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4~2008年保肝药应用分析
2010-08-06孙怀臣李玉英青岛市胸科医院青岛市266043
孙怀臣,王 超,李玉英(青岛市胸科医院,青岛市 266043)
在国家基本药物文本规定的10种抗结核药中,经常引起肝损害的就约占7种,因此在治疗结核病的过程中常辅以保肝药。我院是一所结核病专科医院,了解保肝药的应用状况,对保障药品供应、制定干预办法、指导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为此,笔者对我院2004~2008年保肝药的应用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原始数据取至我院药库2004~2008年的药品出库记录。
1.2 方法
采用销售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分析我院5年中保肝药的应用情况,包括药物品种、年销售金额、DDDs以及日均费用(DDC)的变化情况。限定日剂量(DDD)主要取自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合作中心制定的药物限定日剂量[1],上述未收载的的以《新编药物学》(第16版)推荐的成人常规日剂量确定,个别药物则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确定。DDDs=药品的年消耗量/DDD值,该值可客观地反映药物的使用频率,DDDs越大,表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DDC=药品的年销售金额/DDDs。
2 结果
各年度保肝药销售金额统计见表1;各年度保肝药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的药品统计见表2;各年度保肝药DDDs排序列前10位的药品统计见表3。
3 分析与讨论
表1 各年度保肝药销售金额统计Tab 1 Consumption sum of liver-protective medicines during 2004~2008
由表1可见,5年中,我院保肝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平均为21.09%,除2008年略有下降外,前4年呈逐年升高态势;后3年保肝药的年销售金额远比前2年大。
由表2可见,5年中,按金额排序列前10位保肝药的销售金额占保肝药销售金额的比例平均为96.74%,基本呈逐年降低态势,表明销售金额集中于前10位药品,但销售金额的分布有逐年改善的迹象,逐渐向大多数药品转移。2004、2005年销售金额较大的只有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和肌苷注射液2个品种,而2006~2008年销售金额超过20万元的则依次有4、6和5个,尤其硫普罗宁注射液的销售金额在2006、2008年分别高达119.72、108.13万元。在2006年新增的几个品种中,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的销售金额当年就排在第3位,注射用葡醛酸钠、利肝隆片和五酯软胶囊在2007年也分别跃至第1、4和6位。2007年,新增的硫普罗宁片次年也达到了22.88万元。与前2年比较,后3年的用药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西利宾胺片等品种用量减少或不用,取而代之的是硫普罗宁注射液和许多新品种,销售金额也随之增加。
由表3可见,5年中,按DDDs排序列前10位保肝药的DDDs占保肝药DDDs的比例平均为98.25%,基本上也呈逐年降低态势,同样表明DDDs集中于前10位药品,其分布也有逐年改善的迹象,趋向于大多数药品,而不是个别药品。前2年,DDDs主要集中于肌苷片和肌苷注射液2个品种,二者的DDDs占前10位保肝药DDDs的比例之和,2004、2005年分别高达80.21%和84.93%,而2006~2008年则依次降为45.80%、38.59%和28.03%。与2005年比较,2006~2008年肌苷片的DDDs就依次减少了12.41、11.80和14.89万日,而硫普罗宁注射液、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和益肝灵片的DDDs在2006年则超过了肌苷注射液,利肝隆片、五酯软胶囊、注射用葡醛酸钠的DDDs在2007年也分别升至第2、3和4位,益肝灵片的DDDs在2008年甚至超过了肌苷片,跃至第1位,硫普罗宁片也跃至第3位。以上表明,前2年以应用肌苷为主,后3年新品种增加,重心转移,肌苷的“霸主”地位被削弱。
表2 各年度保肝药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的药品统计Tab 2 Top 10 liver-protective medicines in terms of consumption sum during 2004~2008
表3 各年度保肝药DDDs排序列前10位的药品统计Tab 3 Top 10 liver-protective edicines in terms of DDDs during 2004~2008
另,2004~2008年,保肝药品种依次有11、11、14、14和16个,呈增加趋势,其中注射品种平均占54.55%;注射品种的DDDs占保肝药DDDs的比例平均仅为33.07%,而注射品种的销售金额占保肝药销售金额的比例平均高达82.54%。对保肝药的DDC统计可知,除五酯软胶囊等个别品种外,大多数口服品种的DDC都相对较低,一般不超过10元/日,尤其是肌苷片和益肝灵片分别只有0.50元/日和0.7元/日左右;相反,除肌苷注射液等少数品种外,大多数注射保肝药的DDC都相对较高,一般都超过30元/日,其中硫普罗宁注射液、注射用葡醛酸钠、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等超过了50元/日,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甚至超过了100元/日。
综上,我院前2年主要应用价格较低廉的肌苷等防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后3年新的尤其是昂贵的品种应用增多,导致保肝药销售金额大幅度攀升。医院新品种的增多,虽然增加了临床选择药物的机会,但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我院从2007年起也对部分昂贵品种的使用采取了限量供应等措施,但效果不甚明显。因此,需采取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倡导优先选用高效低价药物,以控制药费增长,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目前,临床也存在过度使用保肝药的问题。患者只要应用抗结核药,就同时辅以保肝药,并且伴随整个治疗过程。殊不知老年、营养不良、嗜酒、重症肺结核、乙肝标志物阳性及复治患者才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2],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在结核治疗的同时加用保肝药是必要的,能减少肝功能损害率。况且,抗结核药引起的副作用大部分在用药2个月之内,强化期使用保肝药是较佳的时间[3]。但对于没有肝脏疾患或其他非高危人群的抗结核治疗,常规应用保肝药进行预防有待商榷。
[1]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学合作中心编.王 强,金 岩,李 宛编译.药品的解剖学治疗学和化学分类索引及规定日剂量[M].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04.
[2]张培元.应重视肝脏疾患时抗结核药物肝损害[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11):643.
[3]秦雪良.抗结核药物肝损害49例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