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医学院校数学分级实践教学平台的探讨

2010-08-15汪强虎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2期
关键词:医学类医学院校分级

孙 杰,汪强虎,周 猛

(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构建医学院校数学分级实践教学平台的探讨

孙 杰,汪强虎,周 猛

(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数学为医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数学的思想、方法已经应用到现代医学各个领域。现探讨数学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医学院校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医学院校进行数学分级实践教学的构想,同时对医学院校数学分级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进行探索和思考。

医学院校;数学教学;分级实践教学

1 医学院校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开设有数学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而在现代医学的各个领域中,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愈发地凸显出来。首先,随着医学学科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到新兴的核医学,医学研究在不断的精细化;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广泛的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和制约,医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推动了交叉、边缘学科的发展,如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生物医学软件工程等;加强对医学生的数学教育,培养医学生的数学意识,为医学生学习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打好基础。其次,医学模式从单一到多元的拓展,使得整合系统的各知识体系、建立各知识体系间的联系变得尤为重要,这更需要科学的思维、严谨的分析和适当的数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例如,可以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问题的研究中建立医学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对病因、病理、治疗等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再次,随着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要求现代的医生、医学研究人员拥有更强的创新能力、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强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这都要求其具有较好的数学功底,可以说,数学已成为医学工作者必需的科研工具。毫不夸张地说,将数学这一工具运用到医学领域之中,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因此,提高医学工作者的数学水平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医学院校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数学作为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今,各医学院校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

(1)数学教学仍沿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目前,数学的教学仍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大课堂的形式,教师讲,学生听。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与沟通,教师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中的反馈信息也很难传达给教师,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相对较差。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以习题的计算、练习为主,缺少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另外,在医学院校中数学课程通常被设置为考查课,课时较少,并且学生不了解数学理论在医学中的应用,因而,学生往往轻视对数学的学习。

(2)专业需求的差异性和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可以分做3个主要类别:一是实践医学类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等;二是辅助医学类专业,包括基础医学、药学、制药工程、营养学等;三是与医学相关的交叉类学科的专业,如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公共卫生管理、医学软件工程等。不同类别的专业对数学基础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实践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他们注重的是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临床的医学诊断与治疗之中。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刚好与这一需求相悖,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讲授,忽视知识的实际应用。辅助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是医药学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主力。作为未来的科研人员,他们更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底。交叉类学科的专业特点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知识,因而,对学生数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例如,生物信息学的学生需要学习微积分学、微分方程、概率统计、运筹学等数学类课程。由于专业需求具有差异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要求。

(3)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与个体素质的差异和对数学知识的不同需求相关的。一方面,统一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知识深层次的探求,扼杀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接受较深的知识;这2者之间的矛盾使得传统的数学教学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全新的医用数学教学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医学院校中专业的特殊性和需求的多样性,笔者建议将数学分级实践教学的体制引入到医学院校数学教学中来。

3 医学院校数学分级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的初步探讨

分级教学是指教学中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评价上区别对待,争取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1]。

3.1 分级教学模式的特点

(1)注重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应当具有差异性,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注重专业需求的差异性。医科院校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专业需求的差异性,必然导致教学内容的差异性。

(3)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性。这体现在“教”与“学”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师有针对性地“按需教学”,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二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特点等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学课程。

3.2 如何在医学院校中构建数学分级实践教学平台

结合目前医学院校的实际和分级教学模式的特点,建立科学医用数学分级实践教学平台,进而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数学水平,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针对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制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对于实践医学类专业,在一定数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实行数学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使理论能够及时地得以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对于辅助医学类专业,相较于实践医学类专业而言,对数学的要求更高,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学时多,知识深,应用强。在医学院校中,对数学要求最高的是交叉类学科的专业,根据不同交叉学科的特点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2)结合学科特点,采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医学类专业是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医学数学的教育中,数学的实践性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将常用的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s、MATLAB、SPSS、SARS等实用性工具引入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够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技能。另一方面,在数学教学中教授一些典型的医药学模型、生理系统模型和数学模型,如传染病模型,人口的预测和增长模型等;并指导和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建模活动。

(3)依据教学计划,遵循教学方法,实行多级实践教学。如医学院校可分成A、B、C、D 4级教学。A级是针对交叉学科中偏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如生物信息学、医学软件工程、计算机专业等。A级的课程内容具有较高的难度和较强的数学严谨性,教学中可以采用发散式、问题式教学法以及专题讲座等形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外布置拓展练习,课内组织讨论,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概念及理论,能够进行严格的数学论证,能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B级是针对交叉学科中偏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如卫生管理、英语、法学等。B级的课程内容使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对数学的应用有所了解;侧重于对数学基础的夯实和数学思想的掌握[2]。C级是针对辅助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如基础医学、医药学等。C级的课程内容,首要的是使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使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在此基础之上,注重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医学领域的能力,有方向性地引导学生在实验课及拓展练习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医药学模型,解决医学实际问题。通过数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看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D级是针对实践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如临床医学。D级的课程内容,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数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另一方面,通过讲授典型医药学模型、生理系统模型、数学模型等,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数学在医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4)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灵活的选课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强度。在专业要求的前提之下,B级中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选择A级的课程;D级中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C级的课程。在同一级别之下,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任课教师[3]。

实行数学分级实践教学综合了专业的不同需求、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和个人兴趣等方面因素。分级实践教学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鼓励优秀学生迅速成长。同时,为普通学生的成长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减轻了他们的学习压力,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4]。

3.3 分级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医学院校中实行分级教学是因材施教思想的体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专业差异,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2]。然而,分级教学不是对学生分级,也不是对教师进行分级,学生可以自主选课,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教学的班级。通过这种双向选择,建立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分级教学中具体的“分级”方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来确定。再者,分级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学生、教务等部门的协调合作。

在医学院校建立数学分级实践教学体制,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把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而分级教学体制的完全确立,还需要广大教师的充分调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具体的实施细节更需不断地完善。希望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将数学的教学提高到全新的高度。

[1]邬国根,陈火弟,徐定华.实施院内分级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大学数学,2006,22(4):18~22.

[2]杨戍,牛永君,马素平.分级教学:工科高数教学的新平台[J].教育与职业,2007,27:122~123.

[3]关丽红,杨丽贤.探讨选课机制下的高等数学分级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2):98~99.

[4]邓平基,孟晓谕.分层次教学在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21(1):115~117.

G420

A

1671-1246(2010)22-0011-02

猜你喜欢

医学类医学院校分级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