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产业转轨之镜鉴

2010-08-03杨松涛任杰玉

浙江经济 2010年5期
关键词:台湾当局浙江升级

文/杨松涛任杰玉

浙江与台湾在发展历程方面有诸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面临着与台湾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之后相同的经济转型压力

20是世在纪内8部0经年济代调,整台基湾本产完业成转、型升外级部环境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靠内生动力与外部刺激的联合作用完成的。当时台湾经济已成功进行了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的准备阶段,因而面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压力,台湾能抓住出现难得的机遇,顺利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

转轨实践

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虽然冲击了台湾岛内经济,使台湾贸易跌入低谷,经济严重萎缩。但台湾当局仍通过6年经济建设计划的执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以自产设备和原料代替进口,调整经济结构,“为农工商业进入现代化的规模,塑造一个完善的雏型”。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当局在实施6年经济建设计划的同时,配合进行了十大建设,以拉动内需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除社会基本建设外,主要在于重化工业建设,包括高雄造船厂、高雄炼钢厂和一批石油化学工厂,目的在于改善工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层次。工程实施期间,进口了大量优良机械设备和器材,训练出大批工程技术人员。项目完成后,改善了工业基础设施,提供了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

台湾属海岛型经济,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之下,作为台湾经济支柱的外贸,进出口出现负增长,1974年、1975年的贸易逆差达近20亿美元,1974年、1975年的经济增长率仅1.12%、4.24%,失业率则达到2.41%,创20世纪70年代最高记录。台湾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之下被动转型何以成功,探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台湾在不得不进行经济调整和经济发展中心转移前,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高起点上。

之前的1965年,台湾着手实施旨在改进经济结构的第四期四年经济计划(1965—1968),采取了以开拓国际市场带动岛内工业发展的“出口扩张”策略,设立出口加工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工业产品的出口比例迅速增加。1960—1973年,台湾工业年均增长率17%,外贸总额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形成“进口—加工—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模式,从而使台湾经济发展完成了由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过渡。

进入20世纪80年代,台湾当局顺应现代世界科技革命的新潮流,确定了经济发展战略为优先发展策略性工业和服务业,进而建立科技产业。还创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设立材料工业研究所、机械工业研究所、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机构,作为攻克技术难点的前沿阵地。进入90年代,台湾当局进一步实施了“促进产业升级条例”(1991 年)和“国建六年计划”(1991 年),将通讯、资讯、消费性电子、半导体、精密机械与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用化学与制药、医疗保健及污染防治产业作为十大新兴工业重点发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台湾当局有意识地开始推行“知识导向”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创新研发和产品高附加值化,促使台湾产业结构又一次走向深层次调整。

转轨三大问题

一是对美日经济的过分依赖。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发展机遇有过两次,在这两次机遇中,美国和后来的日本先后向台湾转移了大量资本和技术比较简单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奠定了台湾出口加工体系的基础。但由于台湾当局长期实行贸易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出口市场过分依赖美国,进口市场过分依赖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前,台湾的贸易顺差几乎就是指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巨额的对美贸易顺差同时也给台湾带来了巨额对日本贸易逆差,加之对美贸易顺差的连年增加引起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台湾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二是产业结构松散化。台湾不具有完整配套型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新产业领域高度依赖于对外依存。这一特征决定了新主导产业发展所形成的中间需求在很大程度上由外部供给来满足,出口对进口的依赖性大大增加,导致台湾产业升级过程中呈现的产业结构松散化。如在电子资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即形成了美国主导行销渠道,日本提供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台湾生产周边产品的全球电子资讯产业分工格局。

三是产业空洞化现象。为了降低成本,台湾不仅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高科技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外移,如电脑、监视器、扫描器、键盘、鼠标等产品,都已陆续转移到大陆和东南亚等地生产。

对浙江的启示

近年来,浙江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已迈出关键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产业层次整体仍然较低,浙江应该借鉴台湾转型升级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发挥浙江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相结合的优势,在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同时,加快现代产业规模扩张。

首先,推动政府出台扶持中小企业政策。针对中小企业比重占97%又不适应产业升级的特点,1982年台湾“经济部”制定了《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把重点放在推行现代管理制度、加强资金融通和改进生产技术上,以促进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使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发展支柱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浙江的经济形态也是中小企业为主,在当前形势下发挥中小企业活力、增强其竞争力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因而要推动政府从战略上重视中小企业发展。

浙江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已迈出关键步伐,但目前产业层次整体仍然较低,应该借鉴台湾转型升级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其次,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大对研发活动和技术创新等的资金投入。台湾经济的发展长期依赖于外部技术和外部市场,不仅政府长期奉行“拿来主义”,广大中小企业亦无法承担高风险,独立研发新技术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且由于自身经济规模狭小,无法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浙江是制造业大省,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技术密集型行业扩张、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改造完成的。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活动,加快行业公共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对技术创新、研发等环节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

第三,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结构是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台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固树立了“经济发展,科技与教育是关键”的价值观,十分强调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浙江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要借鉴台湾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人才引进力度和培养的投入。

最后,要加大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力度。台湾经济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抓住了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机,实现了以产业换代为核心的结构改革,进而完成了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变,这是一个积极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依次传递过程。浙江应该加大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力度,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注重引进产业集群、产业链中薄弱环节的先进企业,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进入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阶段,这是实现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捷径。

猜你喜欢

台湾当局浙江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新中国初期的联合国外交斗争策略及适时调整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当局对海外保钓运动的“疏导”效果评析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自主阅读,快乐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