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有效城市化问题浅析

2010-08-15向会斌

枣庄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新生代城市化

向会斌

(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新生代农民工有效城市化问题浅析

向会斌

(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作为当下产业工人的主力大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经济、社会和自我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快新生代农民工有效城市化的进程,就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扫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藩篱;强化社会管理,健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消除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新生代农民工也要加强自我主动学习,提高技能和综合素质。

新生代农民工;有效城市化①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大军引起了政府的特别关注,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1]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富士康悲剧”的发生再次警示企业、社会、国家需要更加关心和关爱年轻产业工人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和心理问题、表达人文关怀,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认识自我、管理自我的能力,以加强和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的效能。

一、相关概念界定

学者王春光在2001年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这一概念,他在研究的过程中把新生代农民工当作一个假设性的概念。[2](P63~P76)2003年罗霞、王春光对这一概念作了修正,他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一层含义是他们年龄在25周岁以下、于上世纪90年代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他们与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在社会阅历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另一层含义就是他们不是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因为他们毕竟不是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在外出的过程中出生和长大起来的,而是介于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过渡性的农村流动人口。”[3](P110)

新生代农民工有效城市化:狭义上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份上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权利并逐步实现“市民化”过程;广义上指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份地位、社会权利、价值观念、文化体系等方面向现代市民的全面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认知,适应,融入的过程。新生代农民工有效城市化,关键就在于这一群体资源替代,能力再造和社会资本重建,从而实现在新的经济社会系统中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问题现状

王春光、杨昕等学者曾用“半城市化”来描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结构中扮演着“半工半农,亦工亦农”的双重角色,表现出“城乡两栖”钟摆式的运动形态。从宏观视角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在经济、社会、自我等方面遇到种种壁垒和困惑,出现了城市化效能低下的现象。

(一)经济层面

良好的经济条件是新生代农民工有效城市化最核心的因素,时下,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方面主要面临着就业困惑以及劳动投入和收益报酬不均衡等问题。

1.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造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显性失业

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面临的一大困惑,这直接影响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效用和目标函数与老一代农民工的巨大差别,导致他们的劳动供给函数与用工单位的需求函数成反相关,据调查,“2009年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2816万人,比上年减少238万人,减少7.8%,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3282万人,比上年减少954万人,减少22.5%。”[4]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减少,是2009年下半年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人口红利对于我国有些“一线城市”来说不再是廉价资源。

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在自身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比老一代农民工要高,但是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就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的积累的速率不能有效地匹配城市化过程中产业升级的要求,使得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显性的失业工人,这样会造成了城市管理成本的增加。

2.劳动投入和收益报酬的不均衡性

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投入和收益的非均等性,造成“付出”和“回报”价值不等的剪刀差现象,调查显示“2009年,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外出农民工平均每个月工作26天,每周工作58.4小时。其中,每周工作时间多于《劳动法》规定的44小时的占89.8%。”[4]但是他们的“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4]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创造经济社会增长的比率与收益分享增速的非均衡性,即新生代农民工在为城市创造财富的同时,却未能实际的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这与“由人民创建,由人民共享”的新型城市发展观背道而驰。收入收益的低值和待遇不平等与城市生活成本的高昂的落差,进一步挤压了他们的物质精神追求,易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二)社会层面

作为一个经济要素流入到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在非经济领域遇到了种种社会壁垒,出现“经济接纳,社会拒入”的现象。

1.城乡二元分割体制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工造成“社会隔离”,制度的屏障使得他们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在宏观的社会结构中扮演着“半工半农,亦工亦农”的双重角色。因此,只有消除制度隔阂,才能实现其身份和职业的双重置换。

2.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缺失

由于我国现代社会福利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体制的不健全以及农民工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拥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比例仍比较低,为数不少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甚至还处在“真空”状态。2009年,从全国范围来看,“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7.6%、21.8%、12. 2%、3.9%和2.3%。”[4]

3.部分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歧视和行为上的排斥

对于城市市民来说,由于户籍制度而附着在其身份上的各种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致使他们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拥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从而使得为数不少的城市居民持有一种天然的心理优越感,在心理与行动上歧视和排斥新生代农民工。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认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扰乱了城市的社会治安,破坏了城市的生活环境,分占他们的资源。新生代农民工应该说是农民工群体中综合素质较高的人,也渴望得到社会尊重、认可与接纳,也有着与城市人交往的强烈意愿,这种城市居民对农民工包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性偏见”甚至“歧视”,实质是一种社会或群体不信任。这一道无形无影的心理沟壑,加深了城市居民与农民工两大群体之间的疏离感,产生“马赛克”般的群体分割,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居民也难以产生认同。

