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话剧《倾城之恋》中的戏剧冲突
2010-08-15□曾理
□曾 理
由张爱玲小说改编的话剧《倾城之恋》,在戏剧冲突方面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对其他小说到话剧的改编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戏剧冲突的设置——两组人物的纠葛
《倾城之恋》中的戏剧冲突大致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白流苏与白家众人,白流苏与萨黑夷妮;第二组:范柳原与白家众人,范柳原与萨黑夷妮。
第一组以白流苏为中心。在剧本中,表现主人公与周遭环境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把环境“人化”,即把它戏剧化为主人公与周围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在《倾城之恋》中,白家众人就是周围社会环境的典型代表。白流苏与白家众人之间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时代大环境下的新派女性与旧式社会思想之间的矛盾。白流苏与萨黑夷妮的矛盾其实在白流苏与范柳原在香港相遇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她们之间谁也不让着谁,互相都看不起对方。而在香港的时候,由于顾及范柳原的在场,因此,她们二人都没有向对方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当萨黑夷妮来到范柳原与白流苏在香港新置的住宅的时候,她们在内心里蕴量已久的冲突才真正地、迫不及待地爆发出来,成为了激烈的外部冲突。
第二组的人物冲突则皆因范柳原而起。范柳原当初的身份,应该是白家的准七姑爷。却不想,在宝络的相亲舞会上,范柳原却被风韵犹存、气质独特的流苏所吸引,同时也将其与白家众人的冲突引申为了一种个人与社会大背景的冲突。而范柳原与萨黑夷妮之间的冲突则由来已久,在认识流苏之前,范柳原就与萨黑夷妮相识,并与其产生了一定的情感纠葛。这一切,使得范柳原与白流苏、萨黑夷妮之间呈现出了一种三角恋的恋爱关系。
范柳原与白流苏分别作为两组人物关系的“引导者”,起到了联系人物,推动戏剧冲突演进和促进剧情发展的核心作用。
二、戏剧冲突的作用——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促进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活跃着这样一群女性,她们年轻貌美,有着良好的教养,受过一定的教育,甚至出国留过洋的也不在少数;她们风情万种却又知书达理,仪态万千,发乎情止乎礼;白流苏就是这一特殊人群中的一员。
从人物的形象塑造来看,白流苏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女人。在她的内心深处,既渴望着爱情来临,希望自己能够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封住那些说三道四的是非口舌,又害怕自己受伤,在遭到他人变本加厉的嘲笑的同时,还要在自己原本未愈的伤口之上再添新伤。
而在对于范柳原的形象塑造之中,着重表现的有三点。首先,范柳原表面上是一个作风轻浮的花花公子;在与白流苏的初次接触以及与萨黑夷妮的接触中,在语言及动作上有所表现;其次,范柳原在内里深处实则是一个十分聪明的男人,他非常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女人。所以,在他与白流苏四目相对的瞬间,他就已经感觉到了。范柳原需要的女人既不像萨黑夷妮那样的水性杨花,也不像白宝络那样的天真娇憨;而是像白流苏那样风情万种,却又不轻易显露在外的成熟女性。再次,范柳原在战火中与流苏失散后的寻找,是这个人物形象的一个大转折。一个曾经被冠以“风流”、“浪荡”、“轻浮”标签的男人,却在战火后的废墟里千辛万苦地寻找一个女人,这与之前我们所认识的范柳原是截然不同的。这一刻,是范柳原真实性情的流露,是一种真实想法与感情的宣泄。正如国内著名的戏剧学者吴戈先生在其著作《戏剧本质新论》中所提到的:“戏剧演出吸引观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演员的活性的表演技巧,而在于演员的活的表演中所承载的‘戏剧性’。没有‘戏剧性’的表演,不是属于戏剧艺术的表演,不是体现‘戏剧特殊魅力’的表演。”
从人物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来看,《倾城之恋》的戏剧冲突主要集中在了范柳原与白流苏的身上。在他们二人的感情纠葛之中,范柳原是感情的“始作俑者”,白流苏则是感情的“被动者”,他们矛盾的“结”与“解”不但构成全剧的主线,同时也引来了其他的人物冲突。纵观全剧,也正是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引起了戏剧冲突,继而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
所以,在话剧《倾城之恋》中,通过人物关系的巧妙设置,构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推进了情节的发展,促进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戏剧冲突方面的确是一部优秀的改编作品。
[1]吴戈.戏剧本质新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2]肖进.旧闻新知张爱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3]吴卫民.戏剧面影与文化风流[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
[4]传奇.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118.htm?fr=ala0_1_1.
[5]陈冠中、毛俊辉、喻荣军.倾城之恋[M].新剧本200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