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吸引外商研发投资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2010-08-15徐磊
徐磊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
安徽省吸引外商研发投资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徐磊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
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我国的海外研发投资机构增长迅速,但安徽省的研发投资机构数量仍然相对较少,发展缓慢。文章从安徽省吸引外商研发投资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安徽省吸引外商研发投资的主要障碍,提出了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发展研发服务业;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合理确定引资重点领域;加大针对跨国公司海外总部的引资宣传;利用产业技术创新的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开发区的作用等政策建议,期待能进一步推动外商在安徽省进行研发投资。
安徽省;研发投资;研发服务业
一、跨国公司在安徽省的研发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跨国公司在中国共设立研发机构1160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中,在总数比例上,北京占55%,上海占17%,苏州占13%,深圳占6%,西安占3%,成都占2%,广州占2%,杭州占1%,青岛占1%。而跨国公司在安徽省设立研发机构和地区性总部几乎为零,引入的跨国公司投资数额也非常少,严重影响了科学技术的移植和技术外溢的扩展。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过渡地带。安徽处于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是中国实施中西部发展战略的“桥头堡”。作为毗邻东部沿海的中部省份,具备独特的承东启西、襟南带北的区位优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徽省加大了省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在安徽省进行投资的外商也越来越多,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2008年1-11月份,全省实际利用外资374320万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13073万美元,同比增长25%;外商其它投资29021万美元,同比增长64%;对外借款32224万美元,同比增长55%。然而在这些投资里,外商对我省的研发投资比例极低。在中央“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许多外商也开始考虑在安徽投资设立研发中心,以利用安徽省现有的科技资源,降低新产品研制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
另外,据统计,安徽省目前拥有国家级开发区4个,省级开发区85个,县(市)级开发区49个,筹建开发区18个。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上半年全省开发区合同利用境外资金13.14亿美元,增长19.8%。占同期全省合同利用外资的84.9%,实际利用外资7.26亿美元,增长55.5%,占同期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56.6%。高新开发区以其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科技资源、优惠的政策安排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高新区还没有承担起吸引外商研发投资的重要任务,引资效果不明显。
二、安徽省吸引外商研发投资的主要障碍
(一)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低,缺乏对外竞争力
外商在华研发投资的行业分布与该产业的国际化程度密切相关。跨国公司在某个产业中的投资份额和市场销售份额越高,其在华投资的研发项目也就越多,规模也就越大。如上海汽车行业、电子通讯业、软件业、化工(日用化工)业、生物医药等产业正是反映了这样的特点。如果一种产业,一个行业不仅形成了产品生产与销售的竞争,而且还能进一步形成研发投资的竞争,那么就会吸引来自跨国公司更多的研发投入,形成产业或行业研发投资的集聚效应和加速化发展的格局。然而安徽省产业总体发展滞后,产业整合不够,产业链欠发达,几乎没有发展完整的能为外资企业配套的技术链和产业链,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低,缺乏对外竞争力。因此在吸引外商研发投资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
(二)高素质人力资源严重缺乏
人力资源匮乏是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忽略安徽省的关键因素之一。安徽省科技人员总数为10万人,仅占全国的3.5%,不到沿海各省市平均水平的一半。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安徽省的科技人力资源在全国排名第23位,在中部地区9个省份中是最低的。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排在第21名,在中部地区为倒数第二位,略高于江西(江西第23位),缺乏高新技术产业扎根的技术和人才条件。2007年安徽省R&D经费72.8亿元,占GDP的0.99%,虽然较2005年提高了0.14个百分点,但和1.49%的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近年来安徽省加大了教育力度,科技人员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和沿海各省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缺少了大量资金,技术,以及人力等重要因素,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很难在安徽省有所作为,因此大多数跨国企业不愿来安徽投资设立研发机构。
(三)经济总量小,投资回报率低,对研发投资缺乏吸引力
2007年安徽生产总值(GDP)为734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为近12年来最好水平,排在全国第14位。2008年安徽省生产总值(GDP)达8874.2亿元,同比增长12.7%,排在全国第16位。和周边省份相比,安徽的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对研发投资的吸引力不足。
同时,较低的投资回报率也是制约跨国公司在安徽进行研发投资的重要因素。投资回报率的预期,以及一个地区的环境能否实现他的预期,是外商决定是否投资、在哪投资和投资多少的根本依据。根据世界银行对中国120个城市的124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税后资本回报率在10%左右。但是国内各地区和产业资本回报率极不平衡。而投资效率的高低是导致各地区利用外商研发投资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四)“科技条件”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科技条件方面,安徽的许多指标都位于全国较前列,如高校数量等。安徽有科研院所200多家,高校82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万人,每年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出现,具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科研人员的工资水平比北京、上海、广东要明显低一些,有成本竞争优势。但是与上述地区比较,在安徽所利用的外资中,研发投资经费少,相关科研活动人数少,外商对安徽的投资,仍处于初级的生产制造阶段,与省内的优良资源不协调。比如,广东与安徽的高校数量大体相当,在校学生数量比安徽多10000多人,而三资企业的研发投资活动人员数竟是安徽的40倍;浙江省的省内研发经费是安徽的近2倍,其三资企业的研发投资费用是安徽的6倍。安徽虽然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等一批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但是高校院所与地方经济的联系不强,成果转化不多,科技投入不高,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也不足。这说明安徽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科技条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形成吸引外商研发投资机构进入的有利条件。
