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的惯用语之中日对比

2010-12-31卢小英

文教资料 2010年6期
关键词:惯用语日语汉语

卢小英

(广西大学 外国语学院 日语系,广西 南宁 530004)

汉日语中都有大量的人体词汇惯用语,这可以说是两种语言的一大特色,或是一种有趣的民族现象。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汉字文化圈,而且日本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大陆文化特别是中国汉字文化的巨大影响,并在汉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日本文化中,既有与中国文化相似之处,也有其独具特色之处。

笔者对中日两语言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手的惯用语进行分类比较,对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异同进行论述,旨在加深对两国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1.手的惯用语的定义

在对中日“手”的惯用语进行对比之前,先确认两语言中“手”的定义,再分析其惯用语的含义。根据《广辞苑(第五版)》[5],日语“手”大概有以下意思:①肩から指先に至る間の総称。手首。手の指。②人体の手のように働くもの。③持つこと。④腕前。⑤手段。⑥手数。⑦代金。而《现代汉语大辞典》[6]则将汉语“手”解释为:①人体上肢腕以下持物的部分。②特指某些代替手工作的机械。③表示手的动作;拿着。④手艺;本领。⑤手段;方法。⑥指从事某种行业、活动或作出某种行动的人。

从以上的解释可以看出,②—⑤是汉日语中都存在的意思,汉语的⑥包含在日语的②之中。①中的“手”的意思,日语强调具体的身体部位,而汉语则强调“手”的基本功能——“拿东西”。日语中的⑥⑦是日语特有的意思。

关于惯用语有许多定义,总体而言,共有三个特征:①由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②整体表达一个意思;③是一种固定的惯用表现。所谓“手的惯用语”,指的是与“手”相关的惯用语,包含“手”和“惯用语”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及特征。

2.手的惯用语的分类

本文中作为分类对象的手的惯用语,日语主要来源于《広辞苑》,共126句;汉语来源于(1)《汉语惯用语词典》29句,(2)《新惯用语词典》48句,(3)《汉语惯用语辞典》106句。中国的三本辞典中,重复的内容不计在内,共134句。另外,一个惯用语有的含有几种意思,详细分析所有意思并进行分类,超出笔者的能力范围。因此,笔者对手的惯用语的分类分析,只限定在以上各辞典中,排列在第一位的意思。

表1 褒义的手的惯用语

表2 贬义的手的惯用语

表3 中性的手的惯用语

3.中日手的惯用语对照比较

通过上述列表可知:日语手的惯用语中,“褒义”的47句,“贬义”的52句,“中性”的27句。汉语手的惯用语中,“褒义”的51句,“贬义”的56句,“中性”的27句。

王勤[1]说过,“至今所见到的惯用语中,贬义感情和否定态度的东西很多”。从以上数字也可以知道,确实是贬义的手的惯用语比较多。但是,仅根据该分类表,笔者不能作出结论。因为笔者所调查的手的惯用语数量有限,所以,笔者只能说是确认了惯用语有这样一种倾向。

从以上的分类表还可以看出:在中日两国手的惯用语中,既有意义相同、相近的,也有意义完全相异的。以下笔者将对两语言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常用的手的惯用语进行分析比较。

3.1 汉日两语言中都存在的意思基本相同的手的惯用语。

汉日两语言中,在表达帮助他人的意义时均使用“手”。日语中,表达受到恩惠和给予恩惠所使用的动词不一样,因而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用词也不同,形成的惯用语也不同,如“手を借りる”(受到帮助);“手を貸す”(给以帮助)。汉语都用“搭一把手”。在称赞他人的长相时,汉语说“好手足”,而日语也强调其“手”——“紅葉のような手”。从借代物“紅葉”中还可以看出日本人对“自然”的一种特别的情感。此外,日语用“網の目から手、引く手数多”,汉语用“抢手货”之类的手的惯用语来表达“受欢迎的东西”,均用“手”来表示一种欲望。在表示“争先,抢先”之意时,汉语用“先手棋”,与其相对应的是日语的“先手を打つ”。可见,两国民不仅对手的“拿东西”这一功能的认识是一致的,而且两国在围棋、象棋的传播及文化方面具有共通性。在表达“事情难办或难于接受”时,两国均使用相同意思的“手を焼く”和“烫手”。表达紧张的感情时,汉语用“手里捏一把汗”,而日语也同样使用手的惯用语“手に汗を握る”。

