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创新
——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0-08-15尚云峰徐中海戴文静唐智彬
尚云峰,徐中海,戴文静,唐智彬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浅谈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创新
——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尚云峰,徐中海,戴文静,唐智彬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定位和运行规律。在理性认知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从明确科研方向、建设科研团队、搭建科研平台、实施产学研工程、实行精细化科研管理、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方面探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创新,以期推动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创新
科研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教育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短,科研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如何定位,如何通过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明确科研方向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如何与地方经济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既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本质要求,也是其发挥自身优势、有别于普通高校科研的现实需要。因此,科学定位学院科研工作功能,将自身科研优势所在及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科研方向定位为高职院校优势及重点科研方向。要使科研工作主动服务于教学质量提高、服务于学院内涵提升、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三者良性互动。一方面要利用自己的科研力量和科研条件,努力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产、学、研良性循环,把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通过服务赢得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支持,把高职院校引入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建设科研团队
教师的科研水平需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得以提高。建设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引导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素质和能力。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确立了以服务产业和教学改革为导向的宗旨,以岳阳市职教集团和应用技术研究所、洞庭湖研究所、老年护理研究所、制造技术应用研究所等9个研究所为依托,以工作室为载体,以横向合作项目和技术服务为重点,以科研带头人为核心,以企业技术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为骨干,以教师为主体,逐步形成一个“围绕学科带头人整合科研团队,围绕重点和优势学科建设科研团队,围绕科研平台建设发展科研团队”的科研团队建设模式。打造出一支应用技术研究团队和一支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团队。
2.1 应用技术研究团队建设
以应用技术为主,组织科技人员对地方产业及地区社会经济亟待解决的重点研究项目进行攻关,与大厂对接,向园区聚集。以系部为主,院所参与,对地方产业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微观问题进行研究。聘请国家及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技术骨干等组成科研名师指导团队,对各研究所及系(部)的科研工作和科研项目进行指导。同时,积极参与多校合作申报的省部级课题研究,开展院际横向应用技术研究课题的协作攻关,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一支研发能力强的应用技术团队,为区域技术的进步作出贡献。
2.2 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科研也要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问题,形成一支科研能力强的高职教育教学科研团队。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是集中学院相关部门、系、所的骨干教师,组建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团队,对当前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聘请省内外知名高职教育专家学者、客座教授对学院科研课题进行指导,组建科研课题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专家组,对教育课题严格把关,对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及研究进行把关及指导,对教师进行科研培训,使学院高职教研课题研究质量得到提高。
3 搭建科研平台
高职院校科研,尤其是应用性研究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实际,建立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平台,在研究中服务,在服务中寻找科研课题,形成科研与社会服务互动、共赢局面,通过科研和社会服务平台,切实发挥高职院校对地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1]。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企业及地方经济为核心搭建科技研发及科技服务2个平台,以实现各种科研资源合理配置,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技术服务,科研重点放在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服务上。完善校企科研联动机制,引企入校,共建校内研究基地,大力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研究与产品研发。以现有研究所为基础,在护理技术、药剂技术、血吸虫防治、园林设计、食品加工、畜牧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应用与开发、模具制造技术、电子技术、物流等领域开展技术服务,与行业企业共建体制灵活、多元投资的研发中心,合作研发新产品,解决具体技术难题;进行技术革新,老设备改造,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承担产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设计、中间试验、工艺试验和技术咨询等技术服务工作。采用新技术,建立研发基础平台工作室,开展高水平研究工作,使其成为区域性技术服务中心。在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发展实际需要,重点扩建、增建和与企业共建具有先进技术含量的创新工作室。设立实用型新技术推广项目孵化基金,对省内应用技术立项招标进行预研,在1~2年的时间内使之逐渐形成有价值的应用成果。同时,设立技术开发和服务基金,鼓励和支持教师申报和承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与企业紧密合作,形成科研和技术开发优势,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学院服务企业和社会的能力。
