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芦笋生长过程中叶片干鲜比值变化

2010-08-07张俐英

中国林副特产 2010年5期
关键词:叶位嫩茎叶龄

张俐英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芦笋,学名石刁柏(Asparagusofficinalis L.),百合科,天门冬属,为多年生宿根草本,雌雄异株植物。芦笋是指石刁柏嫩茎,因其嫩茎挺直,顶端鳞片紧包,形如石刁,枝叶展开酷似松柏针叶,故称石刁柏;又因其供食用的嫩茎,形似芦苇的嫩芽和竹笋,故中国已有很多人习惯将石刁柏称为芦笋。芦笋枝叶呈须状,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均有野生芦笋,东北人称之为‘药鸡豆子';甘肃人称之为‘假天麻'、‘猪尾巴'、‘假天门冬'等等。

芦笋不同部位的叶片生长规律各不相同,这些特征的变化虽然也受条件的影响,但主要是由品种的遗传性所决定的,因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只要在不同的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对各类品种进行大量观察,就可以对各类品种不同部位叶片的各项特征,找出数量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可以较准确地对比不同芦笋品种各个阶段的生长变化规律性。从而为芦笋的生产提供相关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芦笋叶片采自黑龙江省芦笋重点实验基地。基地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东麓,N44°02′~45°38′,E128°03′~129°57′。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

1.2 试验方法

在实验基地,随机对移栽前后的60个植株出生的真叶进行标记,每隔2d记1次叶片出现时间,并在非取样叶上穿孔,标记叶位。从试验地中选取10~40株整齐一致的植株供取样用。在实验地选取与标记株长势、长相、叶面积和成熟度均一致的植株和叶片,自叶片出生后每l5d取样测定1次,每次取鲜叶10~40片,直至每个叶位的叶片被采收为止,即正常采收后再于未采收区取样1~2次。样品取回后,立即称其叶片鲜重,在105℃条件下,杀青40min,然后在60℃条件下烘干约35h至衡重后称其叶片干重,并计算出单叶片干鲜比值。

1.3 试验统计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采用Mini Tab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芦笋叶片生长过程中叶片干鲜比值的变化

图1 芦笋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干鲜重比值

不同部位的叶片,其干鲜比值变化的规律不太一致(见图1),即随着叶龄的增长,x叶位的叶片干鲜比值变化规律为先逐渐下降至30d达最小值为0.22,然后又缓慢上升至50d为0.24;y叶位的叶片干鲜比值变化规律为先缓慢下降至40d达最小值为0.26,然后急剧上升至60d达最大值为0.33,之后又急剧下降至80d为0.25;z叶位的叶片干鲜比值变化规律为先逐渐上升至30d为0.34,然后缓慢下降至40d为0.31,之后又缓慢上升至80d达最大值为0.36。

2.2 芦笋不同叶片部位之间叶片干鲜比值的变化

表1 不同叶位叶干鲜重比值的统计结果

方差结果表明,叶片干鲜比值在不同部位间的差异显著(P=0.020),可见不同试验条件和供试品种的结果不尽一致。不同成熟度则表现为适熟叶最高,其次为过熟和欠熟,而本试验结果表明,下部叶片的干鲜比值在叶龄10d时最大,中部叶片的干鲜比值在叶龄60d时最大,上部叶片的干鲜比值在叶龄80d时最大。在不同叶龄间的差异不显著(P=0.701),即F=0.601<F(5,8)=3.68,平均值表现为60d>80d>40d=10d>30d=40d(表2)。相关分析比较,叶龄与叶片干鲜比值之间呈不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387(N=16)。

表2 不同叶龄叶干鲜重比值的统计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芦笋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植株的生长,叶片干鲜比值表现为随之增加的变化规律,不同叶片部位之间叶片干鲜比值的差异显著,而不同叶龄之间叶片干鲜比值的差异不显著。随着叶龄的增大,各叶片部位叶片干鲜比值的变化不尽一致,下部叶位表现出随之缓慢降低的变化规律,中部叶表现为不均的变化,上部叶片表现为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根据相关分析表明,叶龄与叶片干鲜比值之间呈不显著正相关。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芦笋以嫩茎供食用,质地鲜嫩,风味鲜美,柔嫩可口,烹调时切成薄片,炒、煮、炖、凉拌均可。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芦笋中含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在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血癌、水肿、膀胱炎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常食芦笋可以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抗疲劳、延年增寿。对芦笋叶片生长过程中叶片干鲜比值的变化的研究,对其田间管理大有帮助,有利于芦笋大面积推广应用。

[1]李和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4-165.

[2]李春喜,王至和,王文林,等.生物统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3-107.

[3]崔克明.植物发育生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7-18.

[4]张晓艳.竹节参根和根状茎形态发育的初步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1,9(3):293-294.

[12]张志良,瞿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3-75.

[13]杨敏文.快速测定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方法的探讨[J].光谱实验室,2002,19(4):478-481.

[14]袁晓华,杨中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26-31.

猜你喜欢

叶位嫩茎叶龄
干旱胁迫下辣椒幼苗光合与荧光参数测定的最佳叶片
不同叶位桑叶茶的营养活性成分分析
叶用黄麻新品种帝王菜4号
粤桑11号不同叶位加工桑叶乌龙茶的研究
波罗蜜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嫩茎转录组分析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播种量对机直播水稻分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棉花叶龄动态的模拟研究
文冠果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