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的探索

2010-08-15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政治思想

刘 珂

(泰山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泰安 271021)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逐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一定影响。面对新的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切实增强实效性。

一、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取向积极、进取、务实。同时,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了青年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当前大学生思想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政治上趋于成熟、理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得社会行为主体在重新认识自然、审视社会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人生,认识了自我。大学生在自由、开放、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也在不断成熟,自主意识不断强化。他们对待社会上纷繁复杂、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不再人云亦云,而是以一种批判、审视的态度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来看待。他们通过对国内外以及改革前后的对比,特别是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感受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选择。他们关注国内外大事,关心涉及国家根本利益、民族尊严以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问题,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与此同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的加强,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存在政治幼稚,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理想信念淡薄等问题。

(二)思想活跃,求新意识较强

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情绪、心理也呈现出丰富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他们思想活跃,对于事物的认识逐渐形成了个人看法,注重个性发展。他们求新求异意识比较强,喜欢接受新事物、新潮流、新看法,善于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新信息。另一方面,在部分学生中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团队精神缺乏等问题。表现在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缺乏奋斗精神和拼搏精神,自主能力较弱和自我控制力较差等方面。

(三)人生观、价值观主流积极健康,求知成才愿望强烈

随着“自主择业、竞争上岗、择业录用”就业机制的形成,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关注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参与意识、自强精神普遍增强,并呈现出更加务实的特点。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使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复杂化。道德观念的复杂化进一步带来道德评价的宽容性。例如: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开放意识的增强反映了道德上的进步,但是,基础文明、社会公德方面的削弱则是道德上的退步;思想解放、拥护改革开放是正确的,但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又是错误的;勇于开拓、勇于竞争是正确的,但个人主义、损人利己则是错误的等等。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道德观念复杂而又统一体现在大学生身上,使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呈多样性、复杂性特点。

(四)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但心理素质较差

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体制对整个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增强了强烈的竞争意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比如在入党、学习、评优乃至就业方面都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但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处于改革大潮中的大学生,面临人生、理想、专业学习和求职就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社会责任与竞争的压力,“三点一线”的枯燥,失恋后的痛苦,失眠时的烦恼,成绩下降后的担忧,经济上的贫困,价值观与人际关系的困惑,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丰富感情与充沛精力无所寄托造成的寂寞与压抑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和负担加重,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近年来高校学生中困难群体增加,他们的思想问题更需要特别关注。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确保高校育人使命的完成。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强化教育和疏导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青年学生,不断解决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提高受教育者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学生能否成才,思想品德是关键。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容,以人为本,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充分肯定,以人为本就要全面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强化责任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就要融入道德情感和人文关怀,关心、体贴学生。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教育和疏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成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十分关注对于走向未来有现实意义的智能和道德的培养。随着思维独立性和思维批判性的显著提高,表现在思想行为上就是不迷信、不盲从。如果用传统的教育方法,靠简单的命令,强制学生接受某种观点,遵守某些纪律和道德规范,这不仅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主义,而且会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对此,我们要结合大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疏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进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开放竞争意识教育,还要进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进行理论教育时,信息量要大,内容要新,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而且要有时代精神,能回答大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新问题,引导教育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特别是对“热点”、“难点”问题,要实事求是地回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好教育和疏导。

四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校是一个小社会,由于受教育者所处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局限,认识水平、思想觉悟往往参差不齐。把参差不齐的认识统一起来,把错误的认识纠正过来,把受教育者片面的、表面的认识引导到全面的、本质的高度,就要加强学习和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真正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正确思想引导下健康成长。

(二)加强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其思想转化

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注重情感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好的效果。

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情感投入。人的行为往往受到情感意志的制约。情感的变化是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基础。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既要讲理又要讲情,情理交融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对自己的工作对象要怀有深厚的感情,以诚挚的感情去感染受教育者,引起受教育者感情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转化,使思想认识不断得到升华。

