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古筝演奏水平的方法
2010-08-15芦阳
芦阳
(湘南学院 音乐系,湖南 郴州 423000)
1.引言
“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弦与指合”是指法必须符合琴弦(包括琴)的客观性能。“指与音合”首先要取音准确,做到每个音、每个乐句乃至全曲必须节奏清楚、层次分明;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反映客观世界的“心”,使吟揉绰注、轻重缓急与“音”相适应,使曲调能表达出情感。至于“音与意合”,徐上瀛认为:“音从意转。意先乎音,音随乎意,将众妙归焉。”的确,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境,必须驾驭与技巧紧密结合的“音”;而“音”又必须服从于“意”,表达出“意”,这样才能引人入胜。《琴况》认为“音”必须讲求形式的美,做到“纡回曲折,疏而实密;抑扬起伏,断而复联”,使“音”的精义与“意”的深微相一致。但《琴况》并未停留于此,进而强调了“得之弦外者”的重要性,认为有了弦外之音,包括想象、风格等,才能使艺术家的表演臻于出神入化的境界,这才是“音”与“意”的真正统一。即如何正确处理乐器、演奏技巧、音乐形式美、想象、风格、表现内容、意境、情趣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使它们溶铸成一个整体。
2.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提高弹筝水平通向艺术殿堂的第一关
很多人都问我:古筝学多长时间就算学会了?对于这个问题真的是很难回答,因为古筝本身具有美妙的音色和和谐的五声音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弹出一首简单乐曲,但并不是把古筝弹响,会弹几首曲子就算会弹古筝了。我们在掌握了音乐知识、弹奏姿势、指法、演奏仪态等初学内容后,就应该认真仔细地注意弹奏时练习正确的指尖触弦和音色的选择,处理好紧张和放松的关系,力量传递的关系,以及不同效果的吟、揉、按、滑技巧等方法。
2.1 触弦的深度
在演奏轻快流畅的乐曲时,要注意腕部的放松,运用指尖的力量,用甲片尖端触弦,动作小而快,才能使其发声轻巧,音色明亮,富有弹性,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因为指甲尖端和弦接触的面积小,所以摩擦力小、弦的震动幅度小,频率快,出来的声音纤细明亮。相反,在演奏强有力的乐曲时,应注意甲片触弦面要稍大一点,指尖的爆发力可借助于手臂的力量,触弦点适宜选择在离前岳山三分之一处,这样才能发音饱满结实,又不会因为强奏而发出噪声。
2.2 拨弦用力方向
我们在一架古筝的同一根琴弦的同一个触弦点上,用同样的力度和速度,用同一指法和同样的触弦深度,在三维空间中用不同的用力方向拨动琴弦,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垂直于琴板的平面向下拨弦时,我们听到的是坚实、刚强、前后声音统一的古筝音色,但音质稍扁、音量不大;随着用力方向由垂直于琴板方向向平行于琴板方向移动,古筝音色也由坚实变得明亮,有厚度,有弹性,音质由稍扁变得圆润饱满;用力方向继续往上变化,至垂直于琴板方向向上拨弦,我们听到的古筝音色由明亮转化为飘逸,由厚实变为空洞,而且声音前后音色有一定的差别。
拨弦用力方向对古筝的音色所产生的影响,使人们在听觉上产生了实在与空洞,圆润饱满与柔和飘逸等感觉,这种音色上的变化使古筝的演奏技巧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前辈们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根据古筝的特性和人的生理条件,从不同的方向去拨弦,创造出不同的弹奏方法。如夹弹法就是用朝琴板方向压弹的方法拨弦,它的音色厚实饱满有力度,适合表现刚强、深沉的音乐形象和内容。而浙江派的快四点用的是平行于琴板、琴弦的前后运动方向的拨弦,它的音色清脆明亮,轻快活泼,多用于快板和华丽的乐段。