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对待通胀预期的几点思考

2010-08-15何莉朱敏

铜陵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何莉 朱敏

(1.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2.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51)

理性对待通胀预期的几点思考

何莉1朱敏2

(1.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2.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51)

CPI连续三个月正增长,央行两个月内连续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引起了媒体对通胀预期的大肆渲染,导致了人们情绪上的恐慌。为此,文章认为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通胀预期;认清炒作通胀预期的危害;认识到在我国当前形势下适度的通胀有利于保增长、促就业;科学的实施通胀预期管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搞好宏观调控和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理性对待;通胀预期;适度通胀;保增长;促发展

中国网2010年1月21日讯:据国家统计局介绍,2009年全年CPI比上年下降0.7%,自2009年11月份CPI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6%,12月份上涨1.9%;今年1月CPI同比上涨1.5%,与去年12月相比,涨幅回落了0.4个百分点。2010年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1月18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月12日,央行再度出其不意地宣布,将于2月2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开年仅两个月内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表明了管理层对通胀预期管理的态度。于是,各大媒体渲染通胀预期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炒作通胀预期弊多利少

炒作通胀预期是近期媒体的一大热点,各种引人注目的标题从报刊、杂志、网络、视频上铺天盖地、接踵而至:央行行长周小川:通胀已显现,须保持警惕[2]、姚景源:大宗商品涨价等三因素致通胀压力加大[3]、2010年中国四大经济难点,通胀或卷土重来[4]、OECD评估中国经济今年最大风险是通胀[5]、通胀担忧不断升级,中国经济面临新风险[6]等等,利用专家教授、政府官员,甚至外国专家的言论和观点来渲染通胀预期,夸大通胀的程度和可能。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而言,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应该十分慎重,炒作通胀预期可能比通胀本身对经济发展更具有杀伤力。

通胀必然会来,但短期内我们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反通缩。正如四季轮回,有收缩就会有扩张,但我国当前的经济体依然没能改变整体收缩的现状,只是正在逐步踏上扩张的轨道。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依然是我们的重大任务,特别是在经济复苏处于关键的时刻,如果经济真的走W型复苏的轨迹,将会使得我们的经济体遭到重创,因此,要创造条件巩固已出现的V型返转势头。本次通胀预期的源头来自部分资产泡沫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有些指标甚至被炒作。我们的反通胀还是反通缩的政策取向要真正的基于我国自身的经济情况,不能只看被炒作了的指标。

从GDP方面来看,在我国政府的巨额投资和财政赤字的强劲拉动下,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较好的实现了“保八”的目标。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4.2%;第二产业增长9.5%;第三产业增长8.9%[7]。从GDP的走势来看,2010年我国的经济形势被普遍看好。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仍然存在大量的商品供过于求、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的状况,出口增长缓慢、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屡遭反倾销,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依然严峻,宏观经济通货紧缩的局面仍未从根本上扭转,目前谈“反通胀”、“调整货币政策”还为时尚早。

二、零通货膨胀并不是最理想状态

在通货紧缩的纠正过程中,不可能所有的商品价格都保持同步变化,从负的通胀率过渡到零通胀率或低通胀率,必然会有一些商品价格由于市场的需求拉动率先上涨,甚至是较大幅度的上涨,然后才逐渐波及到其它商品。在这个过程中,也必然会有另一些商品仍旧处于价格负增长状态。现在的问题是,当通货紧缩刚刚开始被纠正,尚有许多商品价格负增长的时候,就引起了对通胀莫名其妙的恐慌,似乎宏观经济只有永远处于通货紧缩状态才是安全的,而一旦跨过零通胀这条线,就会有人惊呼“狼来了”。

我国自1993年紧缩货币以来,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奉行的是一条“宁紧勿松”、“宁缩勿胀”的货币政策。对这个政策的宣传使很多人都深信通胀比通缩更可怕、更难对付。有人总以为货币供应的数量应以达到零通胀为最佳原则,这样不胀也不缩,可保持物价稳定。但实际上,零通胀率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通缩效果。这是因为,不同商品之间相对的交换价值,即比价总是会发生变化。零通胀率必然会有某些商品价格上升,某些商品价格下降。商品价格的上升如果是由成本上升引起,受市场需求的限制,成本上升必定快于价格;而商品价格下降如果是由市场需求的下降引起,则价格下降先于成本,也快于成本;这两种情况都可能使企业出现亏损,从而引起债务拖欠,甚至可能产生一连串无法解开的债务链条,在商品和货币的流通中形成堵塞,导致商品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流通速度的下降会产生类似通缩的效果。

而适度的通胀会有利于不同商品之间比价的调整,因为它使对商品需求的增长在总体上略快于商品供给的增长,使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都可保持不降,即使是成本明显上升的商品,也会因需求拉动价格增长而不致亏损。因此可避免宏观经济出现债务链条和流通速度下降等堵塞效果。如果能将年通胀率控制在3%~5%的范围内,不仅有利于商品价格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能使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规模得到充分扩大。每年3%~5%的物价涨幅对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社会是完全能够承受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若恩教授认为,中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CPI定在3%比较苛刻,可以容忍5%左右的通胀,通货膨胀不是洪水猛兽。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稻葵教授将CPI低于5%定义为温和的通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温和的通胀应该有,不必对温和的通胀过分排斥和抵制。温和的通胀有一定的益处,比如,使得一些价格刚性的产品实际价格有了下降的可能,促进消费流通的速度,实际汇率上升,缓解贸易摩擦,增加本国购买力,等等[8]。

