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歌唱中情感的重要性

2010-08-15潘纯丽

文教资料 2010年6期
关键词:歌唱者歌唱声乐

潘纯丽

(浙江电大 淳安学院 淳安教师进修学院,浙江 淳安 311700)

歌唱艺术是最情绪化、最能触动心灵的艺术。歌唱的“情感”把握是否正确,对声乐的学习和演出的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情”是一切艺术之所以感人的根茎,“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只有做到了声情并茂,歌唱者才能发挥出作品的全部艺术感染力。

积极而良好的情感能激发歌唱者感知的积极性,增强想象和思维的能动性。歌唱艺术是最富心灵性、表现性的艺术,情感则是它的内容和本质。情感这种心理现象在歌唱和技巧训练中往往起着非比寻常的重要作用,比如歌唱情绪低落,状态就差;歌唱无激情,声音无活力,高音就困难,等等。情感与声乐技巧训练及声乐艺术表现密切相关,因为一切歌唱活动都是依靠人的大脑和各发声器官协同配合来进行的艺术创造。教学中影响学生的因素很多,毫不例外地应该将积极的情感作为动力,教师能否调控好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音乐是“美化了的语言”。特别是歌唱,说到底,就是用最美的语言,表达一种情感,用带有丰富情感的、美妙的旋律语言去表现一种情绪,即情感。可见,情感的融入,在歌唱中是极其重要的。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为什么我的音质很好,也不跑调,高音高吭宏亮,低音浑厚,但就是唱得不好听?其实,问题往往就出在感情处理上。很多人在唱歌时,往往就忽略了这一点,认为我高音上得去,低音下得来,音质不错,富有“磁性”,就能唱好一首歌。殊不知,最终的演唱结果呆板,没有感染力,没有艺术效果,这就是没有很好地进行情感处理造成的结果。和专业歌手相比较,往往通俗地称之为“唱得不像”。

我们在唱一首歌曲时,严格地说,应该称之为“演绎歌曲”。这正如念一首诗和朗诵一首诗,其效果是不同的。

一、如何将情感融入于歌曲中

作为灵魂的情感,我们在唱歌时,应该怎么把情感融入到歌曲中去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1.理解要先于歌唱

歌词作者和诗人一样,在创作时,总是用自己的感悟和激情,把心中的情感,用诗一样的语言创作成歌词,再由作曲家谱曲。因此,我们也不难理解,首先我们在没演唱之前,就要好好地先理解歌词,歌词要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什么情绪?诉说一件什么事情?当理解歌词总体内容后,也就大体知道该用什么情感表达了。比如说《父亲》这首歌自从青歌赛上歌手刘和刚演绎了之后,在民间广为传唱,因为这歌歌曲的歌词通俗,感情真挚,很容易理解,所以大众歌手在唱的时候相对于其他歌曲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情感,有了情感,即使声音不是那么到位,也能抓住听众的耳朵。

2.理解曲调

曲作者往往是在理解词的基础上,根据词的内容进行创作。我们在看曲谱时,往往在左上角标明“抒情地”、“悲伤地”、“喜悦地”、“进行曲”、“奔放地”,等等,我们在演唱时,应该紧紧抓住这一重点去演唱,使词、曲、演三者协调统一、和谐进行。

3.要投入

很多人在演唱时,不够投入,皮笑肉不笑,没有走进歌曲的情绪之中,人在曲外,毫无感情可言,显得很苍白,像和尚念经一样,平路死水。为什么一些优秀的演唱者,能够打动众多的听众呢?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在对整曲理解的基础上,演唱时能够注入情感,做到“以声悦人、以情动人”。很多民族歌手出场给人的感觉总是笑盈盈的,其实这不仅仅是为了表情好看,很重要的一点是笑了心情也好了,笑肌也自然抬起来了,有利于声音的甜美圆润。

二、情感因素对于歌唱的价值

1.积极的情感状态是解决声乐技巧的动力

在声乐教学中,情感的调控对解决声乐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歌唱者对自己的歌唱器官看不见又摸不着,只能凭听觉、视觉、感觉对教师的示范、讲解进行感受、比较,教师若能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发声的各种细微变化,并能通过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注重自己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就能调动起学生旺盛的歌唱欲望和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教师应该用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来实现课堂的生动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声乐教学中积极的情感状态是获得良好歌唱状态的基础,比如声乐教学中常出现有的学生为追求某种声音效果,找“高位置”而脱离自然状态,发声音位不高、咬字无力、课堂不够积极等状况。我也常用富有情感和语气的朗诵来启发、引导学生,收到了较好效果。在艺术歌曲中,高潮处往往出现“啊”“哎”等感叹词,这些高音恰巧是歌唱技巧的难点,又是学生最畏惧的,若要求学生用叹气的状态,带上语气,深情地朗诵歌词的状态去找高音感觉,充分地打开喉咙,既能使学生容易找到高位置的声音状态,又能减少学生对高音的畏惧感,克服发声障碍。

一首好的作品要靠歌唱者的二度创作,才能将它演唱活,如艺术歌曲《黄河怨》,歌唱者要勾画出一个失去丈夫、儿子,备受日本鬼子蹂躏的妇女惊痛凄断的悲绪,欲哭无泪的呻吟,以体现女主人公悲痛无望的内心。特别到最后高潮时,声音要高亢有力,将悲愤激昂,血债血偿,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悲恨情绪充分地宣泄出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再如在演唱《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赵元任曲)时,歌唱者要从“飘着微云”“吹着的微风”“水面的落花”“水中的鱼儿”“西边的残霞”和委婉抒情的旋律中,体验出作者思念远方人儿的“拳拳情”“切切意”。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演唱歌曲时,歌唱者要探讨作品的意境,以及词曲中提供的富有个性特征的曲调和词句,揣摩词曲作者隐藏在歌曲中跳动的脉搏及作品的动机、主题、背景、段落、句读,使歌唱者一接触到作品,就能打开自己的心扉,用自己的全身心,把自己的灵魂投入到歌唱中去。这样歌声才能打动听众的心。

2.情感因素是歌唱表现艺术美的核心

歌唱是一门技巧性极强的学科,但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歌唱激情。通常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状况选择各种练声曲,若出于对技术的考虑,往往比较枯燥而单调。例如,音阶上下转换和跑动要富有流动感,把枯燥的母音练习变成一个句子,如“花朵真美丽”,又如“我要生气了”这样的有感情、有语气的句子,把学生从枯燥、单调的技术训练中解脱出来。教师要特别注意课堂练习的状态,要求学生感觉每个乐句、每个母音的流动都有潜台词,将连贯性乐句唱得舒展而自如,跳跃性乐句唱得华丽而富有活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增强教学艺术性。不断的艺术实践是完善情感表现能力的基础。声乐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歌唱技巧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通过无数实践锻炼得以巩固。教师在注重课堂训练的同时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声乐教学实践活动包括上观摩课、听音乐会、参加演出等艺术活动。在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始终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还应加强自我修养,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

实践证明,教师注重学生歌唱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就能对歌唱作品进行独特处理和细腻表现,并予以充分的激情表达,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音乐生活中去,创作好作品的艺术形象,完成好每一首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歌唱者歌唱声乐
论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试论声乐演唱中良好心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