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研究

2010-08-15纪月宁

戏剧之家 2010年6期
关键词:舞蹈设置专业

□纪月宁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中小学舞蹈教师,虽然我国高师舞蹈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了许多专业舞蹈教师,但是在现实发展中,仍存在着不利于中小学专业舞蹈教师培养、不能有效适应舞蹈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能充分满足舞蹈教师人才市场需要等诸多问题。当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当前新一轮教学计划改革背景下,为了培养新型的舞蹈教师,满足中小学师资要求,适应教师人才市场的需求,高师舞蹈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舞蹈课程设置十分需要做出相应的调适与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艺术教育在前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下,舞蹈教育一开始就形成在文化领域,是以培养职业舞蹈表演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在传统学校基础教育中,舞蹈教育一直处于一种附属和依从的地位,最初是舞蹈与体育结合,后又和音乐教育相联系,直到1996年底,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第一个开设舞蹈教育本科专业,后又相继在陕西师大、河北师大、延边大学、首都师大等高校开设。但是,课程设置要么照搬专业院校,要么沿袭原来音乐系的教材和课程设置,没有专门为高师舞蹈教育撰写设置的大纲和与之配套的教学目标、手段,以至出现偏重技能技巧训练,忽视舞蹈理论学习,偏离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需要等问题,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舞蹈教育的重要尺度。一个舞蹈教师的才能应当是全面的,从实际需要来说,我们可以概括为四点:1、舞蹈教师应具有舞蹈演员的表演才能,即不仅要具有准确规范的舞蹈动作和技能技巧,而且要具有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清楚地解说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名称、技巧。一个不会跳舞的人无论如何当不了优秀的舞蹈教师;2、舞蹈教师应具有编导的创造才能。一个没有创造和创新能力的人是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因为“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成长”;3、舞蹈教师应具有舞蹈理论家的思辨能力。舞蹈教师不是光会跳就完事了,他要分析教材,制定教学内容,必要时还要整理教材,编写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教学过程,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对象,而这一切没有逻辑能力是不行的。他需要理论,尤其是需要理性认识舞蹈的能力,需要理论家的思维方法,可以说,舞蹈教师的思辨能力越好,他的教研水平、科研水平也越高,他的实际教学也会越有条理,效益也会越好;4、舞蹈教师应具备普通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通教学的规律,一般教学的原则、过程和方法与舞蹈教学也是相通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共性规律。一个舞蹈教师所具备的普通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舞蹈表演人才不具备的。这种综合素质高、一专多能的创新型师资的培养,自然需要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课程目标定位,即高师舞蹈教育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舞蹈师资,并非技艺精湛的演员。在以上几方面的要求下,我国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应做出以下几点改革:

一、增加舞蹈相关课程的比例

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大致由舞蹈相关课程、音乐基础课、教育类课程等组成,其中占很大比例的是音乐基础课程,可培养学生“专业”的舞蹈相关课程远远少于音乐基础课程。这样的结果就是毕业生具备“多能”,但“一门专业”的专业性不强。具体表现为:舞蹈技能技巧不足、舞蹈理论基础薄弱、舞蹈创作能力不强、舞蹈教育实践较少等等。为了改善“专业性不强”的现状,应适当压缩综合音乐基础课程,增设与舞蹈相关的实用课程,合理地扩大舞蹈相关课程在专业课程结构中的比例。

二、加强舞蹈理论课程比重

我国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理论基础普遍较弱,舞蹈技能技巧课程明显多于理论课程,虽然这与舞蹈理论课程的发展程度有关,但这同样说明我国高师舞蹈教育还存在“重技巧轻理论”的现象。

舞蹈技能技巧的提高与发展离不开舞蹈理论基础。改革和发展舞蹈理论课程,要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例如:开设《中国舞蹈发展史》、《舞蹈基础理论》、《舞蹈编导常识》等课程,向学生讲授舞蹈艺术概念、定义、种类、题材、美学特征等有关舞蹈艺术认识论方面的内容,讲解舞蹈作品如何根据音乐进行的构思、创作,舞蹈动作的提炼、发展、变化;舞剧、舞段的形成等。此外,还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将相近的学科知识内容进行重新解构,不再过分强调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从而扩展舞蹈理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三、增设舞蹈实践与创作课程

实践课程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学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应付变化极快而又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活,有利于学生尽早地参与教学与研究。所以,在培养有综合知识、能力结构、富于创造力和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方面,此类课程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在活跃基层文化、普及舞蹈教育等方面都需要个人具备编导方面的能力,舞蹈编导课程在提高学生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塑造艺术人格以及创造性的思维方面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专业课重要的补充,二者缺一不可。由此可见,增设创作与实践课程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

四、广泛开拓专业领域

多元化的社会需求要求高师舞蹈专业要培养出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多方面的舞蹈专业人才,而师范院校作为一块拥有得天独厚的多元化求知环境的阵地,就能够使舞蹈专业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吸收广阔的、丰富的知识。如何利用好这种氛围和知识环境,则是当前高校舞蹈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

许多学舞蹈的学生,其实还具有多方面的天赋,例如,有的会唱歌,有的善表演,有的爱好书法绘画,有的精于语言表达。他们不满足于单项冒尖,而有志于施展多方面的才华。这些学生年轻好学,兴趣广泛,具有很大的潜能。我们应该在舞蹈课程设置上配合他们的需要,在专业课之外,可以开设美学、文学、哲学、音乐、表演艺术等课程,并与学分制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些自我选择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艺术修养更加全面,专业知识得以从舞蹈领域向其他艺术领域横向发展,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一个人的学识越丰富,修养越全面,就越能增强自己的理解力和表现力,这样对学好舞蹈教育专业是大有好处的;其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具备开阔的眼界、广博的知识、灵敏的思维、丰富的联想和开拓的精神,这样,就能激发出学生创新的思想和行动;再次,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力。现在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多学一门知识,多掌握一手技能,就多一份竞争力,就多一次机会。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要尽可能立足于开发学生的天资与潜能,注重素质的全面化,培养“多面手”,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五、师范能力与舞蹈专业知识同步发展

高师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所以要以中小学舞蹈教师应具备的才能和能力来进行课程设置。学生师范能力的训练要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体现舞蹈知识与师范能力、学与教的教育取向,并向生理、心理、师范性的三维舞蹈观念转变。

综上所述,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在推进素质教育为标志的教育改革中蓬勃发展,肩负着培养中小学舞蹈师资任务的同时,也肩负着对不同人群进行舞蹈教育的任务。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先进的课程设置体现出高等教育质量适应性、多样发展性的基本属性。在实践中怎样创造性地发展舞蹈文化教育事业,如何在其成长中不断发展,完善,趋于成熟,还应进行深入的探索。我国高师舞蹈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需要进行不断调整,重新定位舞蹈课程目标,协调舞蹈课程结构,形成合理科学的舞蹈课程结构,加强舞蹈课程内容的人文取向,推动舞蹈课程理论的改革与发展,增强舞蹈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进舞蹈课程改革评价。通过舞蹈课程改革与优化设置,既体现舞蹈教育的特色,又凸显师范教育的特点,从而实现我国高师舞蹈教育的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舞蹈设置专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冰上舞蹈搭档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和舞蹈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