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校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现状分析

2010-08-15金昌洙袁文丹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19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概论学时

金昌洙,柴 勇,袁文丹

(滨州医学院基础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我校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现状分析

金昌洙,柴 勇,袁文丹

(滨州医学院基础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现状;教学质量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供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使其了解医学全貌,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的必修课。其内容涵盖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药理学、遗传学10门课程。基础医学概论的优势在于对基础医学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1]。另外,由于学时缩短,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自2006年在非医学专业,如生物技术、信息管理、医学英语等专业开设此课程以来,至今已有近4年时间,为积极响应我校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号召,了解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现状,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近期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与学生和任课教师座谈的形式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 我校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现状

我校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一般在大一下半学期和大二上半学期开设,共152学时,分38周学习,每周4学时。多数学生认为此门课程的开设压缩了基础医学知识的内容,缩短了学时,让他们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另外,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授课教师的工作态度、整体素质、教风与教书育人及普通话满意度较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课程内容压缩、删减,造成一些知识的脱节,使知识原本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另外,由于部分授课教师学科观念较强,教师间缺乏沟通,从而给学生带来困惑。因此,如何整合教学内容是进行课程改革的难点。

(2)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医学法事、英语、公共事业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这些以文科生为主的专业,在学习过程中对医学的学习及接受能力较理科生差。从座谈会上了解到,学生对该门课程较感兴趣,但由于内容繁多、理解困难、与自身专业相关性低等原因,慢慢地对该门课程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

(3)教师和学生沟通不够。学生普遍反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味讲授理论,授课方式单调,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的差异,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课时安排不合理。前期修订教学计划时,考虑学生进行综合性实验一般需要3~4学时,因此,课程安排为每周4学时,但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课时过于集中,连续听课不但降低听课效果,而且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授课教师也认为集中授课加大了工作强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建议

2.1 成立专门的教学机构

由于课程开设时间短,不免有不足之处。鉴于此,经学校领导研究,我校于2009年5月成立基础医学概论教研室,隶属于基础学院,专门负责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教研室教师均从我校基础医学学科的一线教师中抽调。

2.2 优化教学内容,采用系统教学法

经过认真研究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以分器官系统教学,实施“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主线”的PBL教学法。首先,分器官系统教学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可以使授课内容更加生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并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其次,有利于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再次,有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及形成临床思维。

2.3 修订教学计划,突出专业针对性

针对我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特点,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以适应专业特点为原则,修订教学计划,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医学课程体系,尽量使教学内容体现专业针对性,以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或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学以致用。

2.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是基础医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逻辑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课程依据教学内容要求适当增加综合性实验和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比重,既体现内容的综合性,又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综合性。自主设计性实验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并作为学生期末考核的一部分。

2.5 选用和编写实用型教材

2005年8月,我校石增立教授主编的《基础医学概论》教材出版。该教材从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实际出发,尽量考虑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性,力求体现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语言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重点放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部分,同时兼顾基础医学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2]。至今,该教材在我校已使用4年多,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近期,我们将组织兄弟院校相关教师及我校一线教师对该教材进行改版,分系统编写,并尽快编写配套的实验教材和习题集。

2.6 成立课程改革研讨组,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

目前,以学院院长为组长、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和教研室教师为组员的课程改革研讨组,已经成功申报滨州医学院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立项重点项目“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内容的整合及应用研究”。另外,经学校推荐,“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正申报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势必会为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动力。

2.7 任课教师加强沟通和交流

任课教师在精通本学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加强与基础医学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通过沟通,有利于了解基础医学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另外,加强与国内、省内兄弟院校的沟通和交流,坚持“走出去,学回来”原则,积极借鉴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及时整合到我校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

2.8 重视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信息反馈

一方面,积极与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沟通,根据教学督导员和同行专家、教师的反馈评估意见,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与学生加强沟通,定期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和听取学生对该课程教学的认识和意见,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作用。

总之,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现代化。在医学教育领域,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医学课程改革方面已取得了很大成就,形成了多种课程模式,这对我国医学院校课程改革具有十分有益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对国内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目前,我校基础医学概论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要不断努力、探索、总结、改进,使其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1]樊小力.基础医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倪衡建,石增立.基础医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G420

B

1671-1246(2010)19-0053-02

注:本文为滨州医学院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重点项目(BYJYZ200902)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概论学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