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明威小说创作艺术探析

2010-08-15王永春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老人与海海明威战争

王永春

(潍坊教育学院外语系,山东青州 262500)

海明威小说创作艺术探析

王永春

(潍坊教育学院外语系,山东青州 262500)

海明威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语言含蓄简约、明快而又质朴无华。他写作的“冰山原则”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超时代的艺术魅力。海明威以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形象,以“迷惘”的主题和冰山风格写作原则,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海明威;小说;含蓄简约;硬汉形象

1954年,杰出的美国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因《老人与海》荣膺世界文学桂冠——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这位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能在失败中保持尊严,在压力下不失风度”、本人和作品都散发着“硬汉精神”的美国现代作家,以特立独行的人格,以小说中深刻的人物塑造,简约含蓄的叙事风格,在美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引起一场“文学革命”。他的作品穿越时空,成为世人永恒的话题,在世界文坛上的影响至今不衰。海明威本人及其笔下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们争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把他奉为美国精神的化身。海明威虽然没有开创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却是一位开了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高超的创作艺术使他在不朽的伟人中间取得了自己的地位。

厄内斯特·海明威于1899年7月21日生于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郊区的奥克帕克村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和艺术,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新闻报道要求简捷明快,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这方面的写作训练。192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1年因不堪疾病折磨而自杀。

海明威外表粗犷勇武,有王者之风,把个人的传奇生涯和创作的辉煌业绩结合起来,在作家群中,海明威堪称是独一无二的,被称为20世纪文坛大师和叱咤风云的猛士。他酷爱拳击,曾摆过拳击擂台,战平曾获得过冠军的英国重量级职业拳手;他喜欢钓鱼,曾在加勒比海上钓过750磅重的鲨鱼;他喜欢打猎,曾在非洲高原上追猎狮子等凶猛的动物,在生死关头,杀死了当地猎人平生看到的最大的豹子;他喜欢斗牛,曾在西班牙的斗牛场上把一吨重的牛扳倒;他喜欢冒险,曾在非洲森林里狩猎时两天内飞机出事两次,差点送了命;他视死如归,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及西班牙内战,在意大利战场上被炸伤,身中237块弹片,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一生中多次负伤,仅脑震荡就有十几次,出过3次车祸,头部受伤6次。海明威一生遭受过的肉体创伤和精神创伤令人难以想象,但他说他在“冒险中发现了力量,热情,激奋……”[1]他认为:一个人生来不是给打败的;人在压力下,应该显示出人的勇气和尊严;人生就是一个拳击场,而拳击,“教会我决不能躺下不动。”[2]这是海明威奉行了一生的信念。这信念铸就了海明威的“硬汉精神”;这信念,成为海明威一生的财富、创作的源泉,时间使它变得价值连城,使海明威在40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5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1926),《永别了,武器》(1929),《有与无》(1937),《丧钟为谁而鸣》(1940),《过河入林》(1950);一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2);三个短篇小说集(共有50多篇短篇小说):《在我们的时代》(1925),《没有女人的男人》(1927),《胜者无所获》(1933);一个剧本:《第五纵队》(1938);两本散文:《午后之死》(1932),《非洲的青山》(1935)。而其中的《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四部作品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犹如四根大柱,撑托起了海明威建造的文学殿堂。下面笔者主要就这四部经典作品所透出的内涵来探析海明威的创作思想和创作艺术。总的来讲,海明威创作的主题是战争、暴力和死亡。

