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的30例
2010-08-15汪建峰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245000
汪建峰 方 玲 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245000)
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的30例
汪建峰 方 玲 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245000)
目的 讨论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颌面部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摄X线片,观察骨折对位愈合情况及咬合关系。结果 3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良好,3个月后骨折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张闭口功能正常。结论 坚固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颌面部骨折具有相对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坚固内固定术;颌面部骨折;微型钢板
颌面部位置突出,外伤后易发骨折。近年来,颌面部骨折有增加的趋势。该部位骨折后严重影响颌面外形和语言、咀嚼、吞咽、呼吸甚至视力等重要功能,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我科自2003~2009年间对3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4岁。交通事故19例,跌落伤9例,打击伤2例。下颌正中骨折8例,体部6例,角部6例,升支及髁状突2例,上颌骨6例,颧骨、颧弓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20例。
1.2 材料 所选用的钛板为上海新陆公司提供美国Osteomed钛板,厚0.8~1mm,2~8孔不等,有直条形、弧形、Y、L形等。螺钉直径1.5~2mm,长度5~9mm。
1.3 方法 上颌骨骨折用口腔前庭切口向上分离骨膜达骨折处,骨折复位后安置钛板;颧骨骨折采用下睑缘下3mm处切口,可视具体情况向外眦弧线延长。下颌骨正中及颏孔前方骨折多采用下颌前庭沟切口(开放性骨折多从原伤口进入)。下颌体、角部骨折采用下颌骨下缘1.5cm皮肤切口,清理断端间小游离碎骨片及血凝块,进一步手法准确复位,避开牙根尖及下颌管,在下颌骨下缘上方及(或)下缘处分别安置适宜形状的2~6孔钛板,用电钻钻孔,安置螺钉并用配套螺丝刀旋入。颌骨骨折术前咬合紊乱明显需先行颌间弹性牵引,等咬合关系正常后手术。骨折移位不明显者通过术中手法复位一般可获得正常的咬合关系。术后注意检查咬合关系,不正常者行颌间牵引及(或)头颏弹性绷带固定1~2周。术后2周行张口训练,3月复诊摄X光片。
2 结果
本组30例患者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X线片示骨折对位线良好。28例咬合关系正常,2例出现轻度的咬合错乱,经颌间牵引1~3周后恢复正常。3个月后复查摄X光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张口度正常。颧骨骨折患者面部外形正常。
3 讨论
坚固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颌面部骨折的治疗今年来已日趋成熟,开展亦较广泛,与以往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此术不需特殊昂贵的设备,技术较易掌握,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效果可靠。术后患者可作早期张口训练,避免关节僵直。传统的颌骨骨折治疗采用闭合复位辅以颌间牵引固定或开放复位钢丝内固定,虽然这些方法材料简单易掌握,费用低廉,但颌间结扎及头颏绷带固定需4周左右,影响患者营养摄取与说话,限制咀嚼功能而造成骨质疏松,且易造成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同时影响口腔卫生,增加口内创口感染机会[1]。单靠颌间结扎,骨折断端的稳定性较差,骨折一期愈合的可靠性不能保证。对于多发性骨折、上下颌骨同时骨折,单纯应用钢丝结扎内固定,往往由于稳定性不够,而使骨折愈合过程中发生移位,不仅愈合时间延长也有可能造成错位愈合。另外钢丝结扎固定术钢丝多需穿透颌骨两侧骨皮质,损伤较大,且易发生排斥反应致使创口感染。克氏针钻孔定位固定,在治疗期间患者外形差,相对易感染,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2]。此术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微型钛板重量轻,尺寸薄,螺钉只需穿透单面骨皮质,损伤小,固定后能达到骨折断端的三维稳定性。其组织相容性好,耐腐蚀,术后不用二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开支。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排斥反应,最长观察6年,骨折处无不适症状。
术中用电钻制备螺钉钉道,钻头选用与螺钉粗细相同。钻孔适宜同时用注射器喷水冷却,避免局部温度增高引起骨细胞坏死,影响螺钉与骨组织的相容性和稳定性,钉道深度只需穿透骨皮质即可,方向宜尽量垂直。但对于骨折复位后断端间仍有较小间隙时,钻孔方向可向骨折线倾斜15~25度左右,这样在旋入螺钉的同时可促使骨折端向骨折线处移位,使折端紧密接触,有利于骨折完全精确复位及早期愈合。有报道如果骨断端有大于0.8mm间隙,不会出现接触结合,而产生由纤维组织、血管成分参与的间隙愈合[3]。安放螺钉后不可立即一次性拧紧,待固定完成后再次检查骨折是否准确复位后再将所有螺钉完全紧固。
颧上颌缝骨折伴眶下壁骨折患者,一般均有眶下神经操作症状。我们采用下睑缘下3mm皮肤皱折处切口,复位骨折端,清除游离小碎骨片,解除眶下神经压迫后,将钛板弯制成合适弧形安置在眶下壁处固定。术中注意保护眼球。
坚固内固定与消灭死腔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的措施[1]。术后抗菌素的应用时必须的,但感染的防治绝不能完全依赖抗生素。本组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除术中的严格无菌操作,彻底冲洗术创,严密止血,仔细缝合等手术基本原则外,放置橡皮引流条,术后视切口渗出情况24~48h拔除。所有患者术后均绷带加压包扎一周左右。在限制张闭口运动,固定骨折的同时,适当的压力可以消除创口内空腔,有利于止血和创口愈合。
颌骨骨折的正确复位,必须表现在正常咬合关系的恢复。术前骨折端移位明显者需颌间牵引1~3d,等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后手术,术后可继续牵引一周左右,粉碎性或多发性骨折术后可适当延长颌间固定时间。对骨折移位不明显或乳牙列牙齿松动术前无法行颌间牵引者,均在术中行手术复位后手术固定,术后头颏绷带或颅颌弹性绷带固定一周,限制张口运动。有3例术后发现下颌中线稍偏,磨牙区接触不良,行颌间牵引2~3周后咬合关系基本恢复。
[1] 谢志坚,葛魏立,王慧明,等.口内切口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评价[J].口腔医学,2003,23(1):39-40.
[2] 彭贵平,胡静,王大章,等.颌面骨折错位愈合所致牙颌面畸形的正畸外科治疗[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8,2(1):45-46.
[3] 田卫东,李声威.面中部骨折手术治疗及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1999,17(2):136-139.
10.3969/j.issn.1672-2779.2010.22.083
1672-2779(2010)-22-0098-02
201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