再如摇指中,河南传统的大指摇,是在夹弹的基础上,其拨弦用力方向是面朝琴板的上下运动,它的音色铿锵有力,短促有力;山东派传统的小摇,拨弦用力方向是垂直于琴板、琴弦的小角度斜向运动方向,音色清脆,颗粒性强,具有活泼跳跃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筝的演奏技巧不断出新,如提弹法就是用垂直于琴板、琴弦先压后向斜上方拨弦的弹奏方法,音色柔和飘逸,适用于抒情性的慢板;还有大指摇、食指摇、双摇、三指摇等技法的拨弦用力方向是平行琴板、琴弦的前后运动方向,音色坚实明亮,统一连贯,富有抒情性和表现力,一些现代作品中常用此法演奏。而有一些拨弦用力方向很少用或者不用,如沿琴弦的方向拨弦,它产生嘶嘶的噪音。
从上我们不难看出,不同拨弦用力方向对音色的影响所产生的不同听觉效果是形成不同的演奏技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掌握古筝技巧时,分析各种技巧的拨弦用力方向能更加理性地把握它的要领,从而尽快掌握运用技巧。
2.3 触弦的角度
再者就是弹奏时手腕注意不要塌陷,这样会造成弹琴时中关节摆动过大,力量传不到指尖,从而引起手腕跳动,肌肉紧张,不能长时间演奏,从而也影响触弦的角度达不到中指、食指微大于九十度的要求,大指为九十度,而影响音质。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理解为什么中指与食指要大于九十度。小于九十度的角度,就像你去摸一个东西,力量点不集中是一个片状,而且动作幅度也很大,在弹弦的一瞬间力量会减少很多,且速度也会减慢;大于九十度的角度,就像去钩东西,小关节弯曲,弹弦时力点会集中在一个点上,减少力量的无用功,动作幅度小,主要是小关节的摆动,摆动幅度小,相对则频率较快。大指因为它的特殊性,它的触弦角度是九十度,以保证手腕与手臂在一条线上,力量传递通顺。小于九十度会导致手腕下压,大指向上抠弦,也影响其他手指的触弦角度;大于九十度会导致手腕拱起,触弦力量达不到最大点,还会影响力量的传递,手型也不美观。
2.4 触弦点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乐曲风格和在一首作品中不同情绪的表达,所要求的触弦点不同。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离前岳山6—7厘米处,这里的音色纯正,不失明亮也不失余音。如在《临安遗恨》中的主旋律的第一次出现,要在有效弦长的二分之一处演奏,表现出岳飞的大气凌然,音色要肃穆,庄重。紧接着描写岳飞驰骋战场的英雄气概,要求声音明亮、饱满,应在琴弦的三分之一处演奏。其后还有古筝的一段华彩,摇指的力度由弱到强,从靠琴码触弦点到靠岳山的触弦点过渡,把从岳飞内心的痛苦到“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的悲愤呼喊描写得淋漓尽致。所以在弹琴时一定要根据乐曲的风格特点和情绪的不同对触弦点有明确的选择,这个功夫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自己在平时多听多领会演奏家对于乐曲的诠释。
2.5 力量传递关系
弹琴是一个全身的运动,包括手臂、手腕、指尖、腰部、肩部、面部等,都要积极地运动起来。把身上的每个神经都要调动起来,这样在弹琴时才会更有激情。古筝的正确弹法是“大动作松,小动作活,力沉指尖”,全身必须是紧张和放松相结合,不能无休止地松懈,也不能毫无控制地紧张。力量从大臂传到小臂再传到手腕,最终传到指尖,这一系列力量传递不能有一个环节存在阻碍。指尖在触弦时,处于一种相对的紧张状态,触弦后要立刻放松回到原位,以保证下一次的力量循环。否则就会产生一种对抗的力量,如手腕僵硬,上身提气,指尖紧缩等问题,从而影响到触弦的力量,达不到音色纯正饱满的效果。
2.6 左手技法要点
有的人说古筝的制作真是浪费,那么长的琴只用一半演奏。其实不然,在传统曲目中,左手按滑吟颤的不同,区分了各家的风格。古筝这个乐器一般是右手行声,左手做乐,真正是右手来发声的,左手是逸韵古声来达到不同的音乐感觉的。右手在发声之后,左手在发的原音上进行润色,来表现不同的韵味和地方风格。
在演奏优美如歌的旋律时,左手的颤音应是振幅小而匀的美化型颤音。在演奏哀伤时,表现肝肠欲断的凄苦悲愁之情的旋律时,左手的颤音应密而紧,很有感染力。如果是悲愤的内容,左手的颤音应是振幅大、频率快,颤音效果带有棱角,对心理的刻画要十分到位。