4 实施产学研工程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2]。高职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科研活动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中起着不可忽视的融合、推进作用,它是加速校企双方结合的动力。在合作过程中,学校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活动,通过科研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为学校创造社会效益。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注重产学研结合,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对接行业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面向行业企业、农村积极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咨询、培训等社会服务。通过服务地方经济,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确立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建设“一条主渠道、两个平台、三个着力点、四个转变”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链条。
“一条主渠道”即依据市场机制,将校企联姻、院地合作作为一条主渠道,主动为地方经济服务。与地方各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校企、院地科技联姻关系,瞄准技术市场,选择行业企业生产实践中的难题作为研究开发的目标,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两个平台”即搭建“产学研联盟”和“工程技术中心”两个平台。通过产学研联盟,建设院内外实验室及研发基地,研发出地区、企业需要的科技成果并为地方企业培养科技人才,促进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以学院科研院所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着眼于对企业进行孵化,向孵化企业提供发展战略、技术支撑、人才培养,集合各种资源,推动企业发展。
“三个着力点”即以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为着力点,以点带面,促进产学研整体水平提高;以行业与职业标准制定为着力点,构筑科技发展的有力支撑;以课程与教学改革为着力点,依托创业园区,强化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
“四个转变”即在服务理念上,从适应性服务向主导性服务转变。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纳入学院科研中长期规划,努力构建学院科研工作的优势与特色,实现科研优势方向与地区发展方向的有机融合;在服务要求上,从数量型服务向质量型服务转变,努力改变项目分散、层次较低、质量不高的现状,通过积极引导,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以大项目、大成果、大贡献为导向的社会服务;在服务模式上,由个体零散服务向学院有组织的服务进行转变。加强学院对地方体制和机构建设的服务,将服务地方列为年度工作进行部署,制定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的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教师为社会多做贡献;在服务目标上,由项目合作向战略合作转变。学院与企业、地方从战略高度谋划合作,实施合作。重点合作项目要能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要求,具有一定市场应用前景。
5 实行精细化科研管理
精细化管理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现代管理学概念,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文化。它源于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实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是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目前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在科研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理念,对于促进科研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和制定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将管理责任、管理措施具体化、明确化,管理制度系统化和精细化,制度执行程序化、标准化,科研考核激励措施数据化、信息化,经费管理财务账目细化,专账专人审核。
(1)在科研管理上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科研管理人员在研究、规划、部署科研管理工作中,充分考虑服务对象及学院实际要求,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具体贯彻落实措施。
(2)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形成精细化管理内涵。精细化管理内涵的核心在科研管理过程中体现。将争取科研项目、实施科研项目、完成科研成果转化、培养科研人才作为管理的主要内容,实行立项精细化管理、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项目监控精细化管理、成果验收精细化管理。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对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研究进展情况、经费开支情况进行细致梳理,拟出检查的详细内容,摸清情况,查找问题,制定措施,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3)在科研管理实践中加强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创新。科研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是制度创新,在管理过程中依据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将工作环节控制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做到每一项业务,每一个课题管理都有目标、有落实、有监督。
6 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推进科研工作开展,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必须多渠道、多形式增加科技投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科研经费,增加社会力量投入和企业合作研究等横向经费的来源。积极争取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和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拉动科研,以教学和科研推动生产。充分发挥学院在应用技术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进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的科学研究工作,鼓励开展软科学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力争为社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采取有效形式,促进学院科研成果转化。做好网络平台建设、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等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加强与国内有较强影响力学术期刊的联系,为教师研究成果的发表创造条件。同时,通过政策导向,不断提高教师发表论文的质量。开设学院学术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术信息,掌握国内外学术的最新动态,为教师更新知识提供帮助。
[1]解双.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功能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7):201.
[2]杨敏恒.“产学研”教育模式下的高职科研体制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8,(4):96~97.
[3]徐元俊.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9):97~98.
G42
B
1671-1246(2010)07-0010-03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资助课题(ZJGB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