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镜花幻想小说综述

2010-08-15孙艳华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名作欣赏 2010年9期
关键词:鬼神观音幻想

□孙艳华(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6)

泉镜花(1873-1939)是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一座高峰。他的文学创作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他一生笔耕不辍,共留下包括小说、戏剧、游记、随笔在内的300余篇作品,其中短篇小说写得最为出色。他凭借《巡夜警察》(1895)、《外科手术室》(同年)两部小说成功地跻身文坛,被冠以“观念小说”家的美誉,受到文坛瞩目。然而,不久他的文风即发生变化,先转为具有清新、浪漫气息的自传性小说,继而逐渐向神秘、怪异的浪漫世界过渡,最终达到艺术圆熟的境地。从“观念小说”到“自传性小说”再到“幻想小说”,最能体现泉镜花才华的是他用精湛的语言艺术构筑的独特的幻想世界。

泉镜花于1899年和次年分别发表了《黑百合》和《高野圣僧》后,便一头扎进了魑魅魍魉的神秘世界。这一阶段是泉镜花创作力达到顶峰的时期,想象力丰盈充沛,笔法日臻细腻,创作出了数量庞大的作品群。其中描写神秘与怪异的作品有《高野圣僧》、《订货帐本》(1901)、《采药》(1903)、《春昼》(1906)、《草迷宫》(1908)、《天守阁物语》(1917)、《隐眉的鬼灵》(1924)等40余部。此类作品可细分为5类。下文具体阐述。

1.“观音力”幻想绘就的梦幻浪漫篇章

1907年5月,泉镜花在《新潮》上发表了题为《喜欢鬼怪的缘由与处女作》的谈话,其中的一段讲述可视为打开泉镜花神秘世界的钥匙:

我是一个十分迷信的人。当然这是父母遗传的。父亲是虔诚的信徒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小的时候经常被带去参拜寺庙。我相信世上有两种超自然的力量。一个是观音力,另一个是鬼神力,都是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鬼神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可能是三只眼的小和尚,也许是光头妖怪,或是化身为一把伞。世上所谓的妖怪变化均是鬼神力的具体表现。就像鬼神可以变化为三只眼的小和尚,或是光头妖怪一样,我也毫不怀疑观音会显灵。我坚信地藏石像有随心所欲的神奇力量,观世音福德无边,法力深不可测。鬼神和观音藏身于一草一木之中,变幻莫测。我既畏惧鬼神,又相信观音的保佑。因此,当我虔诚地向观音祈祷时,鬼神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我都无所畏惧。于是,最为恐惧的鬼神有时却成为了最亲近的朋友。①

从这段话中可以发现,泉镜花是发自内心地坚信观音和鬼神的存在,“具有真正神秘家的灵魂”②。

泉镜花一生信奉摩耶圣母③,家中供奉着摩耶圣母像。泉镜花的虔诚,一是因其相信摩耶圣母具有观音力,祈求她的庇护;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摩耶圣母身上看到了已故母亲的面影。在作品——尤其是以少年为主人公的作品中,泉镜花把对母亲的思慕寄托在了摩耶圣母身上。在泉镜花的幻想世界里,具有观音力的不仅是摩耶圣母,还有“异界的美女”和女神。“异界的美女”是泉镜花幻想世界不变的主题。这类作品以《高野圣僧》和《草迷宫》为代表。

《高野圣僧》几乎全篇都是一位云游僧在越前敦贺的小旅店,向同屋的年轻游客(作品中的“我”)讲述他年轻时的一次奇异经历。僧人翻山去信州的途中,偶然在深山一人家借宿。女主人色甚姝,且身藏神奇的力量,能将垂涎于她的男人变成动物。僧人也险些对散发着女性魅力的女主人动了情念,幸好较有定力而脱离险境。全篇充满神秘、幽玄、浪漫的幻想,体现了作者的泛神论思想。作品笔致细腻,挥洒自如,精彩的描写烘托出妖媚、怪异的气氛。作品中具有魔性的美女同时呈现出观音和鬼神的两面性特征。与白痴丈夫相伴,为僧人擦洗后背时,她散发出观音的魅力;而当垂涎于她美色的男人接近时,她立刻露出鬼神的威慑力。

