封闭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产生于改革开放之初,是在经济相对封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体制框架、经营模式设计和资源市场基本形成了以国内资产为经营主体的格局。2009年9月末,中小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6.3万亿元。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1.1万亿,较上年同期增长33.3%;城市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5.2万亿,比上年同期增长34.1%。中小商业银行外汇贷款资产1457亿美元,仅仅占本外币资产总额的6.08%。①中小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外汇贷款资产,主要源于境内居民和企业的外汇存款。这种资产格局,客观的反映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经营布局严重封闭、国内外资源运行狭窄的现状。

2.机构布局集中,本土化程度高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主要市场定位于国内,国外开设分支机构稀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至2008年的2.56亿美元,增长了124倍。②总体看来,我国经济已经具有较为明显的外向型特征。但从经济金融战略格局考虑,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的缓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3.制度体系与风险控制架构较弱

相对于大型国有银行而言,中小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风险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强。但由于我国经济和金融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导致了银行功能、体制和风险控制系统等存在着较大缺陷。一是银行的金融界域狭窄,以严格的分业经营作为金融管理的主体构架,限制或禁止银行业进入保险、证券及投资银行业务范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功能的有效发挥;二是由于中国特殊国情和特有经济属性,中小商业银行的制度体系与国际银行业的通行规则和经营管理惯例在多方面存在着差距或者背离;三是风险评价标准、风险控制目标、风险监管模式及风险资产处置方式与手段等尚不能与国际银行业进行有效接轨。

4.经营范围狭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近年来,我国许多中小商业银行提出大力发展零售业,拓宽银行中间业务,加快发展电子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但从总体上看,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仍处于以国内业务为主的传统存、贷、汇范畴,金融创新和拓展远远落后于西方银行业的发展进程。2006年,中信银行实现税后净利润37.26亿元,而中间业务净收入为7.59亿元,中间业务净收入为税后净利润的20.37%。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同年税后净利润为33.53亿元,中间业务净收入为5.60亿元,中间业务净收入占税后净利润的16.7%。③2004年,花旗银行、摩根大通、汇丰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占税后净利润的比率平均达到了36%。④

二、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

经济与市场的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国际性的大银行无不实施国际化战略。面对这种形势和趋势,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也应该进一步确定和实施自己的国际化战略,以参与世界金融竞争。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主要是指银行管理要素与营销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战略意图与战略目标进行流动和组合,以实现客户选择、产品营销、资本配置、资金流动、网络联系、人员构成、技术集成、管理规则的国际化。⑤中小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必须先了解国际化战略的理论学说。

(一)“引导效应”

阿莱伯(1984)认为银行跨国战略是由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所引致的,跨国银行的主要发展动机是配合国际贸易的进行。在主要的贸易伙伴国设立分支机构以便贸易结算和支付,从而提高本国出口商的竞争能力,银行业可以从中获得稳定的中介收入。金德尔伯格和莱文(1990)研究认为,跨国银行反过来又有引导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的作用,银行服务于贸易或海外投资,可以给银行带来更多的海外业务量,在国内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可以使净利润有大幅提高的可能。

(二)区位优势学说

这一假说是指东道国的独特优势,如管理体制、市场利率、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外资银行的优惠,或是经营环境好于跨国银行的母国,从而对跨国银行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低、政局更稳定、金融体系更为安全等因素,也将推动商业银行国际化。

(三)规避风险理论

托宾和马柯维茨(1952)建立的资产选择理论可以证明银行国际化战略会有效降低银行资产组合中的风险系数,从而提高净收益。赫斯顿和罗曼豪斯(1995)在研究中发现,银行资产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可以有效的规避国别风险,从而确保收益的稳定性。

邓宁(1977)吸收了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等成果,形成“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这些理论都可以从银行的综合优势解释跨国银行的行为。一是声誉、经验等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优势;二是规模经济的所有权优势,跨国银行的规模经济主要体现在资产存量和银行网络规模上;三是内部化优势,这是银行通过可控制的交易内部化取得利益,实现途径有资金的调拨定价、广泛的客户联系、广大的信息网等等。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无论是出于中小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服务于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需要,在国内金融服务市场开放已经迈出了决定性步伐、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并将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必须走上对外开放和跨国发展并行的道路,实施均衡发展战略,推动国际化进程。

(一)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国际化战略

以目前经济发展速度计算,我国商业银行仅贷款规模每年至少需要增加2万多亿元。按照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每年至少需要增加资本金1000-1500亿元。显然,传统的资本补充方式是无能为力的。而资本国际化能为中小商业银行拓宽融资渠道,并引入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以及全球化市场和客户的营销网络管理。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国际化可选择的路径有以下两种:

1.引入战略投资者

John P.Bonin,Iftekhar Hasan,Paul Wachtel(2005)⑥研究认为银行私有化过程中吸引外国战略投资者非常重要,外资控股银行比其他银行更有效率,也更能提供优质的服务。Steven Fries,Anita Taci(2005)⑦研究了15个东欧国家的289个银行后认为民营银行比国有银行更有效率,在民营银行中,外国持有大半股份而国家持有最少的民营银行最有效率。

近年来,中小商业银行为应对世界银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实现国际化。2004年,美国新桥入主深发展,成为深圳发展银行第一大股东。同年3月,荷兰国际集团收购北京银行股权。4月,澳洲联邦入股杭州商业银行。2009年4月30日,完成增值交割手续后西班牙对外银行对中信银行持股比例上升为10.07%,成为第三大股东。