三、适度的通胀有利于保增长、促就业

任何经济问题,最终都要靠物质财富来解决。无论是通胀还是通缩,它们在发展本身的同时也在发展自身的对立面。通胀所发展的对立面是增加能吸收通胀以减弱其能量的商品供给。而通缩所发展的对立面是严重地抑制商品供给,以物质财富的损失为代价破坏性地缩小货币供应缺口。这是货币和商品背离其平衡的发展,通过发展自己的对立面而重新恢复平衡的自发调节机制。当我们理解了货币和商品互相对立,又在对立中维持统一的这个运动规律后,就要顺应这个规律。在通胀时尽量去增加商品供给,以尽快恢复供求平衡,而不是去紧缩货币,造成物质财富的重大损失;在通缩时则要尽量扩大货币供应来消灭货币缺口,而不是消灭物质财富去平衡这个缺口。因此,作为货币政策的理想目标应是保持适度而稳定的低通胀率,以利于商品之间价格的调整和社会财富的增长。

充分的就业不仅标志着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而且还能提高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减少政府救济,更有利于抑制通胀,扩大市场需求。所以,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都要兼顾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将通胀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持币值稳定;二是将失业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以实现经济的充分发展。而我国目前不仅城市有着日益发展的庞大失业人口,农村也有许多剩余劳动力。不论是根据经济学的原理还是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都应保持适度的通胀率,尽早实现充分就业。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一个水平较低、理应迅速成长的阶段,我国的人民勤劳节俭,有着全世界最高的储蓄率,我国的人力成本也是很低的。由于长期的基本建设,我们的基础设施也颇具规模,对外资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更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已完成了价格机制的市场化,并有了发达的国际贸易作为补充调节,这不仅可使我国的经济更有效率,而且会维系产业之间的均衡发展。只要政府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能够有效地配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解决各种瓶颈制约,并采取保证基本农产品稳定供给和较高的自给率的农业政策,就不会出现严重的、恶性通胀问题。可以说,我们已具备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出现重大失误,保障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增长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四、积极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有人担心适度的通胀弄不好会超出适度的范围而失去控制。其根据是货币与商品相对关系的变化在物价指数上体现出来要有6个月左右的滞后期,等到通胀从物价指数上反映出来,它已发展好几个月了。这种对通胀根深蒂固的恐惧心理完全没有必要。参照物价指数、流通速度、商品供给增加的速度等经济指标,将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即货币发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利息率、公开市场业务配合使用,完全能够做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尽量平缓,避免大起大落。因此,6个月左右的滞后期不会使最新的物价指数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状况有太大的无法估计的差别。另外,我国有庞大的剩余劳力,离充分就业还有相当的距离。在理论上,未实现充分就业前,凡符合市场需要的建设投入因劳动力的充分供给都能产出大量商品或服务,足以吸收投入的货币。只有在投资的增速高于产出的速度,或实现充分就业后,投入因劳力稀缺而大于产出的时候,才会发生真正的通货膨胀。

更重要的是,除货币供应量的四大调节工具外,我国政府目前至少还有四个对付通胀的有效手段。因此,即使通胀超出适度的范围也不难使其再降回到适度的水平,决无失去控制的道理。第一,通过减税以刺激投资,能大量增加商品供给,吸收通货膨胀;第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瓶颈产业,能有效地解决结构性失衡,吸收通货膨胀;第三,动用外汇储备进口紧缺商品,以回笼本位币,快速吸收通货膨胀;第四,增加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的供给,特别是“创业板”的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试点等,这样不仅可吸收部分通货膨胀,而且它们本身就是投资行为。其遏制通胀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其实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通胀早已不再是值得大惊小怪的“顽症”。对可能产生的通胀我们应当理性的看待,通过政府主动投资和鼓励民间投资来增加商品供给,既能降低通胀率,也能降低失业率,使我国经济保持健康、平稳、较快地发展。

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

2010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扎实做好工作,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会议指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9]。在关于经济刺激政策何时退出的热议声中,中央决策层再次表态,重申了已经实施一年多的经济刺激政策。在此之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都屡次提及“双宽松”的政策取向。

中央政治局会议还强调,今年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表明今年提交全国“两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仍将维持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

2009年下半年温总理就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经济出现向好的势头,并不意味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对形势要冷静观察,周密分析,做出科学和准确的判断,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兴利与除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必须看到,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并未减弱,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仍在持续,一些行业、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就业压力短期内尚难根本缓解,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产能过剩问题凸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丰富和完善政策,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要把短期依靠投资促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消费促增长上来。在深化改革、改变经济结构上加大力度。

[1]苗燕.存款准备金率25日再度上调冻结资金逾3000亿[EB/OL].http://www.hqcx.net,2010-02-22.

[2]苏曼丽.央行行长周小川:通胀已显现须保持警惕[N].新京报,2010-02-10.

[3]杨伟中,姚景源.大宗商品涨价等三因素致通胀压力加大[N].上海证券报,2010-02-08.

[4]李萌.2010年中国四大经济难点通胀或卷土重来[N].商界评论,2010-02-05.

[5]张斌.OECD评估中国经济今年最大风险是通胀[N].经济观察报,2010-02-06.

[6]郭颖哲,等.通胀担忧不断升级中国经济面临新风险[J].第一财经周刊,2010-02-01.

[7]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EB/OL].http://www.tjcn.org,2010-01-21.

[8]张翼.2010中国经济:通胀还是滞胀[N].中国经营报,2010-01-30.

[9]肖明.中央政治局讨论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宏调政策不变[EB/OL].http://www.sina.com.cn,2010-02-23.

F822.5

:A

:1672-0547(2010)02-0030-02

2010-03-19

何莉(1956-),女,安徽凤阳人,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统计;

朱敏(1957-),女,安徽滁州人,安徽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与统计。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