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路向探讨

2010-08-15孔云军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统整英语课程基础

孔云军,许 楠

(1.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404100;2.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715; 3.西南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路向探讨

孔云军1,2,许 楠1,3

(1.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404100;2.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715; 3.西南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正处于尴尬境地,教学内容与要求在高中基础上徘徊不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教学的费时低效。将现行的大学基础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转移并进行有机统整,无疑是大学英语走出困境的有益尝试,也是其改革的路向和发展的趋势。

大学英语课程;EGP;ESP;课程改革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加入WTO和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对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和更迫切的要求。然而,我国大学英语主要是基础英语或通用英语,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还不能完全适应并满足社会和学习者的实际要求。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花的时间较多,但效果却并不理想,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比较弱,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

综观我国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不难发现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和大学英语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高中毕业生英语词汇量达到3300-4500。而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大学生达到“一般要求”,其词汇量也只是4500。由于二者的教学内容都是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目标都是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其教学目标趋于模糊,要求逐渐趋于一致。事实表明,大学生正在接受过度的基础英语教育,他们对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并不满意。

许多学者也提出,大学英语不应再无休止地打基础,应尽早与专业结合。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拓展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我们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实用型人才[1]。因此,需要对我国英语教育作战略性的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高中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2]。笔者认为,为了避免大学与高中英语课程重复建设和教学费时低效,大学英语课程应从基础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转移并进行有机地统整,这是大学英语走出困境的有益尝试,同时也是其改革的路向和发展的趋势。

一、EGP与ESP的内涵解读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指的是以教授基本的语言技能为目的的英语语言课程,即基础英语或通用英语。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即掌握语言的共核。所谓的语言共核是指讲某种语言的人群中大多数人都使用的那部分语言,不受地域、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等其他因素的制约,是语言教学中不分职业而必须掌握的那部分语言和表达方式。我们从高中到大学的传统英语课程设置一直延用这种课程模式,把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课程来教授。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指专门用途英语,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alliday在与他人合著的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提出了 ESP定义是: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for policemen;for officialsof the law; for dispensers and nurses;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for engineers and fitters[3].即:公务员、警察、法律工作者、护士、农业专家、工程师等专业人士使用的英语。

ESP可分为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技英语、EBE(English for Businessand Economics)商务经贸英语和ESS (English for Social Study)社会科学英语等三个分支。每一类又可进一步分为: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学术英语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职业英语两个分支,其最终目的都是为职业服务。ESP课程具有真实语料性(authentic material)、目的方向性(purpose-related orientation)和自我学习为中心 (self-direction)等特性。

ESP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EGP而言的。在整个英语教育体系中它们是为同一教学目标而构建的两个层面。二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1)EGP是ESP学习的基础和必要前提;2)双方都是建立在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ies)基础上的,所有适用于EGP教和学的原则均可应用于ESP;3)ESP与特定专业相关,具有内容的特殊性及服务于某特定行业的目的方向性,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大学ESP教学是EGP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在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社会和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只有把大学EGP教学扩展到 ESP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EGP,相反,EGP在整个大学英语教育中举足轻重,我们应该遵循英语教育教学规律,充分掌握学生实际状况,循序渐进,统筹安排EGP与ESP课程和教学,推动二者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的有机整合,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科学、协调和持续发展。

二、EGP与ESP课程统整的优势

课程统整是把学校课程与学生兴趣和经验以及社会需求三方面有机结合成整体的课程设计方式。在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中,将EGP与ESP课程加以统整具有以下显著的优势。

1.以生为本,适应需求。

目前,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英语的工具性、应用性特征日益明显。EGP与ESP课程统整模式将改变重基础轻实用的传统教育模式,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体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要。

2.注重基础,强调专业。

我们提出EGP与ESP课程统整模式,重视EGP基础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进而让学生学习ESP课程,既注重了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强调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3.激发动机,提升效果。

EGP与ESP课程统整模式,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会生成强大的动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而打破传统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

4.生成语境,促进双赢。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习得所获得的能力和学得所获得的知识存在着质的区别。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接触称作信息输入(input),教师有意识控制下使用的教学语言是精细调制的输入(finely-tuned input),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而粗略调制的输入(roughly-tuned input),则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语言习得的最佳状态正是出现在学习者对略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语言信息输入接受并理解之时,这种理解一般实现于语言交际的真实情景和学习者已有的相关图式。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这种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粗略调制的语言信息输入,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知识。在ESP教学中,英语是师生思想交流的工具,整个专业课程的教与学过程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交际活动,在用英语交际的环境中,大量的可以理解的信息中包含有许多粗略调制的信息输入,从而形成学生“习得”英语的良好环境,实现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双赢。

三、EGP与ESP课程统整的思路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遵循课程建设的规律,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课程结构可实行“1+1”模式,即一年EGP课程,一年 ESP课程。(有条件的院校可实行“1+2”或“1+3”模式,即一年EGP课程,二年或三年ESP课程)

1.EGP基础语言课程模块。

EGP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运用能力,以提高听、说、读、写、译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实践。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经验和需求。

2.ESP应用语言课程模块。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如:经贸英语、商务英语、生化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等,把语言知识与未来的愿景工作相结合,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应用语言课程是将语言运用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课程,教学的重点从基础阶段的语言学得转向专业知识与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课程要针对并满足专业交流的实际需求,使学生掌握专业方面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真正实现“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的培养目标。

3.EGP与ESP课程统整应关注的问题。

(1)课程设置。

高校应适当增加听力和口语课时,增设文化类知识型课程和商务、科技类应用型课程,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2)教材建设。

当前,国内ESP教材建设还比较滞后,因此,任何ESP教材的开发尝试都是积极和有价值的。除利用现有相关教材外,教师应充分利用报刊、网络、音像制品等语料源,并积极创生有益的材料。

(3)师资培训。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大多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几乎无人拥有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单一的师资队伍结构已明显不能适应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ESP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帮助教师改善自身知识结构和实现教学转型等问题值得关注。

[1]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2]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

[3]Halliday M.A.K.,Mc Intosh A.and 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64.

(责任编辑:刘学伟)

H319.1

A

1009-2080(2010)04-0091-02

2010-03-10

孔云军(1977-),男(汉族),四川蓬溪人,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西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统整英语课程基础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