2.海外上市

Stulz(1999)认为,海外上市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海外上市能够消除市场分割,减少海外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海外上市也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从而扩大投资者数量,多元化投资者群体,降低风险溢价补偿,有助于提升股价。同时,海外上市能够提高银行的信息披露,从而能够降低投资者的风险,提高投资者对股票的购买意愿,增加股票的流动性,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绩效。2007年4月27日,中信银行实现在沪港两地交易所同步上市,中信银行香港上市筹集资金156亿元,拓宽了资金的来源。2006年9月22日,招商银行在香港联交所完成上市,上市首日股票上涨了24.9%。

(二)中小商业银行机构国际化战略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小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大银行的国际化发展经验,选择实现机构国际化的合理路径,加快实现海外市场的区域与整体布局。从国际大银行的发展历程看,银行跨国界设立机构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完成:

1.新设投资

新设投资是指一国银行根据具体情况在另一国设立形式各异、规模不一的海外分支机构,如代表处、分行或者申请设立在当地享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银行从事跨国业务。⑧通过新建投资的方式向海外扩张是国际大银行早期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1960年美国银行在海外仅124个分支机构,到1973年猛增至573个。1966年,在英国开设分支机构的外国银行从1950年的53家增加到100家,到1975年已经达到335家。2002年8月28日,招商银行香港分行正式成立,这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第一家境外分行。成立7年以来,招商银行香港分行立足于香港市场,凭借领先的科技手段和完善的管理体制为香港和内地居民服务,也为招商银行创造了海外利润。

2.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是跨国收购和跨国兼并的总称,是一国银行(并购银行)以现金、股权或现金加股权的形式购入目标银行的股份达到参股或控股的目的,从而将业务延伸到海外。对另一国的银行进行收购或兼并是一国银行向海外扩张的又一种主要方式。跨国并购已成为当前国际大银行实现全球扩张,推动盈利增长的重要路径。在2006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的银行资本排名中,排名前十位银行均是由并购形成的,传统的通过分支机构增设实现境外发展的方式,难以适应加速的全球化进程。根据美国对前50家大银行的调查,并购后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从1%提高到1.29%,股本收益率从13.6%提高到了15.9%。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通过跨国并购,能有效的扩大规模,分散风险,分享外国银行的利润,还能得到免费的品牌营销。对于有实力的中小商业银行,应积极走跨国并购的道路。

(三)中小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国际化战略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美国跨国银行在国际上的存款和贷款量占其总存贷量的一半以上,国际利润也超过了总利润的一半。对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来说,业务国际化不仅包括增加国际业务量,提高国际利润占比,还应包括业务结构顺应全球客户市场变化趋势进行合理调整。

1.大力发展零售业务

当前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零售业务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其对收入的贡献度也不断增加。2005年英国四大银行(巴克莱银行、汇丰银行、劳埃德银行、国民威斯敏斯特银行)的利润合计233亿英镑,其中约67亿英镑来自于国内的零售银行业务,相当于从每个英国人手中获得126英镑的利润。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这给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提供了契机。中小商业银行应在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同时,开阔视野,大力发展海外零售业,扩大利润来源。

2.实行综合经营

西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已经取得了成功,尽管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但银行仍然可以利用其信誉和网点优势从事中间代理业务。中小商业银行需进一步加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开展交叉销售,积极创造跨市场、复合性的金融产品。

(四)中小商业银行管理和人才国际化战略

1.管理国际化战略

(1)国际组织管理框架合理化

银行组织管理框架是决定银行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建立某种组织架构最终目的是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更好的控制和落实问责制,取得更好的风险控制效果,提高利润水平和绩效水平。这种构建对于正在实现国际化发展的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具有明显优势,因为对于各主要业务系统而言,全球统一的产品开发,可以发挥专业化产品技能的优势,而且各业务部门可以集中全球业务人才优势进行产品营销。

(2)风险管理国际化

银行的业务经营在很大程度上是风险经营,即通过承担风险来获得相应回报,因此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也意味着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实现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国际化,应严格遵循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最低资本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即保证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加大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依靠市场的力量来促使银行稳健、高效地经营。

2.人才国际化战略

拥有现代银行管理运营的高级人才是一家商业银行拥有竞争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国际人才更是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当今世界成功开展跨国经营的银行,无不拥有一大批稳定的复合型、专家型金融人才。这些银行不断在银行内部大力培养精通外语、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律、财务、营销、信息技术并能按照国际惯例行事、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通过全球招聘优秀的国际人才形成优秀的国际人才团队。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一方面需要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建立专业化的本土人才队伍;另一方也要推行中长期激励机制,吸引外来人才,并留住人才。

注:

①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www.cbrc.gov. cn/chinese/home/jsp/index.jsp

②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③资料来源:2007年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和2007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

④王雪梅.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对比研究[J].西部财会,2005,(11):82-83.

⑤何世红,金岩.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包头市商业银行现象解读[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18-19.

⑥John P.Bonin,Iftekhar Hasan,Paul Wachtel.Privatization matters: Bank efficiency in transition countries[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9):2005.2155–2178.

⑦Steven Fries,Anita Taci.Cost efficiency of banks in transition:Evidence from 289 banks in 15 post-communist countries[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05,(29):55-81.

⑧冯嗣全.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跨国并购抑或新设投资[J].当代财经,2003,(12):45-46.

⑨许 南.从并购路径看商业银行跨国经营[J].金融论坛,2005,(1):34-36.

[1]李 杰.银行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与行为路径[J].南方金融,2008,(10):27-28.

[2]葛兆强.商业银行国际化:挑战与策略[J].西部金融,2008,(11):34-35.

F830.33

A

1672-0547(2010)01-0025-03

2009-12-04

花 俊(1986-),男,江苏睢宁人,安徽财经大学2008级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于舒婷(1987-),女,黑龙江青岗人,安徽财经大学2008级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跨国国际化商业银行
聚焦港口国际化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秋瓷炫和于晓光 一场跨国的情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