海明威的小说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身心创伤。海明威在1926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使他一举成名。小说描写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青年在美国政府“拯救世界民主”口号的蛊惑下,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发现战争并不是他们原来想象的那种英雄的事业,所谓“民主”、“光荣”、“牺牲”都是骗人的东西,这在他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医治的创伤。战后他们流落巴黎街头,精神上失去了平衡,感到惶惑、苦闷、看不到未来,所以酗酒、打架、放浪形骸。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玻瑞特·艾希利是英国人,战争中失去了亲人;男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是美国记者,战争中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而失去性功能,杰克与玻瑞特虽然相爱,但无法结合。起初,他们深陷在失落感和毁灭感中,后来,他们从斗牛士身上发现了人生的真谛:人只要有勇气有行动,就会有“太阳照常升起”。主人公杰克·巴恩斯的形象带有作者自传的色彩,在战后的世界观和性格上体现了海明威本人的某些经历。在小说中,海明威创造性地塑造了被帝国主义战争毁坏的“迷惘的一代”的人物形象,揭示出战争对整整一代人造成的无法愈合的心灵创伤,真实地反映了英美一代青年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迷惘和他们试图摆脱迷惘的探索,反映了战后欧美青年普遍的生存境况和精神面貌。书中引用了美国女诗人格特鲁德·斯坦的一句话“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作为扉页的题词,从此“迷惘的一代”便成了这些精神空虚的青年的集体代号,也成为一个代表这种思想倾向的新的文学流派的称呼。小说一面世,就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导致了20年代欧美文坛上出现了“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太阳照常升起》成了“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是海明威于1929年以自己一战期间的亲身经历写成的另一部不朽的杰作。小说以战争毁灭爱情为主线,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青年亨利受到政府的鼓动,来到欧洲参战,在意大利前线受伤,住院期间,他与英国护士凯瑟琳相爱,憧憬着在战争结束后结婚。亨利伤愈后返回前线,在一次撤退途中,亨利被意大利军官误认为是德军的奸细而被捕,后设法逃跑,与凯瑟琳一起逃到瑞士,想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里忘掉残酷的战争,但战争依然在进行,更不幸的是,凯瑟琳死于难产,亨利悲痛欲绝。经过血与火的战争,亨利终于醒悟,战争是用人的生命进行赌博,士兵只不过是战争的牺牲品,于是,他决心告别战争,因而书名叫做《永别了,武器》。小说揭示了战争就是毁灭与死亡,战争是对人类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摧残。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把亨利和凯瑟琳在战争中的悲剧看作是人类的悲剧,他通过亨利对战争态度的变化过程来说明一代人包括他自己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态度,从而使小说的主题有了更深的意义。

《丧钟为谁而鸣》(1940)(ForWhom the Bell Tolls)是海明威的又一力作。也是海明威的一部纪实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是一部被译成几十国文字、在全世界畅销的巨著,是海明威创作生涯中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是举世公认的不朽之作,在1940年英国十大畅销书中名列榜首。小说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塑造了反法西斯英雄乔顿的形象。美国青年罗伯特·乔顿志愿参加反法西斯的斗争,他奉命来到敌后,与游击队一起炸毁了一座有战略意义的桥梁,阻止了敌人的进攻,但在炸桥任务中,乔顿身负重伤,最后他牺牲自己,掩护其他游击队员撤离了战场。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乔顿摆脱了《太阳照常升起》中的主人公杰克和《永别了,武器》中的主人公亨利身上的那种迷惘与悲观的情绪,明白了为谁而战,因而在战斗中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为反法西斯战争而献身。这也代表海明威终于分清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总的看来,海明威1937年以前的战争题材方面的作品,由于受“迷惘的一代”的思想影响,充满了悲观绝望的情绪;1937年以后的创作,反法西斯战争的积极成分增加了,空虚绝望的情绪减弱了。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发表于1952年,是海明威的后期代表作,在1953年为他赢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创作奖,1954年又为他赢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部带有寓言色彩的中篇小说,文理清澈,富有诗意,像是一颗精心雕琢的瑰宝,映出错落有致的异彩以及纯真而细腻的光华。故事本身虽极简单,但却具有浓郁的魅力。它的故事是根据一位古巴老渔夫所讲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而写成的:老渔夫桑地亚哥一连出海84天,但无所获,随后只身孤舟再次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生死搏斗,终于捕获了一条比他的船还大的马林鱼,但在返航的途中遭到一大群鲨鱼的围攻,老人同鲨鱼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搏斗,但等到返回港口时,马林鱼已被鲨鱼撕扯得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了。《老人与海》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挠,坚持奋斗的硬汉形象,表达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3]的崇高主题,对人类拥有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唱出了动人心魄的赞歌。《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硬汉性格”的寓意性表现,实际上从某个角度来讲,老人就是海明威的化身。“硬汉性格”在海明威许多作品中都有所反映,但以《老人与海》表现得最为集中和突出。《老人与海》给了我们实现人生意义的途径;海明威通过《老人与海》和他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用他震撼世人的传奇经历,给我们诠释了整个社会和自然。