(三)自我层面

1.新生代农民工技能素质欠缺

在当下,不断整合、升级的社会产业需要匹配有高素质、高技能、强体力、有思想的新生代农民工,但是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在市场投放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相对老一代农民工而言,具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素质,但还欠缺,从2009年外出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情况看“51.1%的外出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4]劳动素养培育深度不够,不能有效的适应市场的需求。这也是新生代农民工有效城市化的障碍之一。

2.新生代农民工多元化的价值观,掺杂着不良的价值取向

与老一代农民工明显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意识、权利意识、自我发展意识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在现代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以及社会亚文化的驱动使得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滋生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价值观,这种不健康的价值取向会产生消极的导向作用。

三、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有效城市化的对策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与之相伴的农民工群体在可预见的将来还将长期存在,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有效城市化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从本质上解决“三农”问题,也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从政府、社会、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等几个方面统筹考虑。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扫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藩篱

“制度是一个群体获取资源,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农民工并非盲流,他们是否到城市就业生活,是否愿意在城市定居成为市民,基于现存制度能不能为他们提供较大利益的理性考虑。”[5](P17)在与农民工利益相关的社会制度设计上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这个群体的利益诉求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和创新,逐步消除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和制度性障碍。

在现行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行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化管理;二是我国的户籍制度下的城市户口被人为的赋予了太多的“附加值”,其常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权利挂钩。鉴于此,政府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弱化,剥离,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功能,逐步形成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制度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可根据我国的国情“先试点,再推行”,同时完善城镇、城市的基础设施,有步骤的取消户籍制度,以逐步达到将新生代农民工深度城市化的目标。

(二)政府应强化社会管理,健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理应得到和享受城市公共服务,政府应强化社会管理,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多数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推崇经济指数的增长的“GD P崇拜”。而忽视了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的均等化。

政府应转变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积极采取政策措施消除就业与用工制度上的差异,实行同工同酬,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特别是子女教育问题。另外,政府应当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发挥主体作用,充分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特点和现实需要,以劳动关系为参照标准,采取分类分步的保障办法,优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目前最迫切的需要和最突出的问题,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问题纳入当地的年度城市经济发展规划中,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安居和就业问题,逐步有序地构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的效度。

(三)用人单位应切实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企业作为新生代农民工活动的重要载体,企业应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生活状态和心理精神动向,应该认识到员工的发展成才与企业的效益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加强员工综合素质的建设,特别加强员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素质建设。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改善管理,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员工的生产生活,组织开展员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注意加强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力度,积极关注他们生活、生理,情感状况,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广大员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企业应加强对员工人文关怀,避免“富士康悲剧”再次重演。

(四)城市应改变转变观念,接纳新生代农民工

城市居民应改变对农民工持有的刻板印象。社会心理学认为,“刻板印象(sterotyp es)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具有什么特征而持有的观点。”[6](P183)由于城市居民总认为农民工老土、低俗、不讲卫生等,对农民工持有“刻板印象“而从心理和行动上歧视和排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民应转变观念和心态,要认识到为相当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上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已发生了很大转变,新生代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应该享受城市发展的现代文明。新生代农民工同时也希望得到同质群体的接纳,也迫切希望得到城市主流文化的认同,城市居民应以宽广的胸襟接纳这些“准市民”,要认识到他们最终也会成为真正的城市人。

(五)新生代农民工要加强自我主动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

新生代农民工不仅要关心自己的“钱途”,更要着重关注自己的“前途”。新生代农民工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主动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充电”,根据工作的状况自我心理调试,积极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满腔热情对待生活,要学法、懂法、增强自己的维权意识,能够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正常的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1]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1/31/content_1524372.htm.2010-01-31.

[2]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

[3]罗霞,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动选择[J].浙江社会科学,2003,(1).

[4]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http://www.stats.gov.cn/tjfx/fxbg/t20100319_402628281.htm, 2010-03-19.

[5]李根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2).

[6][美]S.E.Taylor等著,谢晓非等译.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Abstract:As amajor enforce of contemporary industry,the new generation peasant Workers in cities are encountering many difficulties ineconomical,social,and ego problems.In order to solve them,and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the urbanization,we must further reform the domicile system,absolutely abolish duality domicile system in both city and country,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society and make the system more sound.What’s more,we should build enterprise culture based on people,and sweep city people’s discrimination on farmer-workers.Finally,the new generation peasant Workersal so need more self-study and enhance their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words:the new generation peasant Workers;effective urbanization

Comments On the Effective Urbaniz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Peasant Workers

X IANG Hui-bin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3,China)

C912.8

A

1004-7077(2010)04-0113-04

2010-06-09

向会斌(1985-),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长江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成文]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新生代城市化
基于轨迹数据的城市居民出行活动规律提取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经历中断行为探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自发性体育组织参与对城市居民社区信任的影响——基于乌鲁木齐市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