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剧《上海滩》与大陆剧《新上海滩》比较研究

2010-08-15□蒋

戏剧之家 2010年6期
关键词:发哥港剧上海滩

□蒋 珂

一、艺术文本本身比较

1.剧作差异

大陆剧《新上海滩》改变最大的部分可能就是剧本本身。三十年前老版《上海滩》由编剧陈翘英、梁国璋编写完成。香港那边剧本的创作经验一般是一部连续剧,先由编剧共同讨论出故事梗概,然后一段一段写出具体情节,最后由编剧分头根据拟好的情节,写出拍摄剧本。这样,一部三十集的电视剧剧本,一个月就能完成。我们可以在港剧《上海滩》中看出,剧情的发展和转弯相当快,更像电影的故事结构和情节,剧情的描写和人物关系的挖掘,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也给了大陆剧《新上海滩》成功改编故事情节的机会。

新版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内容更加丰富、传达给观众的信息也更多。最大的改变就是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关系、人物性格。从二十五集改编为四十二集,基本上扩展了一倍,如何避免给人以冗长拖沓之感的同时,又能使整个剧情、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更加圆润,对编剧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以许文强从上海逃往香港为分界,前半部分对剧情的扩展很大,后半部在香港剧情节奏很快,最后一集许文强的复仇跟丁力程程婚礼上的对立,使全剧达到了高潮。

对方艳芸的改编是全剧最大的亮点。设定方艳芸是许文强的初恋女友,这层关系改得很成功也很微妙,剧情发展过程中方艳芸推动了两对关系的发展,一对是许文强和冯程程;一对是许文强和冯敬尧。这么重要的人物设计,自然使方艳芸这个角色成了新版《上海滩》的主演之一,甚至风头盖过了女主角冯程程。对许文强这个男一号的改编,使其形象更加倾向于正面,虽然身处帮会,但从来没做过一件祸国殃民的事,全是在利用帮会靠山做正当生意,给人的感觉是新版许文强很爱国,并不是之前的形象:一半邪恶,一半好人。

2.演员表演差异

港剧《上海滩》和大陆剧《上海滩》中,由于剧本的改编、时代的变化,每个演员的表演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差异。在此剧上映前,很多记者问孙俪“如何突破赵雅芝版的冯程程?”孙俪回答:“我要演绎成孙俪理解的冯程程,如果我演成赵雅芝老师的冯程程,那我就不是孙俪了”。孙俪对自己的表演很明确,就是要走自己的路子,高导的宽容和演员的自由发挥,才有了新版这个有点任性、可爱、爱耍小姐脾气的冯程程,跟赵雅芝演的冯程程性格变化很大。赵雅芝版的冯程程,温顺善良、端庄贤淑、聪明伶俐却又弱不禁风,深受观众的喜爱。赵、孙两个版本的冯程程性格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当新版的冯程程出来的时候,很多观众颇有微词,争议很大,但孙俪一直以来,观众缘很好,所以当多看几遍之后观众也都非常认可她自己对角色的阐释和把握。

周润发版和黄晓明版的“许文强”都非常出彩,对人物细腻情感的把握,黄晓明的表演相对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势,在发哥的借鉴上又加入自己个性的成分,再加上编剧本身对“许文强”的重新解读和艺术再造,使“许文强”这个人物的个性更加生动和鲜明,所以剧本本身的成功已经决定了此翻拍剧一半的成功。

3.重新解读同样的旋律

电视剧音乐的构成——结合具体的旧上海题材作品展开来阐述和研究主题歌、主题音乐、背景音乐、插曲,每一部分扮演着不同角色,都是为了更好地配合画面,配合剧情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电视剧中的歌曲对观众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与剧中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染作用。

很大程度上,电视剧《上海滩》成就了歌曲《上海滩》,我想这个观点大多数人是持赞同意见的,但我认为,与其这样说,不如说是如果没有歌曲《上海滩》的作词、作曲、甚至是演唱者的成功,就没有电视剧《上海滩》的成功。我这样说,可能有些人会反对,如果电视剧的主题歌不是这首充满英雄悲情和爱恨情仇的《上海滩》的话,试想电视剧《上海滩》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么?

