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

2010-07-30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1期
关键词:业务流程财务部门账款

冯 杰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备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许多企业自身信用状况严峻,信用管理水平低下,致使经营风险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用基础薄弱

企业的自有财产是按照承诺偿还债务的信用基础之一。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主体较为单一,经营管理相对粗放,产品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佳,亏损面大,导致了企业偿债能力不强,企业信用基础十分脆弱。

2.部分业务人员素质低

这里的素质包含两方面:一是指部分业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低。表现在业务员私心过重,损公肥私思想作怪,为了一己之利,不惜损害企业利益,与客户相互勾结,使企业蒙受损失。二是业务素质低,敬业精神差,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不作深入调查和研究,随意将企业产品赊销给客户,遇到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差或恶意欠费的客户,货款无法收回,使企业蒙受损失。

3.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不强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观念不强的一种倾向是,当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坏账数量急剧增加、以致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时,企业领导不是从根本上去加强企业的内部信用管理,而是从表面上改变结算方式,只采用现金交易,以提高货款收回的保险系数。其结果是应收账款减少了,但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一种倾向是,企业只顾交易数量和销售额的提高,不管对销售风险的控制,不管客户信用状况,企业应收账款及坏账增加,以致企业销售越多,则亏损得也越多。这两种倾向都反映出企业治标不治本,信用管理观念不强。

4.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构不健全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设内部信用管理机构,将信用管理作为财务部门的一项附属工作,只负责结算和应收账款的记账;也有的企业把企业信用管理放在销售部门,虽然销售部门了解客户的情况,但为了完成自己的销售任务,搞好与客户的关系,销售部门也不可能履行好信用管理应有的职能。

5.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不科学

中小企业的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上。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存在三种模式:其一是销售部门负责订货和发货,财务部门负责记账和结算的模式,没有具体的责任人,出现了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真空,风险失控。其二是销售部门进行业务承包,既负责产品销售,又负责对客户清收货款,财务部门只负责记账和结算的模式。对应收账款虽有具体的责任人,但销售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销售产品,盲目赊销仍然在所难免,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往往有其名无其实。其三是财务部门负责清收货款、销售部门负责定单和发货的模式,由财务部门对销售部门进行控制。在这种模式下,财务部门为了降低风险,就要求大量采用现金结算方式;而销售部门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却要求采用赊销方式。这就必然会造成财务和销售两部门出现矛盾和冲突。

二、基本解决方案

1.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

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组织结构是企业的信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业务流程和方法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企业在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设置上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及信用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企业最高管理决策层缺少对信用决策业务的领导和控制;第二,信用管理职能划分不清,大多是支离破碎地分布在销售和财务部门,其结果往往是只重权力不重职能;第三,部门内部管理目标、职责和权力不配套,而且部门间在信用管理上缺少协调和沟通;第四,缺少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和专业化分工。

2.改进销售/回款业务流程

现代企业管理在传统职能分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部门间的协调作用和流程设计。例如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业务流程再造和ERP解决方案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管理趋势。销售/回款业务流程是企业关键性的业务流程之一。实践表明,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可以有效地将企业销售和回款业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流程设计的方法,实现销售业绩增长和降低收账风险这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实行全程信用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和改进的业务流程包括如下一些基本项目:(1)客户开发与信息搜集业务流程;(2)客户信用评级业务流程;(3)订单处理与内部授信业务流程;(4)销售风险控制业务流程;(5)贷款回收业务流程;(6)债权处理业务流程。企业通过上述各项业务流程的建立和改进,将在销售/回款这一企业最重要的价值链中获得较大的增值,其中卖方(企业)信用控制能力的提高和买方(客户)信用风险的降低是使各项业务流程得以改进的关键。

3.建立全过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一些企业不能很好地实施信用管理措施,是因为缺少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比如,许多企业不断颁布各种应收账款的管理规定,但往往达不到期望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化的设计。可以从三个方面设计信用管理制度。

(1)事前控制——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最大来源。强化信用管理,企业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交易之前对客户信用信息的收集调查和风险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下进行。主要内容有:客户信用信息的搜集;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客户信用分析管理;客户资信评级管理;客户群的经常性监督与检查。

(2)事中控制——赊销业务管理制度。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销售业务管理上缺少规范和控制造成的,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对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的控制。企业应该建立与客户间直接的信用关系,实施直接管理,改变单纯依赖于销售人员“间接管理”的状况。因此,必须实行严格的内部授信制度,包括:信用政策的制订及合理运用;信用限额审核制度;销售风险控制制度。

(3)事后控制——应收账款监控制度。许多企业已制订了一些相应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缺少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改进这方面的管理主要应在如下四个方面制度化;应收账款总量控制制度;销售分类账管理制度;账龄监控与贷款回收管理制度;债权管理制度。

企业的信用管理也是国家信用体系的基础。不从企业内部解决信用风险控制问题,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就无法真正规范起来,政府的各种规章和宏观措施就会失去方向。因此,当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改革是一项带有根本性和先导性的工作。企业是整个社会信用链条、债务链条中最关键的一环,只有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在企业中建立起一种既自我制约又相互制约的信用运行机制,整个国家的信用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猜你喜欢

业务流程财务部门账款
航天企业基于信息化的业务流程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中小企业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控
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公司的业务流程再造
试析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咨询服务的业务流程分析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