(五)对跨国公司研发战略认识不清,引资导向模糊
国外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性项目投资,并不取决于东道国的主观需求,而是首先取决于他的公司战略。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战略可以分为纵向一体化战略和横向一体化战略。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其对外研发投资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将其公司的一些成熟技术打出去,以不断开拓东道国的市场,适应东道国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处于这类分工战略模式下的研发投资,其研发项目大多都是一些适应型或专用技术型的项目。其技术水平的提升,主要取决于东道国市场的规模、竞争程度和成长的潜力;实施横向一体化分工战略,其对外研发投资的主要动机则往往会更多地考虑技术的增长性和竞争力。
安徽省内企业普遍忽视对跨国公司研发战略的学习与研究,对于跨国公司研发战略的主要动机和策略认识不清,直接导致了引资导向模糊。因而也没有制定出与跨国公司在皖研发动机相契合的适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资战略整体规划。
(六)政府的鼓励政策与措施过于单一、僵化
政府的鼓励政策与措施对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有着很大的关联。安徽省政府所采取的政策与措施过于单一、僵化。在安徽,很多人认为政策优惠的税收是吸引外商投资的最有效的手段。也相继出台了许多对于外商在皖研发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在诸多政策因素中“优惠的税收政策”的影响力其实并不是很明显,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弱,根本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它和推进外商在皖研发投资并不存在强相关性。而实际上单一僵化的招商政策也会引发另外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导致部分外商投资行为短期化;二是导致跨国公司以及有意长期发展的投资者认为我们政策不稳,缺乏诚信。
此外,行政审批环节仍然过多,行为不够规范,人员素质不高,解决效果不好;招商引资方式还比较传统,缺乏创新;处理问题不积极,办事效率不高,也拖延了安徽省吸引外商研发投资的步伐。
(七)开发区的引资先导作用没有发挥,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跨国公司与开发区之间的合作最为密切,各类开发区是安徽省引资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引资主体竞争的主战场。省内开发区的数量和质量直接体现了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力度和深度。全省目前拥有国家级开发区4个,省级开发区85个,县(市)级开发区49个,筹建开发区18个。尽管安徽省内开发区数目在不断增加,但是开发区相对于临省,如山东,江苏,江西,浙江等等仍然偏小,而且规模小、缺乏活力。层次偏低,建设起点低也成为招商引资的瓶颈。多数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仍沿用政府行政管理的模式在运作,部分开发区长期没有引进项目,形成了名存实亡的空壳开发区。一哄而起的开发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此外,在对外招商引资上也未能探索出国际合作和资本运作的新方式,安徽省开发区并未真正发挥出招商引资、形成产业龙头的示范作用。这使得我们开发区的质量大大折扣,对于吸引外商投资尤其是研发投资是非常不利的。
此外,从安徽省内的竞争环境来看,产品市场销售潜力不足,商业环境不令人满意,R&D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还没有构建起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安徽省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步伐。
三、加快安徽省吸引外商研发投资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投资环境
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是跨国公司进行研发投资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的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交通运输、优点通讯、金融机构、能源以及生产要素的分布,还应该包括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外商研发投资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行业,而高新技术行业如微电子对环境的要求异常严格,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在加大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筛选,减少高污染项目的引进。
政府应加大对于投资环境的优化整治力度,坚持市场开放原则,整治投资不良环节,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推行“一门式办公”和“电子政务工程”,实行工商、税务、海关、人事劳动等部门统一办公,统一审核,提高办公效率。营造有利于跨国公司运营和发展的公正、透明的投资环境。继续在投资手续的审批、建筑用地、基础设施使用费等方面给予优惠、解决跨国公司科研人员的生活配套服务,切实解决跨国公司在区域内进行研发活动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结合实际需要,做好跨国公司研发性投资的政策优化
以往的鼓励政策主要着眼于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这对于降低研发机构运营成本无疑是有利的。但是,研发机构的良性运作还需要其他辅助性政策的配套实施。政府应根据跨国公司在皖设立研发机构的特点及其对环境、要素和市场的不同要求,进一步优化吸收研发类外资的区域性政策并注意相关政策的协调统一,同时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和透明度,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具体内容包括实施定向贷款计划以鼓励公司的研发业务;简化外来科研人员的进入与留驻的手续,降低房地产成本和其他商务运作成本;鼓励研发机构同我省的企业、研究院所和高等学校合作;允许国外研发中心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竞争与投资,允许其收购与兼并我省企业化的研究机构;鼓励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土研发机构联合承担研发课题,加强在基础技术、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在项目申请、投资、土地利用权以及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等。另外,要选择条件适合的地点,按照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特点设立研发园区,形成具有世界水平的研发集群。
(三)结合本地的产业发展方向,确定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重点领域
跨国公司在为其研发机构选择区位时,会重点考虑外在的研发因素,只有与该地区的发展规划及相应的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时,才能在相互间的技术、信息交流中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
