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字化教学手段引入视唱练耳课程的构想
2010-08-15王月明
王月明
对数字化教学手段引入视唱练耳课程的构想
王月明
讨论音乐专业基础课程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就如何将数字化手段运用到视唱练耳教学环节中提出构思。
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手段;授课方式
21世纪是信息数字化的时代,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革新,作为担负培养人才使命的高校教学领域更要走在时代的前端。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深深体会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使用数字化教学具有更宽阔的知识视野和更贴合实际音乐的实践效果。
视唱练耳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在大一新生中开设,且开设时间为多为两年,足见视唱练耳在音乐专业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程度。笔者在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了数字化教学手段,对此种授课方式有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视唱练耳教学由多个环节组成,包括单音听辨、音程听辨、和弦听辨、节奏听辨、旋律听辨以及视唱练习等六大部分,在过去数十年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这些环节几乎都是靠钢琴一种乐器承担下来。我们不否认钢琴有它的音色优势——纯净、稳定、有穿透力等,确实适合用于视唱练耳教学,但其音色毕竟单一,导致学生知识容量狭小。引入数字化科技之后,这种单一音色的局限就可以得到解决。
一、数字化教学手段在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一)单音听辩
单音听辨是听音训练的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奠定最初的音高、距离和音准的概念。在最初的训练当中,仍然需要钢琴作为教学工具,目的是先使学生树立扎实的绝对音高概念;但在第二学期,应逐渐加入其他乐器的音色让学生进行听辨。教师可把单音环节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预热部分,使用钢琴,用时较短;然后用专门的软件事先制作好其它一至两种乐器(可以是任意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或电声乐器等)通过MIDI设备播放,可以是集体听唱,也可以采用听写方式。这样,既可以满足青年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又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听认钢琴音高、无法分辨其它乐器音高位置的状况。对于模唱,此方法同样适用。
(二)音程听辨
音程包括有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两种,旋律音程与单音听辨相似,较难一点的是和声音程的听辨。对于听觉敏锐或具有固定音高感的学生来说,同时听出两至三个音自然不会太困难,但是多数学生程度较浅,或在高中学习时接受的是守调听唱法,因此,教师往往会讲授一些利用音程的性质色彩与分声部听辨相结合的方法。传统教学中的钢琴弹奏是无法将根音与冠音的音色相分离的,因此,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在初学阶段即使努力去听辨根音或者冠音,仍然是比较困难的事。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将一组音程的根音与冠音采用音色相融的乐器分别制作成不同声部,引导学生抓住一种音色来听辨,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降低了难度,同时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同时听出两种乐器的音高,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就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自己的水平范围之内都有所提高。
(三)和弦听辨
和弦除了音高组成之外,还具有功能色彩性;在主调音乐中,它是不可或缺的伴奏声部。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将每个和弦作为独立的个体来进行听辨,而忽略了它在旋律中所具有的和声功能性,而这一点才是最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运用数字化手段,可以很方便地在视唱练耳课中突出和强调和声功能化教学。首先,教师将旋律配以柱式和弦伴奏,通过软件制作好,再由MIDI设备播放出来,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在实际音乐中掌握和声功能色彩,同时,教师也省去了在弹奏上的较高要求,而把精力集中放在巡视和讲解上。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软件编辑多声部、开放性排列的和弦,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和弦听辨能力。
(四)节奏听辨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脉络,具有重要的表现作用。传统教学模式的节奏训练基本是依靠教师口念节奏、手拍桌子,或在一个琴键上点奏出来,这样的节奏训练方式枯燥、机械,学生容易形成听觉习惯,从而导致在课堂上或许能够听出较为复杂的节奏练习,但是一旦接触到真正由打击乐演奏出的节奏律动就无法识别的现象。有了数字化手段的帮助,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了,教师只需要将各种节奏型组合在一起,通过专门的软件,将每条节奏交给不同的打击乐器,如鼓、响板、梆子、碰铃等,也可以使用木琴、钟琴、排钟等彩饰性乐器,帮助学生完成“听旋律写节奏”的训练。学生对这种实际乐器的听觉习惯形成之后,他们在任何环境下都会自觉地进行听辨,其节奏的敏锐感行增强了。
(五)旋律听辨
旋律听辨是前面多种听觉训练技术的综合运用,它是与实际音乐结合最紧密的环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授听、记的方法外,就是单纯地使用钢琴反复进行8或16小节不等的单声部或二声部小短句的强化训练,这样的训练,内容单调不说,还使得学生在真实的多声部音乐中感到无所适从。笔者认为,学生在掌握了前期的听辨基础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选择一些合唱曲、管弦乐曲、MIDI音乐制作曲等实际作品中的片段,引导学生听辨不同人声的演唱声部或配器声部,从逐步适应,进而主动地加强听觉意识。这种教学方式的改进,不仅提升了学生在“练耳”方面的学习效果,而且使学生有了不同乐器音色的概念,初步奠定了配器基础。
二、数字化教学手段在视唱教学中的应用
“练耳”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辨与记忆能力,而“视唱”就是让学生把对音高、节奏等的准确记忆通过人声表达出来,在唱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内心听觉的培养和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受到教学设备的局限,基本上都是教师弹、学生唱的形式;且受教材限制,视唱内容也并不丰富,无形中阻碍了学生唱谱能力的有效提升。而合理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教学情况将会有很大改观。
一方面,教师只需要将视唱曲编入软件中,即可从音色库中选择多种不同的乐器进行播放;对于多声部乐曲,可以选择单轨逐一视唱,或多轨分声部视唱。根据乐曲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熟练情况,还可任意调节播放速度。这既免去了教师在课堂上一遍遍弹奏的工作,也避免了因节奏复杂或音符较密容易弹错的情况发生。
另一方面,在视唱曲的范围上也有很大的选择性,教师不必局限于教材中的乐曲一条条的反复弹唱,而可以选择更多风格、更多领域各具特色的乐曲(如西方各流派风格代表、中国或世界各民族音乐、电影音乐、流行音乐等等)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在声部演唱上,可以扩展到三个声部以上,和声性或复调性的多声部合唱曲。
三、结语
视唱练耳是一门外在听觉与内在听觉兼修的课程,成功的视唱练耳教学应该是既能培养学生对各种音乐元素的敏锐把握,提升自身对音乐的感悟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拥有通过内心想象而领悟丰富音响效果的能力。我们不否认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希望能够借助数字时代的优势,培养出一批与时代同步的优秀人才。
G642.3
A
1673-1999(2010)01-0183-02
王月明(1978-),女,陕西西安人,三峡大学(湖北宜昌443002)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作曲技术理论。
200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