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垃圾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论证

2010-08-15王本辉王丽丽

科技传播 2010年15期
关键词:沥液膜分离填埋场

王本辉,梅 岩,王丽丽,史 琦,张 宁,高 洋

1.北京中环世纪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分公司,辽宁沈阳 110001

2.辽宁省人防质量监督站,辽宁沈阳 110032

生活垃圾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论证

王本辉1,梅 岩1,王丽丽1,史 琦1,张 宁1,高 洋2

1.北京中环世纪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分公司,辽宁沈阳 110001

2.辽宁省人防质量监督站,辽宁沈阳 110032

垃圾渗沥液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危害的严重性,产生的渗沥液若不加处理,不仅产生臭味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一旦泄露,就将污染周围地下水及土壤,并且这种污染是持续性的, 后患无穷。

渗沥液;水质;水量

1 渗沥液水质分析

沈阳市某大型垃圾填埋场于2003年10月份投入使用, 渗沥液监测从2004年1月开始连续监测5个月,其原因分析如下:

由于沈阳市某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时间短,又逢枯水期,渗沥液产量低,集液池中渗沥液是垃圾在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并聚集在作业区内地势洼处,由于冬季温度低而没渗透到填埋场底部。随着时间的延续,集液池内的渗沥液暴露在大气中的面积逐渐加大,停留时间变长,渗沥液达到降解,污染指标降低。4月下旬以后随着沈阳市气温的升高,集液池中渗沥液全部渗透到填埋场底部,而集液井中渗沥液是在重力作用下将填埋场底部渗沥液导流而来,集液池内渗沥液流入集液井,使集液井内水质的污染指标明显上升,由于沈阳市某大型垃圾填埋场运行时间短,渗沥液水质检测不能反应出渗沥液的变化规律,渗沥液水质变化有待于以后连续监测。

2 渗沥液产量的预测

垃圾渗沥液来源于于3个方面:1)垃圾本身所含的水份;2)垃圾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的水;3)各种途径进入填埋场的水(雨水、洗车水、生活用水)。

降水对填埋场的渗沥液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不仅受到径流、蒸发的影响,而且表面覆土的压实密度、汇水面积、地表坡度、植被状况、降水频率等都对渗入量有直接的影响。由于降水量、降水频率是随机的,因此要确切预测渗沥液产生量是很难的。

3 渗沥液产量的控制

卫生填埋场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阻断垃圾渗沥液同环境的联系,主要措施就是建造渗沥液控制系统。渗沥液控制系统包括防渗系统、收集系统、处理系统、排放及其他控制系统。目前国内外的渗沥液控制系统设计建设方法各有不同,要考虑技术、安全、经济等多种因素。

垃圾本身含水不会产生大量的渗沥液,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才是渗沥液的主要来源,我们的目标减少渗沥液的产生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地表水导排。控制填埋场区内外地表径流,可以有效地减少渗沥液产生量,主要是设置环场雨水边沟、截洪沟、导流坝等防洪排水系统。

2)地下径流导排。地下径流导排系统在大多数垃圾卫生填埋场中都没有设置。北京六里屯填埋场由于填埋区坑底处于地下水位线以下很多,所以特别设置了地下水导排系统。还有一些填埋场在周围设有降水井。

3)地表渗水导排。地表渗水导排是指最终封场覆盖层内设置的排出地表渗水的防渗层,与场底防渗层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续不透水层,将垃圾堆体与外界环境隔开,从而达到防止地下水。

4)运行工艺控制。重视临时覆盖的作用,尽量缩小填埋作业面,并使垃圾在尽可能小的面积内尽快达到要求的高度,进行临时覆盖。以形成的作业面可以形成一定的坡向,覆盖相对清洁的覆盖材料,降水可以通过这样的坡面流入雨水边沟(或汇集到一起通过泵抽出),这样就减少了渗沥液的产生。

4 渗滤液处理工艺的选择

4.1 物化法

物化法一般是作为生化法处理的预处理工艺,以减轻生化法处理的负荷;或作为生化法处理的后续保证工艺,以确保最后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常用的物化法有混凝沉淀、气浮法、氨吹脱、膜分离等。

4.1.1 氨吹脱

与城市污水相比,垃圾渗沥液的氨氮浓度高出数十至百倍。由于高浓度的氨氮对生物处理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也会造成渗沥液中C/N比失调,生物脱氮难以进行,导致最终出水难以达标排放。所以在高氨氮浓度渗沥液处理工艺流程中,一般采用先氨吹脱,再进行生物处理的工艺流程。吹脱是以曝气的物理方式使游离氨从水中逸出,以降低渗沥液中氨氮浓度。目前氨吹脱的主要形式有曝气池、吹脱塔和精馏塔,国内用得最多的是前两种形式。曝气池吹脱法由于气液接触面积小,吹脱效率低,不适用于高氨氮渗沥液的处理。

4.1.2 膜分离方法

膜技术是利用隔膜是溶质或微粒分离的一种水处理方法。膜分离技术的特点是:在膜分离过程中,不发生相变化,能量的转化效率高;一般不需要投加其他物质,可节省原材料和化学药品;膜分离过程中,分离和浓缩同时进行,污染物质可以被有效分离;根据膜分离的选择投过性和膜孔径的大小,可将不同粒径的物质分开,从而使处理后的渗沥液达到不同的排放标准;膜分离过程可以在常温下进行,受当地气候条件限制很小;膜分离适应性强,维护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在渗沥液的处理中,膜分离技术主要为反渗透和超滤。

4.2 生化法

4.2.1 厌氧生物处理法

厌氧生物法处理是在没有氧的情况下,以厌氧微生物为主,对有机物进行降解、稳定的处理方法。在厌氧反应过程中,复杂的有机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稳定的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其主要产物为CH4。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一般可以分为4个阶段即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厌氧生物法处理方法的具体技术和反应器种类有很多种,但已应用于渗沥液处理的主要有上流式厌氧滤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滤器,其中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简称UASB。

4.2.2 好氧生物处理法

渗沥液的好氧生物处理,是好氧微生物在溶解氧存在下,利用水中的胶体状,溶解性的有机物作为营养源,使之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以低能位的无机物稳定下来,达到无害化要求。好氧生物处理方法的具体技术应用于渗沥液处理的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好氧稳定塘、氧化沟、A/O、SBR、CASS等,5年前,我国南方渗沥液处理应用比较多的是好氧稳定塘、氧化沟、A/O处理工艺,进几年SBR、CASS处理工艺应用比较普遍。

[1]赵由才,朱青山.“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技术与管理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9.

[2]沈东升.生活垃圾填埋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3]张望军,王国生.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J].重庆环境科学,1995,17(2):44-47.

[4]李国建,等.城市垃圾处理工程[M].科学出版社.

[5]张瑞明,等.污水回喷法处理垃圾填埋渗滤液[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8,20(4):23-25.

[6]陶涛,袁居新,刘文峰,等.中山市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工艺技术改造方案[J].环境卫生工程,2000,8(3):101-10.

X7

A

1674-6708(2010)24-0129-02

猜你喜欢

沥液膜分离填埋场
多功能区固废填埋场建设案例分析
新型GCL复合垂直防渗技术及其在填埋场的应用
探析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
化香树果序多酚膜分离的动力学研究
垃圾焚烧厂渗沥液回喷处理技术的实炉应用
共填埋技术改善垃圾渗沥液水质特性研究*
垃圾发电厂渗沥液处理工艺设计研究
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喉咽清口服液纯化工艺的研究
老港污泥暂存库区渗沥液性质研究
菜籽蛋白水解物及其膜分离组分的降血压相关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