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考场上找灵感,向试卷要材料——例谈如何解决作文写作材料不足的问题

2010-08-15马树超

文教资料 2010年6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题考场

马树超

(丰县民族中学,江苏 丰县 221700)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我们的下一代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呢?需要的将是‘出口成章’的口头表达能力,‘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应试作文是考查学生的快速作文的能力,快速写作的关键是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辨、有景可画、有物可摹。

考好语文是高考取胜的关键,写好作文是考好语文的关键,而拥有材料又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失去材料的支撑,写出的文章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的思维会像贫瘠的土地,不再绿意盎然。“年年考场题不同,岁岁作文病相似”,学生考场作文文章空洞枯涩,材料低幼雷同,且多数学生谈写色变,畏之如虎。究其原因,其一,有近70%的学生在写作时感觉没材料可写,只好拼凑一些套话空话;其二,学生抱怨生活面太窄,每天总是教室、餐厅、宿舍三点一线。学生是真的无话可说吗?考试时只想着自己积累了哪些现成的写作素材,而不会从生活经历和课本所学、课外所读上去联想,如果这种思维方式不解决,写作就永远不会有突破,写作灵感也不会被激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作了以下几点探讨。

1.在考场上找灵感

如2004江苏高考“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话题优秀作文《最后的四十五分钟》:

“还有四十五分钟就要交卷了”,我心里默念着,手心里冒出了细微的汗。很快,我的手上都可以滴出水来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加速了跳动的频率……

马上就要交卷,我的作文仍一个字没动。都怪我太失算了,前面的基础知识题就花了我90分钟,当我看到手表指针指向10∶30时,我大叫不好,差点喊出来让监考老师听到了。到那时,我就不用担心作文写不完了,因为我肯定已经被逐出了考场。

再看看作文题,这位为作文命题的智者,我真该谢谢他(她),这个时候我就是再怎么灵动也想不出怎么写“水的灵动”啊。换一个吧!乖乖!“山的沉稳”。我都紧张成这样了,他(她)还想让我写沉稳。我的心又是一阵狂跳……

五分钟后,我的心出奇地静下来了。紧张,是没有用的,那玩意不能让我写出一篇作文来。我得仔细地构思一下,以山的沉稳的心态。嗯!一个绝妙的念头(至少我认为是绝妙的)在我脑海中一纵即逝,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水的灵动”。

嘻嘻!我狡黠地一笑,继续构思起本人的“大作”来。无意中扭头一看,天哪!就剩四十分钟了,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可是苦读了十一年啊!可不能让一篇作文把我即将到手的正果给毁了。

我继续静下心构思起来……

嗯……差不多了,还有半个小时,估计够写,美中不足的是,得为我的“大作”起个名字。一个平凡无比但又非常实际的题目呈现脑中,我一激动就写了上去。

我的心终于完全静了下来。哈哈,看来我也是具有“山的沉稳”这一个性的嘛!即使偶尔会山崩或滑坡,也掩盖不了我沉稳的本色。对了,我肯定还有“水的灵动”的优点,很明显嘛,只有“双剑合璧”才能写出如此“大作”来。

至于最后评卷时,评卷老师喜欢不喜欢,我倒不甚介意,因为毕竟我把作文写出来了。这是我的成功,高分谁不想得,但那是要凭实力的。

其实,做许多事情都需要山一般沉稳,这是起主要作用的;当然,水一般的灵动也必不可少,因为它将决定你的成果重大与否。

简评:面对“话题”,该考生没有搜肠刮肚地去联想、去想象,而是马上意识到自己此时此地所做的事就需要“沉稳”和“灵动”,写自己现在的作文心理活动过程就是切合题意的。这“一个绝妙的念头”就是构思的独特之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的真实。“还有四十五分钟”、“就剩四十分钟了”的紧张感、紧迫感,面对作文题的惶惑感,静下心来后的沉稳,计上心来后的喜悦,无不写得神情毕现、惟妙惟肖。

要充分关注考场这个神圣的舞台,做写好作文的有心人,随时留意能触发自己写作灵感的每一个细节。有人说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也有人说没有经历高三的人生不是现代人真正的人生,高考更是高三学子最期盼展示自己的舞台,十多年的艰辛努力都是为了演好这场戏。当你步入考场,请你不要忘了你为此付出的汗水,你如能巧借考场作文给它装上一个相框,说不定它就能成为吸引阅卷老师的最美的风景。再如2008年江苏高考命题作文《好奇心》满分佳作:

此时,坐在考场里,因为夜里下过雨,所以很凉快,可我的内心却是焦急如焚,犹如万只蚂蚁吞噬着我的心脏。

当我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时,心头不由地一颤……一个月前,我就对2008年语文高考命题产生好奇心,犹如一只猴子想打开黑色的盒子一样,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尤其是作文,我对作文的好奇心驱使我一个月前就开始估猜,并准备了大量的作文素材。

