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世纪大学图书馆略论

2010-08-15范晶

文教资料 2010年6期
关键词:中世纪藏书图书

范晶

(上海大学图书馆,上海200444)

中世纪大学图书馆略论

范晶

(上海大学图书馆,上海200444)

文章主要简述了中世纪大学图书馆与修道院图书馆和大教堂图书馆在藏书、服务等职能方面的分野,进而揭示了中世纪时期大学图书馆拥有的鲜明的服务意识,这一点成为大学图书馆的重要宗旨。

中世纪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历史

在大学图书馆兴起之前,中世纪主要的图书馆类型是修道院图书馆和大教堂图书馆,两者都服务于宗教。从12世纪开始,西欧在政治、思想、宗教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显现了新的重要的发展趋向,文化展示出勃勃生机,一股求知热潮席卷了西欧。各地区游学的人数显著增多,在一些重要的学术中心聚集了大批来自欧洲各地的求学者和著名学者。学生和教师出于自身的需要,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组织成若干群体,这便是早期大学的雏形,是由学生和教师团体组成的联合组织。以较早建立的巴黎大学为例,1179年,巴黎的各学校制定了规章规定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并建立了有关校长、教师和学生的一整套正规组织及授课和考试的制度,1200年,法国国王的特许正式确立了巴黎大学的地位。

然而,图书馆并不是在大学成立之初即建立的,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大学并没有正式的图书馆。为了获取学习资料,学生除了抄写课堂笔记外,还常常从书商手中购买和租借图书。因此,学生手中会有一定量的藏书,这些书籍有时由吃住在一起的学生共同拥有和使用,这就是早期学生图书馆的雏形。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校图书馆的出现成为必然,因为“教授需要文本,方能授课,工具书与注疏作品也必不可免。中世纪教育中,研读既有权威作品的诠解与评注,至为重要,且在每个学习领域皆然。如此,则必须在手边备妥相关书籍以方便参阅,而大学也必须设立图书馆供人查询”①。

目前所知的关于巴黎大学图书馆的最早的确切资料是罗伯特·德·索邦(Robert de Sorbonne)于1257年左右的一项捐赠,他在巴黎大学建立了索邦学院,同时还捐献了他私人的藏书。此后,德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国的许多学者也捐款、赠书②,加之许多作家把自己作品的原稿交给这个学院的图书馆保存,这种做法后来变成了惯例。索邦学院图书馆成为巴黎大学最重要的图书馆③。

现存的资料保留了对索邦图书馆的一些描述,借此我们多少能够了解一些中世纪大学图书馆的形态和其它情况。这座图书馆的房间为窄长形,宽12英尺,长40英尺,每边各有19个小窗,用以通风采光,室内有28张书桌。比较珍贵的书用链条锁在书架上,链条很长,可以把书拉到桌子上阅读。每一个书桌牵有十几本到几十本书不等。“根据一份1289年的馆藏目录,其藏书已超过了1000册”④。在中世纪的手抄本年代,这已经是一个较大的数目了。一般来说,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主要得自捐赠,捐赠者一般都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诸如国王、贵族、主教,另外,还有书商、离校的学生、前任的教职员工等⑤。藏书按大类编排,类别包括语法、修辞、逻辑三个初级学科和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四个高级学科及神学、医学和法律。自十四世纪开始,巴黎大学的其它学院也陆续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⑥。

牛津大学于1214年得到教皇认可,成为正规大学。1253年,林肯大主教罗伯特·格罗塞斯特(Robert Grosseteste,约公元1168—1259年)将一座小图书馆捐赠给了牛津的格雷弗尔学院(Greyfriars),这是关于牛津大学图书馆最早的记载之一⑦,牛津大学多数学院的图书馆一直到14世纪或稍后才建立的。新学院建于1380年,其图书馆也在同年设立。此后,大多数的学院都与自己的图书馆同时创立。

在欧洲的其余地区,在1500年以前共有75所大学。总的来讲,这些大学的组织形式都是以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为模式建立的,图书馆类型也大体相同。

中世纪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当然各有差别,不尽相同,不过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藏书大部分是拉丁文。上文提到的索邦学院图书馆那份1289年的馆藏目录上,约1000册书里,只有4本是法文书,其余全是拉丁文。到了14、15世纪,地方语言的文字作品得到较大的发展⑧,图书馆中这类藏书也有所增多。除此之外,大学图书馆还可能收有少量的希腊文图书,这些希腊文本来自拜占庭帝国或者阿拉伯国家。在图书馆的藏书中,绝大部分是宗教文献,包括《圣经》,神学译注,圣者传记,礼拜用书和宗教教规等。这是由西欧中世纪的特殊性所决定。中世纪是个信仰时代,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深深植根于宗教土壤中。因此,宗教文献占了图书馆藏书的绝大部分并不奇怪。除了宗教文献外,大学图书馆还收藏有一些古典著作与中世纪作家的著作,包括部分历史著作和用方言写作的文学作品⑨。这部分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例如译自阿拉伯文和希腊文的哲学、数学、医学和天文学图书。自12世纪开始,西方掀起了一个较大的翻译运动,欧几里得的数学,托勒密的天文学,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医学,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逻辑学和伦理学等,通过翻译工作者的劳动,重新为西欧所了解。此外,还有阿拉伯作家的著作⑩,例如阿维森纳的医学著作,他的医学百科全书《医典》(Canon)可能是西方国家医师们最重要的参考书。正是这些著作,形成了中世纪13—15世纪学术繁盛的局面,并迎来文艺复兴的盛况。除了科学和哲学方面的著作外,大学图书馆还收藏有以《查士丁尼法典》为基础的民法以及逻辑学和文法方面的标准教科书。法学家与法律事务人员是12世纪开始兴起的市民阶层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对中世纪政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说,他们直接影响了西欧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是培养法律人才的场所,这方面的书籍必然是大学图书馆藏书中重要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在印刷术使用之前,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量并没有十分大的变化,尽管有发展,但并不迅速。如索邦图书馆1338年编成的另一馆藏目录显示,到1338年为止,图书馆收入了1700种图书,与1289年的1000册相比,虽然增加了近一倍,但终究算不上较快的发展。在手抄本的时代,书籍是较为珍贵的物品,尤其是在纸张普遍使用之前。正因如此,中世纪图书馆的使用规则和某些制度在今天看来颇为严厉,例如上文提到过的,图书馆中的很多图书都用链条锁住。图书外借则采用借阅登记,外借的图书数目和期限因各校具体情况而异,有的期限为一个月,有的则长达一年。另外,某些珍贵书籍的外借必须交付与图书价值相等的押金。据记载,有一家大学图书馆甚至将少数珍贵书籍用三道锁锁住,钥匙分由三位职员保管,所以只有三人同时在场才能查看此类书。索邦学院图书馆规定:学生读书后敞开书页放置要罚款。安吉斯大学则于1431年规定,借书超过30日者要处以罚款輥輯訛。

