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氰化物中毒的抢救体会

2010-08-15陈中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6期
关键词:误服硫代硫酸钠口唇

陈中慧

氰化物是一种含有氰酸离子(CN-)的剧毒药物,小儿常因误服而中毒。本病起病急,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抢救,短时间内可引起中毒死亡。我科自2007年元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26例氰化物中毒患儿,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6例均系误服氰化钾作毒饵的毒狗药(闹狗蛋)而中毒,其中3例系家中老人误当糖丸让小孩食用,另23例系毒物存放不当被小儿误服;男16例,女10例;最小者1岁2月,最大者3岁;发病时间5~30 min。

1.2 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18例;呼吸困难、口唇呈鲜红色23例,口唇发绀3例;心率增快19例;昏迷、抽搐8例;双侧瞳孔散大15例;2例入院时呼吸、心跳骤停。

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增高24例;心肌酶增高18例,肝功能异常19例;血气分析均提示不同程度高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病例伴有低氧血症。

1.4 诊断 氰化物中毒病情凶险,氰化物分析方法复杂,医院不能常规检查,若等待毒物鉴定易延误抢救时机,造成患儿死亡或致残。本病的诊断可依靠以下几点:(1)有确切的误服氰化物病史,呼出气体有苦杏仁味;(2)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瞳孔散大、口唇是鲜红色、抽搐、昏迷;(3)白细胞增高、低氧血症、高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多脏器损伤等;(4)用特效解毒药(亚甲蓝、硫代硫酸钠)诊断性治疗有效。具备第(1)加(2)、(3)、(4)任何一项即可诊断[1]。

2 抢救措施

2.1 急救处理 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开放呼吸道、吸氧治疗,对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给予机械通气维持呼吸。

2.2 解毒剂应用[2]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①每次20%硫代硫酸钠(0.25 g/kg),10 min内注射完,如症状未改善,30~60 min重复注射半量或全量;②每次1%亚甲蓝(10 mg/kg),加入10%葡萄糖20~40 ml静脉注射。

2.3 清除残留毒物和促进体内毒物排泄 除8例昏迷、抽搐及2例呼吸心跳骤停外,其余均给予温盐水洗胃,以防止毒物继续吸收。

2.4 支持治疗 昏迷抽搐者,给予地西泮每次(0.3~0.5 mg/kg)缓慢静脉注射止惊,给予20%甘露醇每次(0.25~0.5 g/kg)和大剂量地塞米松每次(0.5~1 mg/kg)防治脑水肿;酸中毒患儿给予适量1.4%碳酸氢钠治疗。

2.5 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抽搐患儿给予牙垫防止舌咬伤;采取右侧斜坡位,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 治疗结果

26例患儿,死亡2例,放弃1例,其余均完全康复。

4 讨论

近来年,一些人非法应用氰化钾制成毒狗药出售,由于外观极像糖丸,易造成小儿误服中毒。氰化物接触和误服史极为重要,对有误服毒物病史的小儿,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内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口唇鲜红色、昏迷、惊厥、瞳孔散大等临床表现者,应立即想到氰化物中毒的可能,要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可用特效解毒药(如亚甲蓝、硫代硫酸钠)作诊断性治疗,以免延误抢救时机。由于体内所有组织中都含有细胞色素氧化酶,故均有可能受到影响,而首当其冲的是高度依赖ATP和氧供求量大的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故首先受累,尤以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为甚,先兴奋后抑制,呼吸麻痹是氰化物中毒的最严重表现[3,4]。CN-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结合是可逆的,如果中毒者在短时间内得到合理抢救,将CN-分离或破坏,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力仍能恢复正常。亚甲蓝进入人体后,可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再与CN-结合,使被抑制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恢复,恢复细胞呼吸;而硫代硫酸钠和亚甲蓝中含有的硫原子与CN-在硫氰酸酶的作用下,可转化成无毒的硫化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从而起到解毒作用[1]。因此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剧毒药物管理,告知家长加强小儿监管,教育小孩勿随意捡拾食物吃,以防小儿误食中毒。

[1]郝喜兰,刘钢,王静,等.氰化物中毒9例,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0):648.

[2]胡亚美,红载芳.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18-2422.

[3]张文武.急诊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55-658.

[4]王汉斌,牛文凯,刘晓玲.急性氰化物中毒的现状.中国全科医生,2009,12(10B):1882-1884.

猜你喜欢

误服硫代硫酸钠口唇
皮肤镜在鉴别口唇静脉湖和口唇黑子中的应用
冰糖葫芦
硫代硫酸钠配置时的析硫现象对磷生铁测磷含量的影响
在学校误服化学试剂,究竟谁的错?
硫代硫酸钠和聚羧酸减水剂复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某红土型氧化金矿采用硫代硫酸盐浸出试验研究
中国美貌汉族女性口唇特征的测量
误服药物不少见 积极自救与互救
90例儿童误服原因分析
炎琥宁联合硫代硫酸钠治疗湿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