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探析

2010-08-15刘凤娟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政治思想

刘凤娟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我们知道,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然而近年来,国内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一定程度上淡化意识形态的倾向。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各领风骚,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确立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如何在众多的选择中保持住坚定的政治信仰,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也就需要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做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探索。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是意识形态的功能。认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没有必要。我们认为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之间是存在着统一性,但是也存在着差别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统一性

首先,内容上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意识形态性,它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统治阶级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灌输和传播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工具,其目的就是要使社会全体成员接受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以达到社会稳定与和谐的目的。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社会科学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则是意识形态内容的具体化,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教育对象的实际确定的,主要包括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创造观和健康心理教育等七个方面。[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在内容上是一致的。

其次,目标上的一致性。意识形态是除暴力斗争以外巩固和夺取国家政权的一个重要形式。毛泽东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的,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的”[2]。做意识形态工作,其根本目标就是要夺取、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高度统一和一致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的综合教育实践”。[3]“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的政治目标就是夺取、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因此,二者在目标上是高度统一和一致的。

其三,价值上的一致性。意识形态的价值就是凝聚、振奋一个主权国家全体公民的爱国主义热情与民族主义激情,它往往是以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来使公民确信其目标和行为是合理的、正义的,以减少国内其他阶层、团体的抵制和反对,尽量争取社会的普遍赞同,从而一致对外。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政治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动员与激励的形式,它与意识形态相互影响和作用,共同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并最终服务于国家和民族利益。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差异性

首先,主体上的差别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体,也就是所说的“双主体”。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设计者、组织者和主导者,他们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传递给教育对象,通过内化和外化,引导教育对象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而受教育者也不是被动的接受,在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体。而意识形态的主体则是政党组织和政府的职能部门,它们把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传输给社会公众,社会公众只能无选择地接受这种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

其次,客体上的差别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教育主体的行为对象,具体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另一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要素——教育环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有两类,即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人和物态的教育资料。意识形态的客体,既包括整个国家的所有公众,又包括超越国界的他国公民,对国内的社会公众而言,他们对自己所接触、听阅的政府言论没有选择的余地,意识形态的宣传纯粹是个政治问题。

第三,环境上的差别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创造的对人的思想情感产生激励,鼓舞和促进作用的环境。意识形态环境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宽广得多,它不仅包括国内环境,还包括国际环境,意识形态在国际环境中的斗争更为激烈,残酷。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面对国内环境。

二、意识形态的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一)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分析

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意识形态的批判功能和意识形态的引导功能。由于组成社会的个人的价值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不一样,相互间就会产生冲突。而意识形态可以起到整合人们思想的作用,让广大民众认可主流意识形态,不至于在各种各样的价值追求中迷失自我,意识形态能到到团结人心的作用。除此之外,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社会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使目前多元的社会不至于在冲突中分崩离析,陷入混乱的状态。而作为思想观念体系的意识形态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它能使整个民族、阶级、集团在思想上保持一致,从而有效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意识形态又具有批判性。全球化时代,多种意识形态的并存是必然的现象,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碰撞也是常有之事。每一个国家要想在发展中壮大自己,就必然会在世界上弘扬自己的意识形态。要想让意识形态在争辩中显示其科学合理性,只有不断地吸纳其他意识形态中包含的真理颗粒,发展壮大自己,以此来感召民众,才能使民众自觉自愿的接受其理论的指导,并转化为实践的力量。而不是强制性的把自己的意识形态硬性的让人们接受,那样的意识形态是不会有什么吸引力与凝聚力的。意识形态的引导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来引导社会民众树立理想信念。作为社会理想或人类理想的意识形态,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确定价值方向,引导人们去实现更加美好的社会远景,从而激励人们去努力争取。不包含社会理想的意识形态是不会有什么吸引力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