海明威在近40年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海明威的小说用生命的历练做题材。他的小说巨大的影响力得益于他对艺术的创新,而艺术的创新则基于他勇于探索和追求的精神。他强调“一位作家,就得像一位上帝的牧师,应该非常正直,非常诚实……作家的职责是讲真话,他忠诚于真实的标准应该是非常高的,他根据自己的经验的虚构应该产生出比任何实际情况更加真实的描述。”[4]他的作品的素材大多取自于个人非凡的经历和亲身感受,海明威的儿子格雷戈里·海明威说:“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就是海明威本人,或者说是他身上最好的东西。”[5]正是由于如此,海明威才能写出一部部挑战极限的作品,总是能使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宣战、抗衡的勇气和力量。海明威的每一部作品都闪动着他本人的身影和灵魂,他小说中的事件真实感人,他笔下的人物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永久的艺术魅力。海明威在探索艺术创作的途径中使现实主义在开放性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彩。海明威创作的小说,不论长篇短篇,所表现的艺术风格基本上是在一种貌似粗犷朴实的笔触下流动着极为深沉的感情,有如缓慢流泄的火山熔岩,表面看不出它蕴蓄着的温度,但内涵却是一股达到白炽程度的热流。

海明威的小说塑造了一批百折不挠、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形象。他刻画的乔顿(《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主人公)、桑地亚哥(《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就是如此。就是在他30年代前面世的作品,如《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以及《有和无》和其他一些短篇小说里,都可以找到“硬汉性格”的人物形象。海明威将他做强者的精神品质融入“硬汉”性格,塑造的“硬汉”人物贯穿他创作的各个时期,并形成了一个文学作品群体特征:恶劣的生存环境、坚韧的人格素质、冒险的人生历程,使他们透射出一种男性的强悍、坚韧的阳刚之气。无论士兵、拳击手、斗牛士、猎人还是渔民,都坚强地面对厄运、死亡、暴力和失败。他们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潜能在最险恶的对抗中被激发出来,给人以极强的生命力量。海明威先是让被激发的生命能量遭到比其强大得多的社会或自然力量的摧毁,然后使“硬汉”的价值就在被摧毁后仍能显示其震撼力。这是“男子汉的风度”,作者称之为“重压下表现出的勇气和优雅风度”:男人的尊严、坚毅、忍耐和勇敢。海明威像古希腊的斯巴达人一样崇拜勇气和伤残,他认为有形的伤残,特别是战争和搏击中留下的伤残,正是无形的勇气的永久性的标志,是硬汉子的标志。“勇”与“残”是他作品中很多人物的共同特征。当他的同时代作家热衷于在“丑”中发掘“美”的时候,他却喜欢在“丑”中发掘“勇”,这是海明威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独创。

海明威的小说文体简洁、清新。海明威的魅力还在于,他净化了当时的文风,掀起了一场“文学革命”,也因此被同时代及后来的许多作家奉为典范。他的小说中没有描绘性华丽的词汇,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电报体对话。正如英国作家欧·贝茨所说:“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通过这样一种叙述文体,他把事件、景物、活生生地摆在了读者的眼前,造成一种真切的艺术效果,使人有仿佛置身银幕前之感。海明威的写作技巧在写人物对话方面表现得尤其精湛。在他的笔下,人物对话朴实、简练,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一定的深度,有时虽只是一言半语,却含有意在言外的“潜台词”,要由读者自己来探索、领会,获得某种与人物心灵上的沟通。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不善于表达的拳击手、斗牛士、猎人、暴徒,海明威根据他们的这种特点,忠实地写出他们的对话,这样就将他们的精神面貌活生生地显现在他的笔下。这种“海明威式”的口语写作技巧,从20年代后期起便风靡了欧美文坛。效法的作家虽多,而在技巧和效果上能达到他这样高超境界的却绝少。瑞典文学院前常务秘书安德斯·奥斯特林在1954年诺贝尔奖的授词中 ,对海明威的写作艺术风格评价如下:“作为这个时代伟大风格的缔造者,海明威在25年来的欧美叙事艺术中有着重大的意义。这种风格主要表现为对话的生动和语言的交锋,容易模仿,但却很难真正掌握。他能十分圆熟地再现口头语言在色彩、音调、意义、感情等方面所有细微的差别,以及思维板滞或者情绪激动时的停顿。他的叙述有时候听起来仿佛是无所谓的聊天,但只要明白他的方法就会明白这些聊天决非无聊琐屑,漫不经心。他喜欢把心理的思索留给读者。在他看来,给读者以自由可以引发他们自发地观察和思考。”[6]