……

如果今年高考作文要我们以“顽强拼搏,自信自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那我就写奥运健儿,……如果要我们以“亲情、友情、爱情”为话题,我想我就会写汶川大地震,……如果他要我们以“环境友好”为话题,我就会写6月1日全国塑料袋有偿使用,写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号召,如果……

我就这样天天好奇着2008年的高考作文题,……面纱是揭开了,而我该怎么写?“好奇心”,是写好奇心的深刻内涵,可我不是专家,不懂内涵;若写好奇心怎样催人成功,写牛顿,写爱因斯坦,呵呵,如果这样写,那过几天的报纸上就会说,今年六月七日牛顿被上万个苹果砸在头上了。

我现在很慌,看到“好奇心”不知所措。于是,我就把自己对2008年高考作文的好奇心贴在试卷上。……

不知不觉,我的高考作文就这样写完了。啊,真轻松!

简评:十年寒窗苦读,皆为金榜题名,高考是最吸引学生的话题,此文说了考生审题的心里话,他们日常生活中“非奇”的东西太多,“奇异”的东西太少,故一看到《好奇心》三字,近一时期对高考作文题目的“好奇心”已被“驱逐到九霄云外去了”。作者采取了临场“实话实说”的写法,相当别具匠心,文笔也很洒脱。作者说得不错,“今年六月七日牛顿被上万个苹果砸在头上了”,所以他主动“礼让”。避免“撞车”,要得!

还有一篇2008年江苏考生的满分作文,更能充分利用考场环境,把即兴作文发挥得淋漓尽致,文章开头写到:“坐在我前桌的那个人竟然没来参加考试?看着前面空荡荡的座位和那空白的答案纸,我的好奇心蠢蠢欲动。”然后利用三个小标题构建起写作骨架:“她(他)是因为害怕吗?”“她(他)是因为复习太认真而病倒了吗?”“她(他)已经被某所著名院校提前录取了吗?”这三个疑点恰好形成了全文的“好奇心”的三个不同的角度,又成为议论的三个小论点。最后点明题目的同时也突出了主题,即“好奇心真是个好东西!”水到渠成,结构谨严。此文作者在考场上就地取材,自然、巧妙,相当机智。

2.关注试题,向试卷要材料

高考语文试卷信息量大,文字资源丰富,简直就是一个资料库,有文言美文、古典诗词、现代文本等,机敏的学生很会巧用这些材料,好多同学看到作文题感到很茫然,但是一但找到突破口马上就会豁然贯通、顷刻顿悟。在考场这种氛围中,能利用试卷中的相关材料激发灵感并能使之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也不失为一个妙招。因此,在做试卷的时候,要带着发现写作灵感的意识做题,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要求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章。陕西考生的《世界因多彩而精彩》获得满分。这篇作文联想丰富,文采飞扬,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结构,作者每写完一个内容都要用一个独立成段的句子作结——“所以我说,历史因多彩而精彩”“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所以我说,自然因多彩而精彩”,这样的结构使文章既显得层次清晰,又处处点明题意。其实这并不是作者的独创,而是来自当年的文学类阅读题鲍昌的散文《长城》,这篇文章在写完每一个内容后就用一个独立句子作结——“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因此,学生要关注试题,巧用试卷材料编排自己的写作结构,如此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出彩。

2001年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江苏考生蒋昕捷的《赤兔之死》名满天下,作者借写赤兔马来表现关羽的忠诚,构思巧妙,语言老到,明白晓畅,文采飞扬,令人拍案叫绝。据蒋昕捷讲,他看到作文题时也是觉得“入手容易,写好较难”,当看到试卷的小阅读《铜奔马正名》中的“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跃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一句时,他“一下子像见了老朋友”,由此联想到赤兔马先从吕布,后随关羽,能很好地演绎“诚信”的内涵,可以说正是小阅读帮了蒋昕捷的大忙,点燃了他脑海中隐藏的资料库,于是,妙手天成的考场美文也就诞生了。

3.关注话题,巧用话题材料

总观高考作文,全国统一命题区及自主命题区新材料作文占了大多数,写新材料作文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话题材料是话题拟定的依据,对话题意图的领悟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境界,新话题作文的话题不止一个,给学生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仍有写跑题的,所以解读话题很关键;话题中多有精美的句子,在写作时巧用材料中的精美句子作为“题记”,或者作结尾,有画龙点睛之妙;也可化用材料,设计开头、结尾或过渡段。如下面一道作文题:

一首小诗写道:“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助你成长的人。请以“我成长中的感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化用作开头:“成长的历程离不开感激。我读过这样一首小诗……”

可化用作结尾:“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正是学会了感激,我才渐渐成长。”

可化用作过渡:先叙写一件“绊倒自己”或“遭遇欺骗”的事,再化用诗句作为过渡语,使前后紧密衔接起来。

用好话题材料并不是一定要用话题材料,很多时候话题材料只适用于一般的学生,实在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的时候就要到话题中找灵感、找依据。能创造性地用好话题材料一样可以写出高考佳作。

所以,考试时要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有了灵感写出的作文才会有飞扬的神采,才能让阅卷老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作文题考场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