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水调歌头》两英译本比较

2010-08-15魏然

铜陵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原词译作许渊冲

魏然

(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水调歌头》两英译本比较

魏然

(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水调歌头》是苏轼被贬后一个中秋之夜的感怀惆怅之作,可谓是流传千古的诗词精品。现代翻译大家们都对其跃跃欲试,其中John A.Turner和许渊冲两个英译本在音韵、遣词造句及意象表现方面不尽相同,但在体现原词艺术风格上都各有所长。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译者的再创造,向读者展示了这首词的现代魅力和异域风情。

韵律节奏;遣词造句;意象;再创造;文化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醉梦中凭栏远眺,抚今追昔,伤怀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情此景让苏轼写下了《水调歌头》。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与它产生共鸣,南宋胡仔曾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1]113充分说明了这首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走入近代,不少文学大师,翻译大家都曾将其翻译成英语,他们的译作让中国古典文化走出了国门,让世界都能品味中华诗词文化的精妙。

在诗词翻译的过程中,不论是中国译者还是外国译者,都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把他们称之为连接中西文化的桥梁,在译作中体现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意识、翻译动机和审美习惯等。操纵学派代表Andre Lefevere认为译者的活动受当时的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影响,因此译者的活动必然有政治文化上的倾向,即特定的文化态度“是每一个处于不同文化圈的社会个体所反映出来的最稳定的文化底蕴、文化追求和文化期待。译者理应保持自己的文化态度,并要求译者积极主动地促进不同文化特质之间的交流,做到关注外国(外族)文化和反思并更深入了解以推动本国(本族)的文化举动。”[2]56

本篇文章选取了许渊冲和John A.Turner的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译本,通过比较中外两位翻译大师的译作,探寻分析了两者在音韵、遣词造句和意象表现上的不同,许渊冲倡导“音美、形美、意美”,讲究押韵和意义的传达。先生的译本采用抑扬格的韵律体,用词简洁、轻快、明了、典雅,用墨较浅,人若身临其境其景,与词人相惜相怜,共凭吊。John A.Turner的译本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采用了现代诗人大多会用的自由体,句式随性、用词华丽、精美,用墨较重。两首译作分别出自中西两位翻译家的笔下,融入了译者国家的文化色彩。通过三个方面细致、具体的比较,作者总结出这两个译本其实都是对原词的再次创造,充满了流动的美感。对中词外译不无裨益,值得借鉴。

一、韵律节奏:跳动耶?流动耶?

卡奈尔说:“好的译词是音乐性的思想”,瓦雷里说:“散文是走路,诗词是跳舞”。[3]201无疑,中国古诗词的韵律是它的灵魂,就如一个舞者,舞台上流畅的舞步不仅带给观众美的享受也是舞蹈本身的魅力之一。中国古典诗词强调押韵(rhyme),而英诗重视节奏(rhythm),英诗的押韵大多是多元韵式,即连续换用多个韵脚或交叉换韵,与汉语的一韵到底不同。那么,一首好的英译诗词到底要不要押韵呢?许渊冲先生认为“不押韵不能算诗词,格律体译诗词,往往能达到自由体或散体诗无法达到的高度”。[3]123他认为译词要与原作在韵律的协调性上保持一致。而像John A.Turner那样提倡自由体的译者认为给译作加上条条框框,限制了译者的发挥,不能忠实完整地表达原诗的意义,用阿瑟·韦利的话说,用韵“不可能不因声损意”,[3]200所以韵体律诗是弊大于利。他们形象地将韵体译诗比作“带着脚铐跳舞”,既不灵活也缺乏美感。赞成韵体诗词的一派反驳道“带着脚铐跳舞,并能跳得好,才是真好”。[4]356当然,译诗没有定式,自由式的译诗给人一种缓缓舒展开来的流动之美,而押韵体的诗歌则更多地带给读者具有节奏的跳动美。