3.2 日语独有的手的惯用语。

日语独有的手的惯用语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特征并可观察到日本的一些生活习俗:(1)日本人很重视人际关系,根据对方的身分、场合、状况等,微妙地改变自己的措词,避免发生人际关系的摩擦,严格区分“内”“外”关系来使用敬语,反映了日本人独特的人生观、社会观。其中,表达“敬意,谢罪”等的惯用语有“手を束ね膝を屈む”“御手を上げられい”等。“御手を付ける”意为“主人が召使いなどの女と肉体関係を結ぶ”,从“御手”中既可以看出上下人际关系之间的尊卑、贵贱等“情态色彩”及日本人对敬语使用的重视程度,也能感触到日本的“性文化”。(2)日语中,从包含动物的手的惯用语可以看出日本人对动物有一种特别亲近的感情。其中,对狗赋予了“忠和义”的情感。如“飼犬に手を噛まれる”(忘恩负义)这一手的惯用语,表达的是“被如此‘忠义’的狗咬到,真所谓是遭到了难以想像的灾害”之意。日本人认为猫的生性是“懒惰、笨拙”,对猫的印象不好,由此产生了“猫の手も借りたい”(忙碌)之类的惯用语。可谓在人手不足、非常忙碌的时候,就连那“懒惰、笨拙”的猫的力量也想借助。(3)日语中用“焼餅焼くとて手を焼くな”、“手が空けば口が開く”等惯用语来表达“教训,忠告”之意。这是“谚语”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日语的手的惯用语的一大特色。

3.3 汉语独有的手的惯用语。

汉语独有的手的惯用语中,可以得出一些中国特有的特征:(1)中国的手的惯用语中,用“洗手不干”来表示“把手洗干净休息了,远离从前的非法行为”之意。而与此相对应的日语是“足を洗う”。对此,我国研究学者吴钰指出,“差异应该落在着眼点上,中国人看到了干坏事的手,日本人却留心到脚所站立的位置”,可见两国人民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2)表示“模范,能手”的“红旗手”、“一把手”等汉语的手的惯用语,用“手”代表某一种人。这与《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解释相吻合,大体说来,手代表的是一种职业标志。同时,也反映了在中国人的理想化认知模式中(这一模式从根本上来看是由文化造成的),手是人体最重要的部分的思想已牢牢根植于中国人的头脑中了[2]。(3)汉语惯用语中,常用“手面宽”、“手面阔绰”等表示经济状况。此外,“手脚”并用的惯用语也很多,如“动手脚、弄手脚、做手脚、碍手脚、捆住手脚”等,这反映了汉民族讲究平衡的民族特色。

4.结语

以上,笔者按照褒义、贬义、中性,对汉日两语言手的惯用语进行分类整理,并作了一些粗浅分析和论述。从整理的结果来看,表达贬义的手的惯用语比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中日两国人民对“手”的生理功能反映基本一致;二是两国人民对“手”的社会性功能在认识上无特别的差异。

从“汉日两语言中都存在的意思基本相同的手的惯用语”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日本人在接受中国汉字文化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了与中国人相近的思维方法。但是,从“日汉语独有的手的惯用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和中国人独特的思维和风俗习惯。日本人对自然、动物怀有一种特别的情意,由此产生了其独有的手的惯用语。而汉语中,有许多如“红旗手、多面手、神枪手、一把手”等惯用语,这些惯用语表示的则是某一种人。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中国人的理想化认知模式。

此外,从“手”的含义中也可以看出,在对手的生理功能的理解方面,中日两国人民有着相异的见解。中国人首先注意到了手的“持物”这一功能,由此创造出了手的惯用语。而日本人则不同,他们把焦点放在了手作为“身体的一部分”这一意义之上。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不是从具体到抽象,反之是从抽象到具体”[4],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则相反。

因能力和时间的限制,本文中对于定量研究所要求的数据在量的方面还有很大缺陷。在今后的学习中,笔者将继续努力,争取对本文中的结论作进一步完善。

[1]王勤.汉语熟语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395.

[2]赵杰.浅谈日语与汉语中的人体词惯用语的比较.财经界,2007,(1).

[3]吴钰.指“手”画“脚”论中日身体词汇.日语知识,2004.

[4]森本哲郎.『日本語表と裏』.新潮文庫,2006:169.

[5]新村出.『広辞苑』(第五版).岩波書店,2005.

[6]《现代汉语大词典》编委会编纂.现代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

[7]施宝义,姜林森,潘玉江.汉语惯用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8]王德春.新惯用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9]李茂.汉语惯用语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惯用语日语汉语
学汉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对策探析
论日语惯用语构成中的同语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