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并非一定来自巧合——漫谈习作与生活的关系
2010-08-15浙江毛继华
浙江 毛继华
机缘并非一定来自巧合
——漫谈习作与生活的关系
浙江 毛继华
大课间活动时,天阴阴的,像得了重感冒,我们规规矩矩地做着操,平静如旧。突然,阳光刺穿了云层,瞬间给大地撒上了一层碎金。操场上明晃晃的,暖洋洋的。学生的心情似乎一下子也染上了阳光,一片惊呼后个个咧着嘴笑起来。可刚惊叹了几句,倏地,太阳又隐没了,天色立刻黯淡了下来,“噢——”学生间又是一阵低呼。太阳就这么时隐时现,孩子们满脸兴奋,仰着头观察,你瞧我,我看你,笑着议论着这奇怪的天气。
看到这个场景,我不禁一阵暗喜,因为这可是上好的作文题材,得好好收集这难得的“米”来下锅。
训练一结束,我便迫不及待地来了个小采访,趁热打铁——说说天气的趣,展开想象,试着用用修辞手法来说明。
孩子们争先恐后,侃侃而谈。
有的说,太阳是在做游戏,一下躲进云里,一下又探出脑袋。
有的说,太阳像是盏年久坏掉的灯,忽明忽暗的。
有的说,太阳是支银色的大画笔,云朵是那橡皮擦,太阳画一笔,淘气的云就擦一笔。
有的说,天空是一扇巨大的窗,一下打开变亮了,一下合上又暗了。
有的说,太阳得了眼病,动不动眨眼睛。
…………
接着,又让学生说说不同天色下,景物的趣,人们的趣。
孩子们同样绘声绘色地描述着。眉飞色舞的样子,哪有平日抓耳挠腮挤“牙膏”的苦涩?
当下,我们就布置学生写了一篇关于天气的日记。我也和学生一起写了这篇日记,比比赛赛看谁写得更生动。日记,完成速度出奇的快。我把自己的下水文和各个作文小组交流,讲评修改,大家都觉得自己日记写得好,也顺便大大表扬了我的作文。学生颇有点沾沾自喜,都说要打好,发到我邮箱里。的确,每篇日记充满了童真与童趣,流淌着快乐的心情,十分赏心悦目。于是,当天的家庭作业便是打文章,发邮件。
这次习作,孩子们可谓乐在其中。
这次习作看起来是机缘巧合:学生被天的变化所吸引,自然而然产生观察的兴趣,于是全身心地投入于这场太阳的游戏中。教师抓住这个契机,让他们追忆,描绘画面。在交流中,学生的情感再次得以升华,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于是,跟阳光一样灿烂的文章就这么诞生了。
但从本质来看: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只有留心观察,捕捉生活的瞬间,慧眼识“米”,细心收“米”,习作才能成为“有米之炊”,习作的乐趣才会溢满笔端。
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与作文是双向互动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转化为学生的认识,再由学生的认识、情感、观念转化为文字的表现形式。通过积累与创作的双重转化,生活融入了作文,作文再现了生活。学生也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观察、体验并有所感悟,才能使作文的题材库存充裕,才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自觉观察,有意积累,主动体验,带领学生走进“心手如一”挥洒自如的自由王国。
1.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他们却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教师要让学生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在他们眼前一天天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而他们更是这个变化中的小主人。教师需引导学生多看勤听,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充实习作材料库。首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那春天的雨丝,夏夜的星空,秋日的碧空,冬天的银雪……无一不能触发学生的灵感。当学生置身于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时,正是教师引导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并积累素材的好契机。其实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会生活,可以广纳信息。社会生活包罗万象,身边平常的一些人或事:生日会,搬家,开张……都是习作的好材料。
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迸发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一般采取定向观察和机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所谓定向观察,就是预先确定了范围和目标,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要求地进行观察。这种观察,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讲明观察时应注意的问题,比如在写《太阳游戏》一文时,学生不知不觉已经采用了随机观察的方法,发现了一些天气的变化。进行写作时,教师又要求学生按照变化的顺序表达,并且告诉学生由看到每一部分时想开去,想到了什么,就指导学生把观察所获得的材料整合后,写成文章。
2.激活创造,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体验是赋予学生抒发真情实感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从客观现实中获取了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可以通过小实验、小制作,可以通过泥塑、表演、歌唱等方式把孩子在生活中领略到的事物的美好形象表现出来,激活学生的记忆,启迪学生的联想,拓宽学生的思路。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之变得乐写,爱写。同时,也充实了作文的内涵,让作文真正成为美的载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使学生心灵手巧,兴趣盎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踏青”、“寻找识别草药”、“小记者”、“社区活动日”、“一日调查员”等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贴近生活,使他们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的美丽和投身其间的乐趣,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吸取更多的感性材料。
3.与生同行,发掘作文的快乐
(1)引导学生学会倾吐
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想象,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语文课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所以,在表达过程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展开想象,才有了那么多的奇思妙想。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就要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2)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下水”
学龄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的说话和作文模仿能力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从模仿开始到独立说话和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个整体设计中,从说到写,仿导结合,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根据训练目标提供例文外,还可以对具体的写作方法进行指导。这节作文课,老师也写了下水文,不过,是和学生一起进行的,学生对这种方式感到很新鲜,因为是竞赛,所以写得比平时都认真。讲评时,也能中肯地提出老师作文中的优缺点。
教师当好了引路人,做好了激活者,成为同行人。那么,也许不再有作文猛于虎,谈文色变;不再面对文题一筹莫展,笔重万钧难落下;不再有陈年旧饭一炒再炒,寡淡无趣又无味;不再有众人一词,千篇一律。有的,将是孩子们手中一枝欢快的笔,一份停落心头的愉悦。
机缘有时来自巧合,但巧合并非一定会产生机缘。只有牢牢与生活结合,写作的机缘才会不断地出现。
浙江省衢州市新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