《水调歌头》分上下两阙,整首词每句最后一个字分别是:“天,年,寒,间,眠,圆,全,娟”,压[an]的尾韵。许渊冲采用韵体诗,隔行押韵。上阕“appear,sky,year,high,fly,be,me,play,gay”,下阕“red,shed,bed,spite,bright,again,wane,days,man,can,displays”。原词将[an]韵一压到底,而许渊冲的英文译作采用两行押一韵(有时三行压一韵)的方式保留了原词的押韵模式,多用圆润的元音[ai],[ei],[ein],[ain]结尾,赋予译作音乐的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清新雅致、孤高旷远,丝毫没有矫揉之情。可以说熟练地使用韵律是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一大特色。此外,许渊冲还采用了抑扬格来取代原诗的平仄,既符合英语诗歌的习惯又做到了最大限度上的对应。

John A.Turner将外语翻译成自己的母语,韵律传递上可以说能够更胜一筹,更能表达西方读者的诗歌审美取向。在音韵上他借鉴了近现代风行的自由体。从惠特曼到自白诗,自由体无不渗透在英美诗歌成长发展中。他们认为自由体诗歌更符合诗歌创作的初衷,即兴即作,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同样的方法用于翻译能使译者更好地再现原诗词的风格。全诗没有明显的押韵,但读起来随性自如,仿佛词人挥毫泼墨,瞬间而成。

二、遣词造句:素雅耶?华丽耶?

《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之作中的婉约品,这与词人的经历,遭遇和对此情此景的感受密切相关,词中字字句句都是作者对月抒怀,感求天人妙理,感悟生活真谛的展现。中西两位翻译家将自己不同的翻译观集中表现在选词造句上。英国18世纪的著名诗人蒲伯(Alexander Pope)说道:“笔下的飘逸不靠偶然靠技艺,正如学过舞蹈者舞姿才飘逸”。[4]94许渊冲选用精炼的词语,典雅短小的句子;John A.Turner的译文相反,用词华丽精致,长句居多。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许渊冲译为:

Riding the wind,there I would fly,

Yet I fear the crystal palace would be

far too high and cold for me.

I rise and dance,with my shadow I play

On high as on earth,would it be as gay?①John A.Turner译为:

Yes,I would wish to mount the winds and wander there at home;

But dread those onyx tower and halls of jade

Set so immeasurably cold and high

To tread a measure,to sport with fleshless shade,

How alien to our frail mortality![5]200

许渊冲用词简练,多用倒装使其押韵,看上去整齐划一,“乘风归去”一句是想象之语,语出《列子·皇帝》中“乘风而归……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6]45点出苏轼想远离尘世,超脱出这个让他忧,让他伤的世界,但归去何方却没有明确指出,实际上就是借风避世。许渊冲与原词保持了一致,模糊地译出了归去不知何方的苦痛。“riding”既点出了“乘风”又有“归去”之意。John A. Turner具体地译出了“wander there at home”替读者回答了这个问题,在意境上虽然不及原词那样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空间,充满了中国诗词的含蓄、朦胧美,但这正符合英美诗歌表达直接、明了、脉络清晰的特色,给原诗平添了一种异域风情。“清影”一词许渊冲将其省去,影子本就是清透如光之物,又何必将其色其形描绘出来,而John A.Turner译成“fleshless”,有人影清瘦,影随人动,清新香甜之感。许渊冲译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Men have sorrow and joy;they part or meet again;

The moon may be bright or dim,she may wax or wane There has been nothing perfect since the olden days. So let us wish that man will live long as he can!

Though miles apart,w‘ell share the beauty she displays.

John A.Turner译为:

As men have their weal and woe,their parting and meeting,

It seems the moon has her dark and light,her phrases of fullness and waning.

Never is seen perfection in things that die,

Yet would I crave one solitary boon:

Long be we linked with light of the fair moon

Over large leagues of distance,thou and I.[5]200

此句是词人抒怀点睛之笔,感叹人生,人类是如此的渺小,微不足道。人的一生悲欢离合似乎已经注定,就如月亮的盈亏一样,“此事古难全”。此处化用了许浑《怀江南同志》中的“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7]许渊冲用凝练的语言,典雅的句子表达了词人在逆境中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种种寄望。由月及人,又由人及月。John A.Turner的译词稍显有些冗赘,不太符合中国古诗词凝练的特点,当然这也是由于中英文表达习惯的不同和中西文化的理解差异造成的。“婵娟”一词这里指代明月,苏轼看尽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从消沉、悲观的感情之中走出来,“隔千里兮共明月”,祝愿普天下所有的人都能长长久久,即使不能相见,也能寄语于月光,有一种旷世之美。许渊冲的译词在文字的准确性上略胜一筹,John A.Turner的译文辞藻更为讲究。

三、意象表现:简洁耶?细致耶?