到了2006年,在中国大陆终于有一制作班底敢于重拍这部人们心中的唯一经典《上海滩》,除了故事内容、人物关系更丰富、复杂一些,人物的塑造更细腻一些之外,其余都保留了原作的经典成分,最明显就是这首永远的经典歌曲《上海滩》,除了把粤语版变成国语版的,音乐依旧是那熟悉的旋律。可见,《上海滩》已经成了人们心中无法替代的经典,所以,《新上海滩》的创作者很清楚明白这一点,也很明智地继续选择了这首歌作为主题歌。

4.对翻拍剧的思考

其实,做港剧《上海滩》大陆剧《新上海滩》的对比研究,价值之一就是对当下翻拍剧的思考。从新旧版本《上海滩》的火热出世,延伸到其他电视剧不断重新演绎,意义何在?当下,四大名著的翻拍成了最热点的话题,“三国热”、“红楼热”……难道仅仅是商业利益的驱动?我想更多的是艺术家灵感和热情的驱动,艺术家对自身超越和重新阐释的期许。从长远来看,这种不断翻拍会推动影视艺术的繁荣和向前发展,每一次保质的重拍,都是对艺术本身的一次创新和再造,经典不断演绎,不断演绎经典,不断使新的作品成为经典,这是对艺术的尊重。有些作品虽然在剧本上没有太大社会人文价值意义,但如果翻拍出具有审美艺术价值的版本也是一种尝试和进步,艺术创作就是要不断实践、不断比较,才能尽快发现缺陷和不足,才能不断超越。

二、受众层面比较研究

1.时代变化和受众接受差异

八十年代港剧《上海滩》风靡整个华语圈,真可谓制造了一起“上海滩”事件,七十年代末,刚刚改革开放,经济开始复苏,购置电视机的百姓数量增多,人们长期被压抑的娱乐性渴求在八十年代初开始释放,港剧《上海滩》赶上了中国大陆这个顺风车,所以,“时代环境造就了《上海滩》的成功”。时代在变化,审美趣味跟着时代风潮也在不断变化。

大陆剧《新上海滩》没有港剧《上海滩》的天时地利,在这个娱乐业、影视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二十一世纪,一部作品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去争取观众的眼球。中国每年都有上千部影视作品问世,试问如何抓走观众的心?《新上海滩》的成功得益于它本身创作的成功,而并不是观众的猎奇心理、广告宣传等外在因素。现在很多作品不断翻拍,鱼目混杂。从商业利益的角度来讲,很多电视剧在收视率上是很成功,因为炒作,因为满足低俗的审美趣味等等,但不可能成为经典,也就那么“一阵热”,热过之后,无人记得。但真正作品本身制作精良的会成为经典,一直传颂下去。不同时代,不同的经典。

2.娱乐的元素、偶像的崇拜

很多人说《新上海滩》拍成了唯美的青春偶像剧,不管是孙俪还是黄晓明,算是俊男美女的组合,这本身就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的眼球,再加上李雪健等这样的实力派和老戏骨,又吸引了大部分中老年观众的喜好,戏的演员的阵容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港版的《上海滩》其实也是如此,周润发、赵雅芝也绝对是金童玉女般的组合,特别是发哥,演活了“许文强”这个角色,以至于使后来的男性很长一段时间内模仿他在剧中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点烟的姿势、服饰的搭配、忧郁的神情等等,包括新版《上海滩》中黄晓明就承认“他在模仿发哥的表演,因为发哥太聪明了,他能想到的那些辅助去表现人物的小动作发哥在几十年前就想到完了,所以他只能在风格上、内容上跟发哥走不同路线”。总之,对细节的把握和理解,除了导演的功力和情感之外,黄晓明的演技是值得肯定的。

[1]王伟国、周显欣、张阿丽.电视剧策划艺术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李俊梅.电视剧音乐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3]易中天.读城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4]张啸松.影像中的旧上海意象.广播电视电影艺术学专业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6年6月.

[5]罗良清.经典重拍新气象——浅析电视剧《新上海滩》.电影文学.2007年5月上.

猜你喜欢

发哥港剧上海滩
新港剧何以圈粉三代观众
新港剧何以圈粉三代观众
《花样年华》里23套旗袍没有夸张,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就是这样
Potential aspect of rice husk biomass in Australia for 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 production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二十一回 雷大升建业雷允上 雷子纯转战上海滩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