《草迷宫》是一篇怪异谈,以三浦半岛西岸妖魔出没的“秋谷大地”为舞台。叶越明为追寻母亲在世时曾经唱过的拍球歌,一路跋涉来到秋谷村已经荒芜了的鹤谷家旧宅。为了听到梦幻般的拍球歌,与云游僧小次郎一同忍耐着那里发生的各种怪异、可怕的事情。作品中穿插的关于“产子石”的民间传说、围绕着大宅子主人发生的悲剧谈,以及村里孩子们传唱的童谣,共同酿出一种神秘、凄婉、哀艳的气氛。当这种气氛达到高潮时,魔界的男女们登场了,叶越明苦苦找寻的、会唱拍球歌的美女也在其中。作品的点睛之笔是魔界的男女们退去时的情景。其描写华丽、优美、似真如幻:

恰在此时出现一高大身影,似雾霭中的树林一般。罩着黄幔帐,靠着屋檐,像哼哈二将般叉腿站立着,大声一喝:“过啦!”“是”的话音一落,奇异的是,黄昏时分宰八装了满满一桶水后放在套廊靠近门口处的提桶,突然翻了个筋斗,一边咕咚咕咚地倒着水,一边提手着地,大摇大摆地走了起来。

在它身后水跟着跑起来,似黎明时的白云、如烟波浩渺的雨雾,流过院子的草丛时,月亮徐徐落下,化作了小船,船头嗖地升起,越过紫茉莉花的花蕾,轻盈地划去。大魔的袖子变成了风帆,船的幔帐上映出美女们的倩影(这里是通向何处的小径?……)

除上述两部代表作外,体现了“异界美女”具有观音力的作品还有《龙潭谭》(1896)、《女仙前记》(1902)、《女仙后记》(同年)、《采药》和《因缘之女》(1919)等。其中,尤以《女仙前记》和《女仙后记》以及《采药》较具代表性。而更超自然的妖娆女神则现身于《红提灯》(1912)、《蘑菇舞姬》(1918)、《伯爵的簪子》(1920)和《贝壳中的河童》(1931)等作品中。

《女仙前记》的魅力在于老大爷那巧妙而具有魅惑力的讲述。它唤起女主人公强烈的既视感觉。《女仙后记》中显现的啾啾鸣啭、低声潺潺的异界和《高野圣僧》中弥漫着情欲的魔界有着本质性的差别。这里正是死后的世界,是现实中为不幸的爱情、婚姻哭泣,遭社会虐待的女性们被救助的圣界。在作品的根底流淌着的是对俗众的厌恶之情。《采药》是融合了《照叶狂言》(1896)和《高野圣僧》二者的作品风格,流溢着神韵飘渺诗趣的名作。作品中关于美女高原的景色和少女幽灵现身瞬间的描写,洋溢着幻美的浪漫情调:

忽然天空打开了,(高坂只觉)仿佛置身于云海之中,袖子透着奇妙的香气。定睛一看,堆雪般洁白世界中时隐时现的红色和映射到瞳孔中的绿色,忽地分开,纷纷变成花片,化作叶子。美女高原的花在高坂的胸前绽放,在袖中散发着芬芳。

卖花女放下花筐,站在那里小憩。修长的后颈上,光滑的黑发高高束起,打成圆形发髻。不知何时,发髻插上了一朵小花。衣服下摆、袖口处都是大朵的菊花。卖花女伫立在菊花的白色之中,朝高坂莞尔一笑。美丽高洁的面庞,眼中略带威严的目光,与卖花女判若两人。大吃一惊的高坂,此时已不知身在何处,甚至忘记了姓名,只觉自己变成了9岁时的少年。

泉镜花笔下的鬼灵都具有天仙般姣好的丽容、高雅的气质,神圣不容侵犯。《采药》中高坂魂系梦索的少女的幽灵,也是集“美丽高洁”与“威严”于一身。小说中将美丽幽灵出现前的气氛渲染得十分成功。泉镜花用浓丽的语言勾画出仙境般的世界,简直达到了一种羽化登仙的想象境界。