海明威的小说含蓄、凝练,有很强的寓意性。他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我总是按照冰山的原则来写作。那就是浮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藏在水下。你知道的东西可以略去不写,这样反而加固你的冰山。”[7]“冰山原理”说白了就是用简单而鲜明生动的语言、形象,传达出深厚丰富的意味和思想情感,用可感的“八分之一”表现可思可悟的八分之七。他的作品都有这样的特征,人物、事件、情节都很简单,而内涵却极为深广,耐人寻味;特别是揭示人物的感情世界,海明威的小说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对人物的喜、怒、哀、乐不进行渲染,心理描写也很少,只写人物的活动过程,给读者以最大的感受空间去体会人物的感情世界。他还恰到好处地运用象征手法,例如《老人与海》,虽然海明威说他的作品“没有什么象征主义的东西”,但是,他的佳作中出现的人物、景象和事件却让人感到“无处不象征”。由此构成了巨大的艺术魅力,确立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海明威的小说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海明威的作品描述的是当时欧美的社会现实生活,它涉及到战争、暴力、灾难和死亡,这是现实主义的。但海明威也用了不少笔墨描写了主人公的生活理想和光明的未来,特别是将男女主人公美好的爱情放到战争的广阔背景上,这是浪漫主义的。这两个方面融合一体,从而更生动地表现生活,更深刻地揭示主题。

海明威的小说娴熟地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意识流是文艺创作中专门表现人类不受理性控制的意识流状态的一种特殊的描写和表现手法。是现代小说采用的一种叙事手法。人类的“意识流动”是精神活动中的常见现象,是指人在非睡梦状态下内心思想及意识(或无意识)不间断地自然流动的特征”[8]。海明威运用意识流手法,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自由的飞驰联想与过去的经验、现实的生活和未来的前景统一起来,将现实与梦境交叉往来并自然结合,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感情和冲突 。意识流手法出现在海明威许多作品中,但尤以他的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表现的最为突出。海明威通过主人公哈里的自由联想、内心独白、回忆与现在、事实与虚幻、象征与暗示相互穿插叙述,展示人物意识流动的轨迹,使哈里的种种意识流动状态络绎纷呈。这部作品是表现意识流手法的经典之作。

海明威离开我们已近半个世纪,但是他得了冠军才谢场而去。他独具匠心的创作思想和令人难以超越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超时代的艺术魅力。海明威是不朽的,很难再有像海明威这样的作家,他的经历与作品,让我们感到如此震撼。海明威和他的作品魅力永存。

[1][2][7]周国珍,译.海明威传[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12.20.179.

[3]王松林.20世纪美国文学要略[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184.

[4]MEYERS,JEFFEREY.Hemingway,A Biography[M].New York:Harper and Row,Publishers,Inc.,1985.

[5]穆睿清,姚汝勤.外国文学参考资料[M]1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588.

[6]杨丽萍.中外名著100部析读 [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1995:513.

[8]陈世丹,等.《太阳照常升起》中的人生哲学和艺术主张[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1):71.

On Ernest Hem ingway’s Creation of Novels

Wang Yongchun
(Weifang Educational College,Qingzhou Shandong 262500)

Hemingway,a great and unique novelist,creates a concise and veiled writing style.The words of his novels are simple and brief.His IcebergWriting Principlesenjoy great influence in theworld of literature and his novels have eternal and over era enchantment.Hemingway,with his legend life,the“tough guy”images created in his novels, the theme of“the Lost Generation”and the Iceberg Writing Principles,establishes his position in the world literature.

Hemingway;novels;brief and simple;tough guy images

I106.4

A

1009-2080(2010)04-0029-04

(责任编辑:牛守祯)

2010-04-01

王永春(1958-),女(汉族),山东高密人,潍坊教育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老人与海海明威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名言
基于文学翻译的《老人与海》分层阅读赏析
海明威:《雨中的猫》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被风吹“偏”的战争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他们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