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2010-08-08韩惠云
韩惠云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经血液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病之一。因此,做好献血者筛选和严格血液检测,并掌握本地区献血人群中HCV感染状况及性别、年龄分布趋势对保证临床安全用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解焦作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情况以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我们对2009年1~12月无偿献血者共计26101人次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9年1~12月无偿献血者26101人次,其中男性14918名,女性11183名,年龄18~55周岁,按《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体检合格后,用金标法筛查去除HBsAg阳性者后,献血400ml/人,分别留取试管枸橼酸钠抗凝样本5ml,辨管抗凝样本5ml用于血液学五项指标初、复检。
1.2 试剂
使用第三代ELISA法试剂进行抗-HCV检测,初检ELISA抗-HCV试剂盒(北京现代高达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复检ELISA抗-HCV试剂盒(北京万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上试剂均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检合格,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主要仪器
STAR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瑞士HAMILTON公司);AT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瑞士HAMILTON公司);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瑞士HAMILTON公司);HTⅢ扫描酶标仪(奥地利ANTHOS公司);TECAN洗板机(奥地利TECAN公司)。
1.4 方法及结果判断
所有样本使用2个不同厂家试剂同时进行抗-HCV检测,2次检测按试剂说明书操作,结果均合格者判定为合格,同时检测为阳性者确定为阳性。把低于临界值30%范围以内的列为“灰区”。2家试剂结果不符或灰区的标本(只有1家试剂结果为灰区或2家试剂检测均为灰区)重新离心处理后,再用2家ELISA试剂进行双孔复试,结果均合格者判定为合格,结果仍不符或仍为灰区的标本,血液作报废处理,但不判定为阳性结果。
对抗-HCV阳性的无偿献血者按其性别、年龄段比例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焦作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
26101名献血者中,抗-HCV阳性者共84人,阳性率为0.32%。
2.2 抗-HCV阳性者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见表1、表2。
表1 抗-HCV阳性者与性别的关系
表2 抗-HCV阳性者与年龄的关系
3 讨论
丙肝是已知血液传播疾病中最严重,也是危害最大的之一[1],通过血液传播HCV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血站系统为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采用2种不同的ELIS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初检、复检2次抗-HCV检测。在经过金标法筛查去除HBsAg阳性后所采集的血液中,抗-HCV阳性是造成采供血机构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掌握献血人群的健康状况,严格筛选献血者,对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尤为重要。
我们调查的26101人次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0.32%,低于2003~2005年国内报道的平均水平0.77%[2],可能是由于其中约1/3的人为2次或2次以上的献血者,以往已作过多次抗-HCV检测,其血液相对比较安全。男女性别间抗-HCV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说明HCV感染与性别无关。从献血者年龄与抗-HCV阳性率的关系看,抗-HCV阳性率18~岁年龄段献血者最低(0.12%),25~岁有所增高(0.23%),35~岁比例最高(0.49%),45~55岁略有下降(0.45%)。18~岁、2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多为大专院校学生和青年市民,他们有知识、有文化,身体素质好,血液质量高,是现在和将来无偿献血的主力军。35~55岁的献血者也是献血人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生活与工作的压力相对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疾病的机会也相对较多。因此,采供血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做好无偿献血者献血前的咨询和筛查工作,对献血者是否有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劝说不符合献血条件的献血者退出献血行为。
总之,选择HCV感染概率较低的献血者或重复献血者的血液,正确评估献血者健康状况和加强血液样本的检测,对提高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和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余梅贵.降低输血风险确保输血安全[J].重庆医学,2007,36(21):2135-2136.
[2]孙启凤,汪良吉,季阳,等.中国部分民族献血者抗-HCV阳性率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5):37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