2.“鬼神力”幻想附体的怪异篇

泉镜花天生对鬼神力抱有畏惧之念,认为鬼神力无所不在。日本学者村松定孝精辟地指出了泉镜花的神秘主义与对鬼神力的惧怕心理的关系。“泉镜花的神秘主义是孩提时的恐惧心理通过诗般的幻想被如实地展现出来的结果。《高野圣僧》中充斥的冲动与幻想,也是由他孩童时代病态般的恐惧和偏执般的癖性所引发的。”④表现鬼神力作祟的作品有《以袖遮面》(1901)、《恶兽篇》(1905)、《海异记》(1906)、《沼夫人》(1908)、《朱红日记》(1911)、《南地情死》(1912)、《阳炎座》(1913)以及《紫拉门》(1919)等。在此以《朱红日记》为例,分析一下泉镜花的幻想是如何在作品世界中展开的。

怪异是在主人公杂所看似平常的散步途中发生的。某星期日,杂所信步来到山林深处。天色渐黑,返家途中,在叫作“名代魔所”的地方,遇到了身穿红色法衣、似魔王模样的秃头人和他率领的一大群全身通红的猴子。秃头人扬言:要火烧城池。只见他用短柄红旗指向松树,于是,松树即刻燃烧起来。一瞬间秃头人和猴子消失得无影无踪。次日,果不其然,城里发生了大火,大半城邑化成了灰烬。作品题目《朱红日记》的“朱”具有暗示性,它所代表的红色象征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作品中出现的“红衣小儿”、“用红笔书写的日记”、“星期二(火曜日)”、“课本中关于灭火器的说明”、“红色法衣”、“红旗”、“全身通红的猴子”都预示了火灾的发生。作品中大火的原像是被称为“高尾火球”的怪火和1759年金泽实际发生过的大火。在当地,传说“高尾火球”起因于在1488年的“一向宗暴动”中战死的冤魂;1759年的大火则因在“加贺骚动”中遭到幽禁后病死的势之佐⑤的怨念而起。两者都是产生于金泽的风土与历史的“怨念之火”,因而形成了象征着“未能满足的生命之火”的普遍共识——共同幻想。在该作品中,实际发生过的大火是触发泉镜花想象力的机关,在他非凡想象力的作用下,这个共同幻想中的“火”,首先变为象征着垂涎于“姐姐”的魔人“未能满足的性欲之火”。然而,当“欲望之火”化为真正的大火燃烧起来时,却不受秃头魔王的控制越烧越旺。这时的火已转化为喻示着“姐姐”“坚守贞操的意志之火”。作品暗示了女性的贞操最终战胜恶魔欲望的结局。同时,也体现了“主人公杂所作为处于合理主义立场的教师徘徊于合理与不合理之间,对无法作出合理解释的现象从怀疑到相信,最终跨入了非合理世界的‘反近代’的主题”⑥。

3.以异类为主人公的童话风格作品群

泉镜花对妖魔鬼怪的喜爱程度超乎寻常。他的300余篇作品中近一半出现了妖怪变幻的情节。关于喜爱的原因,泉镜花解释道:“我写妖怪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实为感情使然。……如果可能的话,我想使妖怪出现在东京能听到电车铃声的闹市区。总之,妖怪是我感情的具化。年幼时时常听到的拍球歌中有的内容相当残酷,说什么蝮蛇来了,把富豪的女儿怎么样了,这样的内容现在仍记忆犹新。”⑦在泉镜花的幻想世界,尤其在他的一系列戏剧作品中,每一个物体都能成精作怪,鬼魅精怪也都大摇大摆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秧鸡的故乡》(1901)描写了聚集在深沙大王祠的妖怪们怪异滑稽的对话,具有德国浪漫派的童话风格;《魔力许愿牌儿》(1917)中的女主人公爱恋上色男偶人,其周围妖魔出没;《贝壳中的河童》中河童操着奇妙语言登场;《夜叉池》(1913)中水底的妖精世界和人世形成鲜明对比;《海神别墅》(1913)中作为祭品被抛到海里献给龙神的姑娘和海底龙神之间的爱情故事带有讽刺意味;《天守阁物语》(1917)歌颂了天守阁的妖精富姬与鹰匠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

