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化的仪器分析教学设计
2010-08-15刘艳蕊
刘艳蕊
基于工作过程化的仪器分析教学设计
刘艳蕊
基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和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对仪器分析的教学采用模块化结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做的设计,并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
仪器分析;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设计
仪器分析是我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工、生化制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工作过程与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相融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构建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一、明确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
应用化工、生化制药等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化工、药品、化妆品等相关行业,工作任务主要是产品质量检测,其职业核心能力是掌握各种仪器的检测方法。仪器分析课程对岗位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培养目标定位在满足分析检测岗位对能力、知识、素质的要求即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上。培养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职业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分析检测方法以及仪器的保养、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2.职业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学会操作仪器,能够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排除简单故障。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迁移能力,能够根据仪器说明书掌握对该仪器的认知、操作。
3.职业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精选教材,优化结构
与培养目标相对应,根据学生特点,《仪器分析》教材选用了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该教材在构建内容体系上突出实用性,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基础知识适度,并注重跟踪仪器技术发展的趋势,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
充分调查并研究学生的工作岗位要求,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按职业能力目标要求将教学内容规划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位分析法等六个教学模块。根据模块内容设计工作任务——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选取都来自于实际的生产任务。实训项目以食品、药品等产品的质量检验为主线,通过测定产品中不同组分的含量及各组分性质完成等六个模块的教学。最后设计综合训练项目和拓展项目,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三、课程内容
现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模块为例,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进行教学设计。
展示实训项目:检测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
根据具体任务,通过教、学、做三个环节,完成该任务并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一环节:讲授相关知识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问题一: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标准。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食品行业防腐剂使用现状。
问题二:如何测量防腐剂含量?引出高效液相色谱法,介绍其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问题三: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依据。引出原理,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
第二环节:学习仪器操作
教师演示仪器操作,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能够针对操作提出“为什么”,主动向教师要知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师演示完成后,由学生演示,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监督评价。
第三环节:做实验
教师提供一系列不同食品,要求学生进行质量检测。实验过程中,教师及时评价学生表现,学生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激发学生潜能。
展示拓展项目:检测某品牌油漆是否达到环保标准
四、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多采用期末闭卷笔试,学生考试前突击就可以应付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工作导向的考核,强调工作过程的考核,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多层次课程评价体系。成绩评定分为平时成绩占20%,工作任务占10%,实验方案占30%,检测过程及结果占40%。平时成绩考核,由学生的平时表现,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评定。开展小组内的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小组间的学生互评,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参考依据。工作任务、实验方案、检测过程及结果是一项综合性的考核。教师为学生提供部分企业的联系方式,学生自己与企业联系,通过对企业的考察,确定工作任务,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并分析可行性,作出实验结果。这种考核方式能全面锻炼学生的能力素质,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学生了解企业、了解岗位需求提供了机会,实现“零距离”岗位对接。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2]魏培海,曹国庆.仪器分析[M]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3]王炳强,张正兢.药物分析[M]1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
(责任编辑:潘 敏)
O657-42
B
1009-2080(2010)04-0070-01
2010-03-20
刘艳蕊(1981-),女(汉族),山东青州人,潍坊教育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工程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