在滑音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河南人性格憨厚,滑音不是简单的按滑,而是按中有滑,滑中有按,如河南名曲《陈杏元和番》中,先由5下滑到#4,再由#4按至4,最后再下滑到3,要求反应要快,音要按准,带有河南人的方言特点,且尤爱使用滑音。而武林筝曲的旋律音韵和谐,风格清雅秀美,长于含蓄淡雅的艺术表现。演奏技法上不太强调左手以韵补声,而特别注意右手的清弹,它的滑音要采用快速的上、下滑音及由此衍生的点弦音,表现活泼轻快的旋律。在表现悲伤凄苦时滑音速度要慢,滑音出来的效果要带有哭腔。
综上所述,掌握正确的古筝演奏方法是我们进入古筝美妙音乐天堂的第一步。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盖起高楼,眺望得更广、更远,进而摆脱技巧上的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上,才能“艺高胆大”地演奏出得心应手的乐曲。
3.全面学习综合知识是提升弹筝水平的关键问题
古筝音乐是一种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艺术,根据音乐史学界的研究,早在西周王朝统治时代,秦国建立之前,筝就已经开始流传于秦地,算下来已经近三千年的历史,叫它古筝不为过。它以独特的优美的音色,清韵迷人、丰富多彩的表现,清雅端庄、和谐流畅的外形,赢得了新时代的众多知音。但是要想真正地学好古筝,就要在掌握好基本弹奏技术的同时,在提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上下功夫。
因为好的演奏表演应当是“情”、“技”兼有,技法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并以此传情,而情、技两者融为一体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统一,作为音乐表演的一条重要美学原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它不仅对古筝表演艺术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任何时代、任何种类的音乐表演都有效。
音乐作品的意境和内涵的感悟力,需要我们在弹琴之前了解相关的知识,如:作曲家的相关情况、作品的背景、乐曲所表达的情感等。认真地弄懂一些历史、民俗、人物、语言、诗词、散文、音乐知识、美学等其它姐妹艺术,你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怎样去表达,如何把情感用于演奏之中,这才算是真正的演奏,否则永远是仅知古筝的皮毛而已,更谈不上能用“心”来演奏了。
4.结语
筝作为传统音乐中籍以抒情表意的一种载体,作为华夏民族的一种文化,有着千年的历史。对于这种古老乐器的学习,我们不能仅仅会弹,应在中国传统音乐上下功夫,否则弹出的音乐都很片面,更要强调的是在具备了演奏技术之后,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演奏者对作品的全面诠释和理解过程,这样对于作品的感性理解和理性把握会更到位、更准确。古筝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文章,它不需要文字,而要用心去诠释它的内容,在手指之间传达自己的作品内涵,使自己真正地融入到音乐当中,把自己先打动了,再去感染别人。
[1]周耘.中国音乐欣赏丛书[J].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4,第一版.
[2]樊艺凤.筝乐表现的本质考察及审美细节把握[J].2002.9.
[3]陈萍.在古筝演奏中拨弦用力方向对音色的影响[J].2002.
[4]袁静芳.民族器乐[M].人民出版社,1987.
[5]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J].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8,第三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