图书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探索并改变其形制,如索邦图书馆在13世纪末分成两个部分:“大馆”设在学院的第二层楼上,在大馆里,书架上的330卷书供日常自由阅读之用(1321年的条例规定其中必须包括每一门类中的最优秀书籍,以便人人都能阅读)。“小馆”由复本和其它种类的藏书构成(约1100册),其中很多图书都用链条锁起来,起初其出借只限于“会员”,后来逐渐扩大到广大的大学师生輥輰訛。这表明,图书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以便更好地行使职能。到1481年,建造一座新型图书馆被提上了日程,该馆形状如同一座巨大的画廊,光线透过38扇窗户把大厅照得通亮。这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图书馆的发展轨迹,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大学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历程。由现存资料可知,自14世纪后期开始,图书馆已经成了大学必不可少的一环,许多学院在创立之时,就把图书馆纳入了规划之中。

作为大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图书馆发挥了自身重要的职能。大学图书馆与修道院和大教堂图书馆最重要的差别在于,它重在利用图书,而非专注于保存图书。有许多材料说明,早期学院图书馆的图书使用很频繁,有的图书被破坏得很厉害,需要经常修补,乃至重新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世纪大学图书馆是为培养和造就数以千计的学生服务的,可称之为最早的现代图书馆。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不是隐退在修道院中毕生研究神学,而是致力于民法、教规、医学和哲学的研究,他们走向这个正在经历着深远变化的广阔世界,投入生活的洪流中,他们推动了这个社会朝着特定的方向前进,他们改变着这个时代并为时代所塑成。可以这么说,修道院在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保存了知识,在一个蛮荒的时期中守护并传递了智慧的火种;而大学图书馆是开始使用知识,广播知识,并使之发挥作用,它促成了中世纪的结束,为近代文明曙光的到来开辟了道路。

注释:

①[法]费夫贺,马尔坦著.李鸿志译.印刷书的诞生.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本文所引用的资料来自书中“手抄本”这一章,写于正文前,由托马所著.)

②例如索邦本人于1274年的遗赠(70件手稿)。

③19世纪初,巴黎大学的总图书馆就是以索邦图书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④[美]M.H.哈里斯著.吴晞,靳萍译.西方图书馆史.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115.

⑤向学校图书馆捐书的例子很多,例如1350年,威廉·贝特曼主教赠书80册给剑桥的三一学院。

⑥其中包括1391年建成的医学院图书馆。

⑦当时圣·玛丽教堂也有一个小图书馆供学者使用。

⑧这一时期的创作者常常依附于某位赞助人,为他创作地方语言文学作品,或者应要求将拉丁文著作译成地方语言。如查理五世便曾经奖赏过数位译者,当他要求官员研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经济学》与《伦理学》时,便命人翻译这些著作。而在城市、宫廷、酒店等处,本国语言著作为各阶层所喜爱,同时也被大学和一些大图书馆收藏。

⑨例如比德所著的《英吉利教会史》,英雄史诗《罗兰之歌》,隐喻体诗歌《玫瑰传奇》等。

⑩诸如阿尔——卡里兹米的包括代数在内的算术著作;阿拉伯天文学,植物学,农学方面的著作;还有哲学方面,阿尔·法拉比与阿维森纳的哲学著作和思想对西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⑪[美]M.H.哈里斯著.吴晞,靳萍译.西方图书馆史.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115.

⑫[法]弗雷德里克·巴比耶著.刘阳等译.书籍的历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2.

[1][美]M.H.哈里斯著.吴晞,靳萍译.西方图书馆史.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2][法]弗雷德里克·巴比耶著.刘阳等译.书籍的历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杨威理.西方图书馆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法]费夫贺,马尔坦著.李鸿志译.印刷书的诞生.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法]雅克·勒戈夫著.张弘译.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日]小野泰博著.阚法箴,陈秉才译.王善校.图书和图书馆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7]宋文红.中世纪大学教材的发展及其特征.现代大学教育,2007,(2):67.

[8]程德林.论西欧中世纪后期的知识氛围.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3):93.

猜你喜欢

中世纪藏书图书
中世纪欧洲艺术
图书推荐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