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课堂观察行为研究
——以中专药理学“青霉素”的课例教学为研究单元

2010-08-15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皮试青霉素药理学

俞 强

(桐乡市卫生学校,浙江 桐乡 314500)

教师课堂观察行为研究
——以中专药理学“青霉素”的课例教学为研究单元

俞 强

(桐乡市卫生学校,浙江 桐乡 314500)

以中专药理学中“青霉素”一课的课堂教学为观察研究单元,通过观察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互动,阐述课堂上教师如何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全程观察和把握,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药理学;观察行为

一堂课45分钟,由许多细节所组成,它既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单元,也是教师有效了解学生课堂行为与心理的观察单元。如果教师能有效把握课堂细节并进行有效观察,就可以在仅有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实现师生智慧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学习的互动、知识的生成,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笔者以卫生部中等卫生学校规划教材《药理学》中“青霉素”这一课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有效观察,从而进行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与感受。

1 在对旧知识的提问中,及时观察学生的掌握程度

上课伊始,教师就要马上进入角色,融入课堂。首先,教师进入教室后要及时观察授课班级的学生是否已经进入上课预备状态。笔直认为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对全班学生的状态进行观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它可以让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所任教班级学生的状态,如果有的学生还处在课余活动的亢奋状态或者是上一堂课后的疲倦期中,那么教师一定要在进入教学正题前留白。

笔者在“青霉素”这一课开始时,就观察全班学生。由于笔者进教室时,手里端了许多跟课堂教学有关的操作器具,如大量的注射器等,当学生看到这些教学器具后,注意力马上就集中了,都在猜测,今天课堂上教师会做什么实验。当笔者观察到全班学生已基本进入状态后就开始了教学的正题,并提出问题:“上一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抗菌药物的概论,讲授了化学治疗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那么接下来我提2个问题请同学回答:(1)什么是抗生素?(2)什么是细菌的耐药性?”笔者在提出问题后又仔细观察学生,发现有的学生急于翻书找答案,有的学生面带笑容、胸有成竹,有的学生则一脸茫然,似乎还没有听清楚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新课导入前的旧知识复习环节,教师如能有效利用,善于观察这几类学生,就能大致判断学生对上一堂课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同时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提问,还可以观察学生的反应能力,了解学生复习的程度。

2 在新课的导入中,有效观察学生的兴奋点

在新课导入阶段,笔者用多媒体呈现了与“青霉素”一课有关的临床案例,案例标题为“一泡尿夺了一条命”,新颖的标题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随后呈现案例内容:某幼儿园的一位教师发现一个小孩在哭闹,好像不舒服。她走过去将孩子抱在怀里,不料孩子却尿在了她的手臂和腹部。同事把孩子接过去,让她去换衣服。而刚转过身没走几步,该教师就晕倒了。只见其面色发青、呼吸微弱、脉搏不清,且呼之不应。大家赶紧叫出租车送她去医院,6~7分钟后她被抬进急诊室,可此时她的呼吸、心跳均已停止。虽经快速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静注肾上腺素、心脏按压等复苏抢救,还是未能挽回她年轻的生命[1]。提问:该教师的死因是什么?如何进行急救处理?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讨论比较踊跃,此时就出现了本堂课的第一次高潮。

笔者发现,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逐行呈现案例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时间清晰观察学生言语、表情的各种变化。在标题出现时,笔者首先看到的是学生疑惑的眼神,听到的是学生表示不可思议的声音,而在呈现完病例时,学生的表情是困惑与不解。教师在观察到学生的这些表现时,就要趁着学生的这个兴奋点导入课程内容——青霉素,同时用简短的话语及时点出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职责,适时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深感自己作为未来的医护人员,所肩负的责任重大。

3 在新课的讲授中,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新课讲授阶段,笔者按照青霉素的理化性质、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讲解。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及时观察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反应,搜集学生在听课中传递出的信息,如是否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稳定性较差,是否有学生在教学中出现严重的分心现象等情况。所以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要全程观察学生,不能只顾自己“独白”而不顾学生的反应。教师应该适时有效地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反应,必要时可以把观察结果作为教师调整课堂教学的依据。

笔者在讲授青霉素的不良反应时,观察到了部分学生在上课20分钟后出现了倦怠现象。这时笔者有意识地提高音量说:“为减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使用青霉素前一定要作皮试”,并把课前准备好的皮试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每2人一组,根据皮试的操作要求,用生理盐水代替青霉素皮试液,给对方进行一次皮肤过敏试验操作。这时课堂上就出现了本堂课的第二次高潮。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有的学生跃跃欲试,但也有学生似乎害怕,不敢给对方做皮试,也不愿被对方做皮试。笔者及时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也理解学生此时的心理,就要求所有学生胆大心细,并鼓励他们一定会成功完成皮试操作。在进行知识讲授和课堂实践操作中,教师是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知识快速领悟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操作实践或者其他形式动手环节的时机,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了解他们的能力状况。

4 在新课的小结后,全面观察学生成就感的建立

在“青霉素”这一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完毕后,教师最后用5分钟进行小结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要对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再次强调,让学生对新课导入时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通过思考,并结合教师的讲授给出自己的答案。此时,教师要环视全班学生,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笔者发现这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否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教师有效判断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依据。学生自信的笑容和表现出获得知识后的成就感,就是对教师最好的回报。

善于观察的教师,是不会放过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任何一个细节的,这是一种智慧。当课堂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的时候,教师的这种智慧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任何一个反应都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流程,这使课堂更富有人文意义。教师要学会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对话[2]。课堂教学就是让教师走近学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透过课堂看学生,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的最佳平台。

[1]叶象权.药物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程振响,王一军.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引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G40-03

A

1671-1246(2010)06-0036-02

猜你喜欢

皮试青霉素药理学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我院头孢菌素皮试情况及经济学分析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基于个人数字助理的皮试信息核查功能优化
艺术药理学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急诊皮试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
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