盛唐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张于意而思于心”、“搜求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8]的主张。翻译难,翻译诗歌更是难上加难。

许渊冲的译文虽没有细致的描写,但用笔恰到好处。意象大都用简单、典雅的语言刻画出来如:明月“full moon”,青天“sky”,琼楼玉宇“crystallion palace”,朱阁“mansions red”,绮户“gauzedraped windows”。虽然意象简单,轮廓清晰,但诗人内心却很复杂:远离高堂,被贬已七年,在其词《沁园春·孤馆灯清》中他写道:“世路无穷,劳生有限”。如今仰望这一轮明月,任何人都能想到美好的生活和未来,但词人想到的确是相隔两地的亲人。许渊冲用这些读起来简单的意象带给我们一个空旷、凄凉的月下独酌之景,帮助表达了整首词的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定义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8]独楼高台之上,词人凭栏远望,周围寂静一片,仿佛天地间只有词人一人。词人的内心也如这番凄凉月景一般空旷无着,心系他方。词人豪放、爽朗的性格被表露无疑。

相比而言,John A.Turner的译文辞藻非常精巧。将一个个意象像一幅美丽的画一般展现在读者面前。明月“glorious moon”,青天“azure sky”,琼楼玉宇“onyx tower and hall of jade”,清影“freshless shadow”,人间“frail mortality”,朱阁“scarlet pavilion”,绮户“broidered screen”。描画细致,仿佛美人的细细梳妆。鲜明的意象中展现了一个醉酒仙翁,酒后诗兴大发。醉眼中看到一轮满月静静挂于空中,仰望苍穹空对月,感慨良多。周围的景色似乎风情万种,任何一个人都会忍不住驻足片刻,欣赏这番美景,暂且忘去人间的不如意吧。然而正是这华美辞藻下的月景,反衬出词人当时的苦闷心情。整首词给人一种酒后随意、随景、随情之感。虽是豪放之作,但感叹中也有淡淡柔情。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羁、自由的词人。

同为表达词人心中的寂寞凄凉,许渊冲采用简单的意象,旨在刻画空旷凄清的月景,直接抒情;John A.Turner更注重效果的反差,这样绝色的美景,词人无法和家人团圆,只能孤身一人,自斟自酌。

翻译中国的古典诗词对于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外交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译者主体理解的不同,诗词可以说是文学翻译中的“一大难题”。其实任何翻译都没有定式可言,可华丽如浓妆艳抹的新嫁娘也可素淡似清新淳朴的渔家女。只要能体现原作的美感,体现译者的独到见解,就不失为一个好的译作。罗伯特·艾斯卡皮在自己的名著《文学社会学》中指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个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9]34

注:

①许渊冲选译:《唐诗宋词一百首》,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1991年,第177页。

②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556页。

[1]胡仔纂.苕溪渔隐丛话[M].廖德明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仲伟合,周静.译者的极限与底线[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42-46.

[3]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张智中.许渊冲与翻译艺术[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5]张炳星.英译中国古典诗词名篇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2001.

[6]黄希玲.诗歌翻译中的文化传递[J].理论学刊,2003,(3):145-146.

[7]董晖.〈水调歌头·中秋〉英译文之比较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7):33-34.

[8]王小卫.从〈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看古诗英译中意境的传达[J].皖西学院学报,2007.

[9]罗伯特·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M].王美华,于沛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H315.9

:A

:1672-0547(2010)02-0097-02

2010-01-09

魏然(1986-),女,安徽合肥人,上海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翻译。

猜你喜欢

原词译作许渊冲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许渊冲英译杜甫诗歌中的译者声音及其文化认同
what用法大搜索
摔得挺美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三姐妹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当成语中的“心”变成“薪”
说“长”道“短”
SOME汉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