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民生新闻成功的原理与前景
2010-08-15刘根勤卫瑞麒
刘根勤,卫瑞麒,刘 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珠三角地区民生新闻成功的原理与前景
刘根勤,卫瑞麒,刘 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本文以“海珠桥跳桥事件”为例,定义民生新闻及分析其背后的发展原因,深入探讨媒体在社会生活的导向作用,并且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个方面剖析民生新闻对政府、社会和民众的影响,最后展望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趋势。
民生新闻;成功;前景
为了考察媒体在珠三角社会发展尤其是民生问题上所起的重要作用,笔者以媒体民生栏目为切入点,进行实践调研,并为此专访著名报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范以锦教授。
1 “海珠桥跳桥事件”的案例意义
“海珠桥跳桥事件”是民生新闻中的一个典型例子。有关数据表明,在最近的民生新闻专题中,“跳桥”是个热点话题,其中“海珠桥”更是此类事件的代表。对“海珠桥跳桥事件”的关注与表述,体现出媒体在当下社会中扮演的各种重要角色与功能。
第一重角色为“表达诉求”。无疑爬上海珠桥的当事人是出于无奈,绝望之中寻找新的途径使自身问题和困难能够解决。在常规途径诉求受到阻碍时,只得把希望寄托在社会舆论的力量。因此,他以一种极端方式来引起社会关注,借助舆论压力,来为自己的利益谈判。媒体的报道正体现其为民表达诉求的作用。
第二重角色为“信息传播”。媒体顾名思义为媒介,即传播介质。只有通过媒体报道宣传,这件事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传播,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反响。
第三重角色是“舆论导向”。媒体在新闻报道时定要注意报道角度,把握有度。以海珠桥为例,媒体的报道及其后续跟进报道让更多的人潜意识中认识到这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于是导致海珠桥在4周内共发生11起跳桥事件。因此,媒体要关注跳桥事件,但关注程度和方式值得思考。高度关注,会引发另一方面的社会问题。事后媒体有所注意,对于海珠桥系列跳桥的报道不仅篇幅有减,语言激烈程度有减,且在报道方向上也由简单报道事实向质疑和价值分析转向。
2 民生新闻的概念
民生新闻是关乎老百姓生存和发展,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新闻。经济事件不仅包括国家贷款利率政策,福利补贴调整等宏观大民生新闻,也包括食品涨价,出租车价调整,商品折扣优惠信息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民生话题。文化新闻可包括展览演出通知,考试留学信息等与老百姓精神层面相关话题。政治事件则可包括政府决策,体制改革等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决定。总的来说,民生新闻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新闻,是切切实实为老百姓服务的新闻,其本位是作为个体的“民众”,而非体制。
3 民生新闻的喜与忧
当下的民生新闻已经成为新闻业的重要领域,无论是传统纸媒还是电视网络,对此都有高度关注。无论是社情民意的表达与交流,还是政府的咨询与决策,都将之作为重要平台与渠道。但是,民生新闻的空间还不够理想,很多话题欲语还休或者无法言说,也有民生新闻不能担负自身的使命,变得低级趣味。其实在传媒业诞生之初,就有着民生新闻的萌芽。因此,民生新闻在新闻发展中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一个始终存在、近年走热的过程。
4 民生新闻中的媒体导向作用
媒体在报道事件时,应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但是客观的报道并不是否定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媒体作为事件的传播载体,在传播过程中应注意思考如何传达读者更多具有价值的信息。媒体的传播应不同于街巷消息的散布,倘若媒体人只看到事件表面,而未进行深入思考和详细调查,就无法真正做到客观。而在此过程中,既然媒体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观察新闻,那么媒体有职责让老百姓了解真实,这就是导向作用。然而导向作用需有“度”有“量”,不引起社会动荡是底线。社会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种种弊端,处理和解决难以做到十全十美,这是受时代背景及事物发展限制的。因此,过度关注和支持极端行为,不能起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反而会激化矛盾。
5 传统媒体的特征与其在民生新闻中的表达方向
在关注民生新闻时,电视和网络比起纸媒具有明显优势。从新闻原理和实践角度看来,纸媒等传统媒体的价值是巨大的不可否认的,民生新闻作为新兴的舆论领域,一样体现出这个道理。传统媒体的特点:
1)权威性。如人民日报等,许多关于热点猜测,政策走向的议论都未有定论。只有当传统媒体进行公布时,才起到真正验证消息源;
2)跟进深化的作用。即新媒体披露问题之后,传统媒体以深度报道跟进。如今传统媒体的发展已由单一报道新闻向深入连续多角度报道转向;
3)高度与理论水准。同样的,传统媒体也由单纯的传播信息转向传播判断和价值。真正为读者呈现有高度价值的东西。
6 新媒体在民生新闻的优势
1)时效性。新媒体的时效性远远在传统媒体之上,它的优势体现两个方面:一是现在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媒体或多或少受版面和播出时间的限制,在传播信息量上有限。而新媒体则可承载更多的新闻。二是速度。传统媒体受特定的出版时间或播出时间限制,无法做到像新媒体一般即时的新闻散布,此外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者即为当事人,省去采编环节,因此速度更加的快。
2)互动和促进民意表达。新媒体创造的平台可以即时发布各方看法。读者对新闻的反馈信息可以第一时间呈现在网上,利于交流。
3)涉及敏感问题时其效能较大。这是因为目前对于新媒体的管制比较宽松。
7 民生新闻的未来展望
首先,媒体不能娱乐化,不能粗俗化,不能盲从潮流。要保持冷静,保持思考,真正的正确的引导民众。
其次,媒体之间要加强合作,优化信息平台。
最后,媒体主力军-媒体从业人员要加大创新能力,要能够提出更具见解力的问题,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拥有独特的视角。
[1]李晗.论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与未来道路.
[2]解析电视民生新闻的资源优势,2005.
[3]杨莉.电视新闻的差异化策略,2005.
[4]吴郁.地域新闻表达方式中主持人元素解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12).
[5]潘伟华,杨鹏.民生新闻的社会效应,2009.
G212
A
1674-6708(2010)24-0006-02
book=14,ebook=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