各级政府应把吸引外商研发投资与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调控政策,加大对嵌入式技术创新与合作开发技术创新的鼓励力度,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电力、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现代中药、新材料、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开发以及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实现与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战略合作和技术配套。重点支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品牌产品;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及循环经济、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开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创新品牌产品;瞄准国民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承担和开发重大装备和配套产品以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重大装备创新品牌产品。
(四)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依法保护外资研发机构的成果权益不受侵犯,包括技术保密、产权转让、防止伪造侵权等,否则跨国公司不会愿意在中国从事高水平的研发活动。
诚然,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成立了知识产权局,但仍然存在执法体系不完善,执法力度不足的情况。有时企业的技术创新,即使申请了专利等产权保护措施,仍被假冒和仿制,严重挫伤了企业二次创新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并且被侵权的企业很难通过法律渠道高效公平地解决纠纷,使得一些企业不愿将自己的技术创新申请专利公开或者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转化,影响了技术创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跨国公司的研发成果受到的侵权威胁更加严重。因此,政府应统筹协调制度完善、法规制定、队伍建设和舆论监督各个方面的工作,使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保障网络,加大知识产权、尤其是发明设计专利的保护力度,打击侵害专利权的行为,对于恶意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给与严厉制裁,给与侵权者几倍于非法收入的罚款,直至没收全部财产,确保发明创造活动得到应有的回报,激发跨国公司在安徽省内从事高水平研发活动的积极性。
(五)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发展研发服务业
一般来讲,东道国的技术水平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越容易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入驻。同时,技术溢出的效应也就越明显。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发展研发服务业,提高本土创新水平。
第一,建立健全以研发信息服务为主的成果交易机构,包括各类技术市场、技术经纪人事务所、技术评估机构、技术开发咨询机构和相关知识产权机构等。第二,培育发展技术交易市场,提供新技术交易服务。通过技术交易市场,提供交易过程中的政策咨询、专利代理、合同登记、交易合同认定以及知识产权变更登记等配套服务,形成一个高效和具有良好信誉的新技术交易服务体系。第三,鼓励成立研究与开发成果转化的中介组织,加快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包括各种类型的孵化器,如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中心和产学研型的科技企业等。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地组织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帮助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新技术推广活动,传播和推广先进、成熟、适用技术,推动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技术向企业转移和扩散。第四,加快创业投资公司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建设。
(六)利用产业技术创新的聚集效应,充分发挥开发区的作用
在整个投资环境不能迅速改善的条件下,通过建设科技开发区、构建产业集群的形式,可以形成吸引研发投资的小环境,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产业技术创新的相对集中。产业集群内,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和知识的堆积,相关企业与竞争者的既竞争又协作,密集分布的中介机构与精于经营的客户在地理上或产业组织内的相应集中,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了实现合作开发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与物质基础;同行之间的相互比较带来竞争压力,进而转换成创新的动力。产业集群内聚集了许多“同质”和关联度很高的企业群体,一旦又新的产品或生产工艺和技术在集群内出现,很快就会在集群内传播和溢出,形成技术创新的集聚效应。
安徽也应进一步加强开发区的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整合现有的各类开发区和科技园区,开发针对某一行业研发投资的专门高科技园区,形成鲜明产业群,充分发挥开发区内的产业技术创新集聚效应。
(七)关注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动态,加大对跨国公司海外总部的引资宣传
跨国公司在华进行的研发类投资项目,如:软件公司、生物制药研究机构等,主要由跨国公司总部进行决策,中国总部对研发投资决策职能相对较弱,但中国总部对海外产品本土化研发投入具有较高决策权。因此,根据跨国公司投资决策的特点,我们在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时,宣传和推广工作不能仅仅针对跨国公司的中国总部,而是更应注重对跨国公司海外总部的宣传。
安徽省各级政府招商机构、省级重点开发区,应分行业、分区域加强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趋势的研究,及时了解跨国公司对外研发投资信息和产业布局,掌握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新动向。根据跨国公司总部的需要,采用合理可行的宣传手段和内容。让我们的信息能够传播到跨国公司的决策层,能够影响跨国公司的决策。
[1]徐啸琼.跨国公司R&D全球化与安徽的对策研究[J].理论建设,2006,(1).
[2]张仁开.外商R&D投资与上海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J].上海投资,2007,(1).
[3]张仁开,杜德斌.跨国公司在华R&D的态势与效应分析[J].亚太经济,2005,(3).
[4]曹永峰.跨国公司研发投资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以环杭州湾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2).
[5]隆国强.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机遇与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
[6]童馨,王皓白.浙江需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J].浙江经济,2005,(13).
[7]赵留威,张振刚.珠三角吸引跨国公司投资设立R&D机构的区位优势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4).
[8]杨奕.外资研发机构在华的区位选择对广州吸引研发外资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6,(7).
F830.59
A
1672-0547(2010)01-0009-03
2009-12-13
徐 磊(1978-),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利用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研究》(编号:2006SK108)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