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校园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哲学探究

2010-08-15赵慧敏吴琼

文教资料 2010年6期
关键词:转型期矛盾大学生

赵慧敏 吴琼

(徐州医学院社科部马克思主义教研室,江苏徐州221006)

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校园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哲学探究

赵慧敏 吴琼

(徐州医学院社科部马克思主义教研室,江苏徐州221006)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本文主要分析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际关系矛盾的现状、成因、特点和大学生人际关系变化特点,并就构建大学校园和谐人际关系进行了哲学探究。

大学生人际关系哲学探究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校园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变化。大学阶段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身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与集体、同学、教师、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比较好的大学生,他们从心理上就有一种温暖感、安全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的重要保证。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动机,也认识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他们中有的却因许多因素使人际关系处在一种孤独紧张的状态,愁容满面,精神郁闷,感到动辄得咎,事事扯肘,甚至导致个别大学生弃学轻生。怎样处理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在大学期间拥有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根据调查研究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作若干探究。

一、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的成因和特点

1.在社会转型期经济状况、家庭教养、风俗习惯、生活背景等的不同,导致大学生认识的不同和差异,这是大学生产生矛盾的原因之一。

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家庭,初次远离父母,独立生活,面对种种不同,大学生之间会存在看不惯现象,有时会遇到具体问题束手无策,或是盲目地凭主观想象解决问题。因此部分大学生时常苦恼如何和别人进行友好的交往。

2.遇事以自我为中心,奉行独来独往的处世原则是产生矛盾的又一原因。

“90后”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备受关注,与人合作的能力较差,内心世界中被“自我”所占据。凭自己的认知去做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考虑后果,只考虑个人的感受。过分关注自我,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注重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容易和其他大学生产生矛盾。

3.极度的嫉妒也是大学生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之一。

个别大学生好嫉妒,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大,因为自大,想高人一等,容不下比自己强的人。看到周围的人有超过自己的地方,就设法贬低、嘲笑或捉弄对方,企图阻止对方的发展。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得到。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性格的确很好,可是如果争强好胜走极端,那就有问题。

4.讲话或开玩笑不注意场合,容易产生矛盾。

开玩笑恰当、及时,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会更亲近、融洽,否则会造成学生之间的摩擦。玩笑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是语言的调味品,它可使交谈变得生动有趣。没有玩笑,校园生活会死气沉沉,毫无情趣。玩笑是一把双刃剑。要求在人与人开玩笑或讲话时,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哪些人能开玩笑哪些人不能开玩笑,哪些事能开玩笑哪些事不能开玩笑,都要心中有数。

5.脾气性格的执拗偏颇亦是产生矛盾的又一原因。

大学生之间关系紧张的人大都脾气性格或生活习惯方面存在问题。有的大学生脾气暴躁,遇事爱发火,常以话压人,好像真理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管自己意见正确与否,不管别人感受如何,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世原则,性格孤僻、冷漠、不合群,独来独往,并且特别任性,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特别自私吝啬,爱占小便宜,疑心太重,等等,容易产生矛盾。

二、构建和谐校园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对策

1.引导大学生认识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把握对立统一的原则。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宽容大度,在交往中求同存异,遇事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真诚地赞扬别人之后再提出不足,使对方容易接受。要客观认识他人和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交往中不能仅看到某同学的一些缺点,就浮想联翩,全盘否定,或采取不来往,绝交等消极方法。看到同学的某些优点又认为一切都好,推心置腹,豪无保留,甚至把心交给对方。这是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的。现实中的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这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正确认识对方缺点,既不能反目为仇,断绝来往,又不能丧失原则,委曲求全,而应和对方具体分析产生的原因,给予热情帮助。如果认为对方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好,就采取不来往的办法,这是最低级的方法,长久下去,自己就会没有朋友,成为孤家寡人。

2.引导大学生在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度体现了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度是保持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大学生还应把握人际交往的度。人际交往上的“度”是指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时所需要把握的方向、深度、广度等。大学生交往一定要有原则,要留有余地。谁该深交,谁该浅交,谁该拒交,要做到心中有数。大学生交往的广度也应适当。范围太窄,会疏远可交的益友,有碍正常交往;范围太宽,必将分散自己的精力,影响学习。说话,开玩笑也要适度,开什么样的玩笑和到何种程度,都应该因人而异,要以内容、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哪些事情上可以开玩笑,在哪些事情上不能开玩笑,如个人隐私、身体缺陷、道德品质、有血缘关系的不同辈份的人、对方的敏感问题等玩笑要开得恰到好处。由此,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相应的技巧,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和总结实践经验。

3.引导大学生在认识人际关系时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在现实中我们可看到:好心劝解人被误解为有目的的拉拢,开玩笑被误认为有意嘲弄,做件好事被看作是有野心,和领导谈心被认为是巴结领导,这就是矛盾无处不在、无时没有,即矛盾普遍性。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到:人就生活在矛盾中,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和同学有了矛盾,要能容人,能克制自己,不要在非原则问题上斤斤计较,在小事上患得患失。万事万物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各有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矛盾的特殊性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要把握矛盾性质,即解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方法是不同的,解决不同矛盾时要注意采用不同方法解决。敌我矛盾必须依法办事,大学生之间矛盾多数是人民内部矛盾,只有通过沟通、交流、引导、教育、宽容、理解等方式来解决。如果个别大学生仅凭感情用事采取过激行为解决矛盾,必然会犯错误,给化解矛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引导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目的地改变不良的品行和陋习。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要疏导大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大学生要认识到不良习性的危害,自觉地改掉影响人际关系的坏习性。而改变坏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恒心去改,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时间就判若两人。还有一种情况,自己改了坏习惯,在为人处事中已采取新的态度,但是周围的一些人仍用老眼光去认识你,这时切不可灰心丧气,要坚持用好的态度去感化他们,扭转人们的原有印象,只要以诚待人,就一定能取得人们的信任。

5.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转型期人际关系社会功利性,把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也受到金钱和物质的影响。目前有少数大学生用在人际交往上的精力费用较多,交往的功利性过强,这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大学生在交往中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是正常的,但过于注重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和个人利益的实现,被拜金主义所腐蚀,那就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出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困惑,思想和社会文化存在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认识处理问题上偏于个人的具体利益,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钱万能等。针对这些新变化,大学生人际交往应从实际出发,不要追求在吃、穿、用等的排场上,不要追求脱离社会发展或超出个人承受能力的人际交往,交往上的过度投入既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又会阻碍自己顺利完成学业,甚至会导致误入歧途。

6.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交往问题时把握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网上人际交往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时尚趋势。网络交往改变了传统人际交往方式,突破了时空的界限,部分大学生迷恋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认为在虚拟的世界中更加平等、自由和开放,生活比真实世界更丰富多彩。这要求我们大学生要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认识虚拟的世界。人际交往关系处理好的大学生在现实交往中不一定好或存在极大的困难。同时要用发展的观点看,网络导致人际情感的疏远,部分大学生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或不愿与现实中人交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对外界很少关心,长期沉溺于网络中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强等问题。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认识网上人际交往是虚拟的真假混合体,可信度较差,网络生活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人际交往的大部分时间应放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实践中。

美国著名学者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他的专业知识,并而85%取决于人际关系。”相信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定能处理好学生人际关系,并在大学期间能够自由自在,其乐无穷,拥有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1]余仁双等编著.嫉妒心理学.华龄出版社,1997.

[2]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

[3]党敏,李晓亮,梁赛玉.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与现实交往之间的冲突研究.2009.12.

猜你喜欢

转型期矛盾大学生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的挑战与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