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先秦诸子的鬼神观

2018-11-19胡君雅

北方文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韩非子鬼神墨子

胡君雅

在先秦时期,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启蒙运动在中原大地上进行。其学派之纷杂,学说之繁多,可谓前所未有。在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或多或少言及鬼神。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的鬼神崇拜是由夏商“重天敬鬼”到西周“敬天保民”,再到春秋“重人轻鬼”的演变。但在这种“轻鬼”的趋势下,也有不同的声音存在。

一、鬼神之名不可疑

墨家是诸子百家认可鬼神的典型代表。墨子认为鬼神的威力可令人向善避恶,使人不敢做奸邪之事。在墨子的思想中,“明鬼”是为其核心观点服务的。墨子一直反对各诸侯间相互征伐的不义战。那么该如何做到“非攻”呢?这时就需要“明鬼”来警戒世人,以期达到“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效果。所以他说:“今若使天下之人,偕皆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名家也承认鬼神的存在。以诡辩闻名的离间白派,其创始人尹文就在著作中写道:“语曰:‘佞辩可以荧惑鬼神。曰:‘鬼神聪明正直,孰曰荧惑者?曰:‘鬼神诚不受荧惑。”这一段将鬼神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可以看出这里的鬼神是正直的,不会受小人蛊惑,代表了超自然的力量。

二、鬼神之事不可为

一片叶子总有两面。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对。韩非子说:“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諸侯者危其国。”信奉另一个世界就会怠慢人间的法度,如同广封诸侯就会威胁国家的统治。有趣的是,同样是从平天下的角度出发墨子得出“明鬼”的结论,韩非子却愿意大刀阔斧地把鬼神消灭。见此,不禁让人赞叹先秦时百家争鸣的开放与包容。

与韩非子站在同一阵营的还有李耳。请看《老子》中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在《老子》里,神鬼不仅失去了效力,老子还将鬼神放到了自然中,成为与天、地并列的宇宙的一部分。道家的道,好像庄子的天子剑,万物都在其统辖之内。这种鬼神的降格,正是“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反映。

另一位不信鬼神的思想家,就是大胆提出“人性本恶”的荀子。他讲了个故事,故事说夏首有叫涓蜀梁的人,将自己的影子当作鬼影,最后竟被吓死了。与同派的孔子相比,荀子对鬼神更果断:“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感惑之间,疑玄之时正之。此人之所以无有而有无之时也。”无疑,荀子的唯物主义观点,为中国哲学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他崇尚科学讲求实际的精神也值得今人学习。

三、鬼神之说不可论

除了坚定的支持派与反对派,还有些学士对鬼神的态度模棱两可,或者干脆存而不论。比如上文提到的孔子。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孔子也给人们留下了“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形象。其实,还有许多学派对鬼神之事语焉不详。在著书立作中,“鬼神”一词很多时候变成了模糊的概念。《鬼谷子》中有:“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此中鬼神,单是作为“得其情”的修饰,是行文中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而增添的词语。

四、以古论今说鬼神

首先,鬼神观是将现实夸大反映而形成的唯心主义的世界。人们将猛兽、风雨等事物与祖先偶像化,具有神学至上,盲目崇拜的特点,这在世界观上是绝对不可取的。对鬼神之说抱有强烈的迷信态度,甚至因而去相信邪教邪说,定会无益于个人精神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相信科学,愿意用实践来解释未知的事物,是现代中国应当提倡的素质。当然,鬼神观也并非毫无裨益。传统的鬼神观与当地人文、祭祀、宗教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鬼神文化。这种鬼神文化劝人向善,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人之死为鬼”的理念更是将家族与自然联系起来,推动了“安土重迁”的农耕文化的形成。历史上,更是涌现了无数以鬼怪为题材的小说,如《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光怪陆离的一页。

猜你喜欢

韩非子鬼神墨子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鲁人徙越
韩非子:察古今之变 倡刑名之学
滥竽充数
鬼神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韩非子的“解老”与法治大一统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Revisiting the Problem of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betwee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人分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