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功能早已被人公认。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到,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如果离开了意识形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就不成其为思想政治教育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以此来指导和规范受教育者的行为。也就是说对受教育者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使意识形态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可,达到意识形态在受教育者自身的内化状态,从而达到社会的整合,维护统治阶级的合法统治。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媒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使受众能够消化主流意识形态,从而引导自己的人生。除此之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及时反馈主流意识形态在受众中产生的问题,以便于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及时更新,不断的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免疫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然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在发挥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遇到很多的现实问题。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只有保证统一的价值取向,才会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如果出现多种意识形态并存的现象,受教育者就会产生价值混乱,进而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在受众心中的地位。另外,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西方社会利用便捷的互联网宣传自己的意识形态,在多种意识形态并存的今天,我们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全盘的否定,而应该批判性的接受,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吸收西方合理的先进的因子,对那些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要进行严厉的批判,进而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2、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以外还具有非意识形态的功能。如果说思想政治育的意识形态功能更多地糅合了政治、阶级的属性在里面,它有明确的阶级指向性,其价值目的就在于为统治阶级服务。那么它的非意识形态性恰恰是指“它的非阶级性、普遍性的一面,它可以为一切社会中的所有人的发展服务,其作用是维系一个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4]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工具性功能和价值性功能,其中工具性功能属于非意识形态功能,价值性功能既包含意识形态功能也包含非意识形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功能,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非阶级性、社会性的一面而言的,即“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提高受教育者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有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整个社会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的进步,并以此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的作用。”[5]虽然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功能处于从属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增多,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功能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功能主要表现在它的生态价值和个人发展价值。

在环境问题成为全世界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时,如何来改善我们所居住的生存环境,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指“基于‘生态的价值’之上,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而体现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的意义关系。”[6]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让受教者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进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让人们从“工业人”的状态转入“生态人”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一种助推器的作用。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功能还表现在促进个人价值发展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功能的发挥,这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人的主体性的同时,能够唤醒人的主体性意识,激发人的内在需求,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功能,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思考

虽然我们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其非意识形体功能。但是在新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得挑战,我们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更应该强化其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功能的一面。不仅如此,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我们也不能固守以前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管是在教育方式还是教育内容方面都应该做一些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多元意识形态的结合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味的宣传马克思主流意识形态,而提到其他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就避而不谈,甚至是产生敌视心理,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不加分析的一味的批判,这样做并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更好的效果。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我们认为只宣传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也是不可能的,而是应该理清各种社会思潮背后的利益关系通过利益分析,才能弄明白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相互关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有制约机制,对一些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我们要毫不留情的批判,不能让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发生动摇。这其实就是一个“度”的把握,其底限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不能混乱。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要想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多的应该让人们认识到其科学合理性,而不应该让人们强制的接受。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也要承认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主流是多元化中的主流,多元化是建立在主流单一基础上的多元化。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别的意识形态不合我意,就拒绝社会意识的多元化存在。当然也不能因为社会意识的多元化,就放弃我们的主流立场。我们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不能仅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纲领,也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在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比分析中更能显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优越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意识形态保持一定的张力

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大家就会想到它是宣传意识形态的工具。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宣扬主流意识形态,这正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如果没有了意识形态功能,那思想政治教育就不成其思想政治教育了,但是我们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单纯的看成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其学科本身的独特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一系列概念、范畴和原理作为支撑的,包括规范和原则在内的,并按照一定的科学思想和逻辑方法建构起来的知识系统,而且还是由一批专职人员长期进行教学与研究的学术工作机制。[7]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单纯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实践问题,而应该是教给学生一种认知情感,正如当代英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彼得斯所强调的:“一个具有理性道德的人,能够理解道德的基本原则,认识到它们与较低层次的社会规则的关系,对道德实践的具体情形有着良好的判断能力,并且善于把原则运用于特定的生活情形之中。”[8]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之间要保持一定得张力,而不是仅仅看成是一种宣传工具,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会被广大的师生接受,才会更具有生命力。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

当前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各种意识形态在一起,在互联网上争夺受众,二者之间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如果马克思主义的网络阵地狭小,人们就很难从网上得到相应的信息,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和引导也就更难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不管是理论研究机构,还是地方各级政府和高等院校,都应该自觉担当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任。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在网站特色上下功夫,我们的宣传内容不能千篇一律,要突出特色这样才能够有吸引力。在宣传方式上更要灵活机动,切忌说教式的语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更要把好关,因为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更多,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网络定位,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另外,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参与度,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趋势加强以及网络科技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外部环境给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要保持住自身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优势,只有转变方式和方法,与时俱进,才能在多元文化冲突的今天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

[1][法]L·阿尔都塞著.保卫马克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P347.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 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P449.

[4]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6]万光侠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7.

[7]萧成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建设的几个问题[J].现代大学教育,2007(2)

[8]彼得斯.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30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