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市场调研与分析

2010-07-30李国辉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用人单位调研

李国辉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浙江人才市场对会计专业人员的招聘需求,进而获取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等信息,我院会计专业近期专门成立了“会计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小组”(以下简称”调研小组”)。调研小组以近两届毕业生为基础,选取了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绍兴等五大地区55家单位作为调研对象,详细了解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会计岗位设置、会计人才需求、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评价等。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被调研单位基本情况。本次调研的样本采集点主要集中在商贸流通服务业和制造业,分别占到41.82%和40%。在这些单位中,企业规模为“大型企业”的有15家,“中型企业”的有25家,“小型企业”的有15家,中小企业占比72.73%。这些与我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中小企业财会类岗位是相符合的。

(二)被调研单位会计专业岗位设置及人才需求情况。从调查结果看,90%以上的被调研单位设有“会计主管”、“主办会计”、“往来会计”、“出纳”和“办税员”等岗位,部分单位还设置了“资金管理”、“财务资产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等岗位。从被调研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学历要求看,要求“本科以上”的有15家,占27.27%;“专科”的有23家,占41.81%;“不注重学历”的有17家,占41.82%;但没有要求“中专”学历的。具体岗位招聘分类中,“会计”、“出纳”、“主办会计”、“往来会计”占据前4位,分为50%、30%、10%、5%左右。

(三)被调研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就被调研单位对专业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也进行了着重研究。问卷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设置了4个题目,分别是“职业基本素质”、“掌握的专业知识”、“必备职业技能”和“比较欠缺的能力”。从反馈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对“诚实守信”、“团队协作”、“与人沟通”等职业基本素质非常看重,同时也认为这三个方面是现在毕业生“比较欠缺的能力”。另外,从对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访谈的情况来看,“沟通能力欠缺”、“主动性不够”等也是被提到频率最高的字眼。在“掌握的专业知识”方面,用人单位比较注重“成本核算”、“商品流通企业核算”、“税收核算”及“报税的操作”。认为“财务软件操作”、“税务事务处理”、“各项核算技能”是毕业生必备的职业技能中最为重要的三项。

(四)被调研单位对毕业生在校参加技能竞赛和获取各项证书的态度。在被问及是否赞成通过技能竞赛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问题上,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选择了肯定的答案。在会计专业学生取得的证书方面,用人单位首选的是“会计从业资格证”,接下来依次为“会计师初级”、“省级专业竞赛获奖证书”、“学生干部获奖证书”、“奖学金获取证书”。从这个结果来看,用人单位考虑的首要是毕业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也就是具备从业的资格与能力。

(五)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从问卷反馈的情况来看,部分单位认为还是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其余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表露他们的期望,这也是我们事先在设计这个问题时所能预料到的。但是,从我们对用人单位的访谈情况来看,大多数部门主管对于已就业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态度给予较好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了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不足的问题。

三、基于人才需求调研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一)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积极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适应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评价,好的方面是值得肯定,不足的方面应该受到重视。比如他们在评价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毕业生上岗初期缺乏对实践的了解,从学校毕业到工作独挡一面有一段过渡的时间,这个过渡也就是学校在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在人才使用方面的衔接。根据高职教育的“市场需求导向”原则,我们须严格按照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完善专业建设的内容,深入推进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运行方式,强化学生对专业实际工作的了解,尽力弥补学校在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在人才使用方面的“缝隙”,努力做到从学校毕业到走向工作岗位“零过渡”,切实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

(二)积极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建设源于实际工作岗位又服务于实际工作岗位。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必须服务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课程建设也必须如此。尽管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中也遵循了用人单位会计专业岗位设置的特点,但从我们与已参加工作毕业生的交谈中可知,课程的理论与他们实践岗位操作仍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是不可能消除,然而伴随我们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这种差距可以有效缩小,那就必然要求专业课程建设以工作过程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专业课程设置与建设来源于实际工作岗位又服务于实际工作岗位。

(三)以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强化素质教育,推动今天培养的财会专业人员能够演变成明天的财会专业人才。用人单位对我们问卷中设计的“职业基本素质”、“掌握的专业知识”、“必备的职业技能”和“比较欠缺能力”等选项是比较认可的,并把“诚实守信”、“团队协作”、“与人沟通”等“职业基本素质”列在了前三位。就短期来衡量,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是会计专业专业从业人员,但从长期来衡量,他们只有发展成会计专业人才才有可能真正立足社会。如果说“掌握的专业知识”、“必备的职业技能”能够通过改革和完善专业课程来解决,那么“职业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强化我们的职业素质教育来实现,这永远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的阵地。

(四)常做市场调研,强化就业指导。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较高,这是高职办学的优势,然而优势背后也隐藏着忧患,那就是当前还存在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尤其是不重视就业质量,对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缺乏研究,对岗位实际技能的要求把握不够,对就业信息掌握不足,对毕业生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五)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拓展社会影响力,使学校对学生的关爱由校园延伸到社会。从调研反馈来看,调研小组普遍反映,我们多年来坚持的毕业生实地走访得到用人单位的支持和肯定。

1.继续加强对已毕业学生的关心力度,使学校对学生的关爱延伸。犹如商品的生产,不仅考虑品质,考虑销售,也要注重售后服务。毕业生是学校培养的,对他们的关心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负责。学生在感受母校温暖的同时,也在用人单位树立了形象,推广了我们的社会影响力。

2.与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合作,共同探讨一种长效机制,开发实习岗位,做到1+1>2。校外实习基地接受毕业生顶岗实习期望的是稳定,如果通过协商建立某种机制,适当开发部分专门供学生实习的岗位,这样即能解决他们的用人成本,也能容纳更多的学生实习,完全可以做到与企业共赢。

3.努力寻求与有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紧密合作,从无到有,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赢得社会的认可。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用人单位调研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