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转变管理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每个人的个性差异,都体现出各个不同、多姿多彩的个性。世界上从来就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这就是个别性或特殊性。正是由于人的特殊性和共同性的结合,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态度;有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同的阅历和思想觉悟;有不同的实践能力、个人习惯。正因为存在差异、存在不同,所以他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思维方式和接受别人劝导的方式也不同。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切忌求全责备,决不能用一个模子、一把尺子去对待具有千差万别心理特征的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允许自己的工作对象有个性,有不同的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据这些不同,根据每个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要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使其内容更恰当,使其方法更贴近,教育进程更合理,形象的说法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下药”。

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社会中,其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要求发展个性。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其个性,要给予其信任和尊重。尊重和信任是人类特有的心理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上进心,都需要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要尽量做到“将心比心”,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以事实求是的态度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解决其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以“春天般的温暖”去温暖受教育者。有时往往一句温暖体贴的话语、一个尊重他人的举止都可以变成情理交融、催人进步的推动力。

四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学生的知心人和贴心人。理解是心理相融的桥梁,尊重是相互信赖的基础,理解和尊重是情感教育的必备条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启迪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面多做工作。既要经常地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又要注重以情感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的知心人和贴心人,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心心相融,建立起平等相助、相互理解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其在日常学习生活的和谐气氛中,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下,提高思想认识,纠正其不良行为。

(三)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人的素质和人的能力在内的各种关系和存在方式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人的文明程度、生活质量、道德修养的极大提升。素质教育,它包括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学习动机的激发;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

一是要注重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习惯是大学生素质的综合反映。衡量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主要看其行为表现。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其正确认识同行为多次转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意志培养和行为的引导训练中获得的。在素质教育中,首先要引导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内部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培养优良的校风、学风,激发其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二是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内容,制定明确、适当、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明确:即行为准则的目的、内容、范围要明确,对违反行为准则应承担的责任也要明确;适当:指适中、适度、适合受教育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尽可能杜绝一切矫枉过正的行为措施;切实是指从受教育者所处的实际出发,既要体现时代需要,又要符合受教育者的愿望和要求。不能过高,过高会使受教育者感到可望而不可及,使其束之高阁;也不能过低,过低则管理不严,最终将失去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可行:一方面是指在实践中要能行得通,另一方面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其行得通。这就要求行为准则一经提出,就要监督、检查、帮助和敦促受教育者切实做到。明确、适当、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对受教育者的行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它有利于指导受教育者的实践活动,引导、提倡积极正确的行为,预防和控制有害行为,制止不良行为。

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舆论对行为的导向作用。舆论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力。如正面表扬可形成良好的行为环境,三令五申可促使受教育者遵纪守规。适当的批评,可有效地制约受教育者的不规范行为。但批评要注意对象、时间、场合和方式方法。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效果会更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转化为行,做到知行统一,这是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求。要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把正确的认识、崇高的理想、奋斗的目标落实到行动上,使学生的德才素质在知与行的统一中逐步完善和提高。

四是强化实践环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收到实效,是否使人的思想观点、立场得到了改变,归根到底体现在人的行动上。所以,要从实践性的角度出发去认识受教育对象和教育受教育对象,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这方面,要善于从实践的角度,从人的具体行为活动中把握教育对象,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要努力在实践中启迪人们的思想觉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寓事理于实践。在实践活动中,使受教育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使正确的思想得到升华,模糊认识变得清晰,过激思想得到纠正,克服各种思想错误和行为偏差。引导教育对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搞好学习、工作,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自己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良好作风和行为习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五是在素质教育中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提高,而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引导大学生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既要打开视野、丰富知识,又要增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要发展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又要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人格因素;既要增添学识才干,又要增进身心健康。同时教育引导大学生,珍惜年华,刻苦学习,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具有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要磨炼意志、砥砺品格,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加强自身修养,陶冶情操,在实践中,真正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健康地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阎世峰.以科学发展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N].光明日报,2007-11-17.

[2]李忠晓,王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9).

[3]李红星.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