4.具有传统韵味的幽灵谭

泉镜花作品中的幽灵谭在某种程度上承袭了江户志怪小说的血统,主要包括《隐眉的鬼灵》、《汤女之魂》(1900)、《吉原新话》(1911)和《露肆》(同年)等作品。《汤女之魂》讲述的是一位书生被妖女诅咒而背负着汤女⑧魂魄云游的故事。《吉原新话》以始于室町、盛行于江户的讲鬼怪故事的游戏为背景,阴森恐怖的老太婆出没其中,令人不禁联想到死神。《露肆》同样以故事会为舞台,描写鬼怪故事会上发生的怪事,游荡着一缕哀伤之情。

《隐眉的鬼灵》是泉镜花晚年创作的幽灵作品中的上乘之作。漂浮在半空中的提灯、旅馆厨师长伊作看到另一个自己朝自己走过来的幻视、从蓑吉的鬼魂口中说出的那句“好看吗?”均透着一股妖气。作品的最终一幕充满诗意。“一片汪洋”、“雪”通过“水”和“白色”这两个意象,与“开在水边的白色桔梗花”联系在一起,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静止的、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图画。

5.反映异常心理和幻觉的作品群

此类作品以《春昼》和《春昼后刻》(1906)为代表,包括《星女郎》(1908)、《尼之红》(1909)、《酸浆》(1911)等。泉镜花有异常的洁癖,这一点在其弟子寺木定芳撰写的《人·泉镜花》和与泉镜花有着密切交往的水上泷太郎的回忆中均可得到证实。食物必须加热食用,沾嘴的东西要套上袋子,出门旅行时担心外边的食物不卫生,以至带上酒精炉在火车上做饭。近乎病态的洁癖,使泉镜花对不洁物产生了恐惧和心理压力。这类作品多诞生于泉镜花的这种恐惧心理,或由心理压力引发的幻觉。《春昼》和《春昼后刻》正是泉镜花遭到自然主义的排挤,身体状况欠佳,在逗子疗养时创作的作品。泉镜花曾被指出在那个阶段患有严重的离人症。⑨

《春昼》和《春昼后刻》可谓泉镜花幻想文学中的得意之作。较之前已经获得成功的《采药》等作品,幻想的理论演绎得更加圆熟。在《采药》中,幻想的理论只不过是统合故事的一种手段,而在《春昼》、《春昼后刻》中,通过作者的化身——散策子演绎得活灵活现。在《采药》中,作者一边计算着效果,一边慎重选择的痕迹依稀可辨。而在《春昼》和《春昼后刻》中,作者却完全融入到故事主体当中,浑然无迹。

概览泉镜花描写神秘与怪异的作品,可以说,无论从质还是从量上,都代表了泉镜花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中不乏《高野圣僧》、《隐眉的鬼灵》、《草迷宫》、《春昼》、《春昼后刻》之类的极品。他那幻想联翩、神奇诡谲、煊赫雕琢、匠心独运的神秘世界,在明治文学中似一颗璀璨的明珠,大放异彩。

① [日]泉镜花:《镜花谈话 喜欢鬼怪的缘由与处女作》,《文艺读本 泉镜花》,日本河出书房新社,1981年11月版,第103页。篇中译文均系笔者所译。

② [日]小林秀雄:《镜花之死及其他》,《文艺读本 泉镜花》,日本河出书房新社,1981年11月版,第19页。

③ 释迦牟尼之母。生下释迦牟尼后不久即故去。

④ [日]村松定孝:《近代作家研究丛书108泉镜花研究增补版》,日本图书中心,1992年10月版,第242页。

⑤ 势之佐:加贺第六代藩主前田吉德的四子。遭幽禁后,于1759年3月23日病死。半月后发生了金泽大火。

⑥ [日]藤泽秀幸:《论泉镜花〈朱红日记〉——‘反近代’的个人幻想》,三田英彬编《日本文学研究大成 泉镜花》,日本图书刊行会,1996年3月版,第267页。

⑦ [日]泉镜花:《镜花谈话 我的态度》,《文艺读本泉镜花》,日本河出书房新社,1981年11月版,第137页。

⑧ 汤女:多指在澡堂从事色情服务的女性。

⑨ [日]吉村博任:《泉镜花 艺术与病理》,日本金刚出版新社,1970年10月版,第209页。

猜你喜欢

鬼神观音幻想
唐英恭制甜白釉观音坐像
汉风古韵、观音祈福
镜子
观音送子图
浅谈先秦诸子的鬼神观
锁不住的幻想
谈上博简《鬼神之明》的学派问题
幻想画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