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酮Ⅱ-A 磺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2010-07-30贾士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8期
关键词:抗血栓丹参酮导联

贾士军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栓形成引起的冠状动脉永久性或间歇性的阻塞是其特征。目前针对NSTEMI的药物治疗包括抗心肌缺血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血栓治疗和调脂治疗。抗血栓制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基础药物治疗之一。

丹参酮是中药丹参根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或是醚、醇等有机溶剂的提取物,其中含有多种成分,总称丹参酮。具有抑制血栓形成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8例。符合下列NSTEMI的诊断标准[1]:①心肌酶明显升高,呈急性心肌梗死酶学动态变化规律,肌酸磷酸激酶水平超过正常上限2倍或心脏标志物肌钙蛋白T/I阳性;②缺血性胸痛持续>30min,含服硝酸甘油2片以上无效;③18导联心电图(ECG)无病理性Q波及ST段抬高,但可有以下改变:除aVR外,任何一个或几个导联上J点后0.08s的ST段压低1.0mm伴或不伴T波倒置;对应导联上无持续超过24h的ST段抬高深度超过1.0mm和对称性T波倒置,在两个以上的前壁或下壁导联上或I、aVL导联J点后0.08s的ST段抬高<1.0mm。如有对应导联改变,ST段压低<0.5mm。排除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左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预缴综合征及接受洋地黄治疗的病例。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注射液。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硝酸异山梨酯20mg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并同时予以抗血小板(阿司匹林0.3g、d,3d后改为0.1g/d)、抗凝(低分子肝素6000IU,12h 1次皮下注射,持续7d)、B受体阻滞剂、ACEI及降血脂、降血糖、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注射液(黑龙江哈药集团生产)60mL,1次/d。两组疗程均为28d。

1.3 监测内容

良反应:头痛、心悸、出血、低血压等。

1.4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改善,心电图很快恢复,血清心肌标志物数日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电图有所恢复,血清心肌标志物恢复但时间稍长。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并发症加重,心电图改变出现反复,血清心肌标志物出现反弹,病情恶化或住院时间延长。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进行数据库建立与数据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比较采用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双侧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

治疗组共50例(无中途退出)。其中男29例、女2l例;平均年龄(66±9)岁;对照组共48例(1例女性中途退出)。其中男27例、女21例;平均(67±8)岁;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各项资料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心电图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心电图的变化见表2。治疗组CK、CK-MB和∑ST幅度指标改善明显(P<0.05);治疗3d后两组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心电图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7d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指标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CK-MB、cTnI和心律失常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及心脏标志物及心电图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及心脏标志物及心电图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项目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d 治疗3d 治疗5d 治疗7d CK(U/L) 治疗组 785±61 698±58 240±56*△ 145±42* 81±12*△对照组 819±75 714±76 324±46* 235±60* 147±15*△CK-MB(U/L) 治疗组 76±8 61±11 42±8* 28±4* 8±3*对照组 82±9 77±8 63±8* 36±6* 16±4*CTnI(ng/mL) 治疗组 5.24±2.15 5.14±3.09 3.65±1.25* 2.17±0.67* 1.04±6.3*△对照组 5.47±2.68 5.47±2.08 3.77±1.65* 2.37±0.9* 1.06±0.25*∑ST幅度(mm) 治疗组 12.4±0.39 10.45±0.36 7.41±0.35* 5.68±0.23* 3.27±0.31*对照组 12.8±0.41 10.04±0.43 9.65±0.26* 7.15±0.35* 5.23±0.36*∑ST导联(个) 治疗组 5.38±0.26 4.21±0.44 3.28±0.58* 2.07±0.28* 1.52±0.26*对照组 5.64±0.36 4.58±0.45 3.69±0.86* 2.98±0.47* 2.06±0.37*心律失常n 治疗组 16 15 10* 5* 5*△对照组 19 19 15* 9* 7*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n(%)

3 讨 论

NSTEMI患者大多数有心绞痛病史,多为多支血管病变,基础病变较严重。由于NSTEMI存在血栓自溶及血管痉挛解除,梗死相关血管重新开放率高的特点,且其非梗死性血栓以白色血栓为主,含有较高的血小板及较少纤维蛋白,故标准溶栓治疗常无益处,且有增加心肌梗死的趋势。因此在不具备急诊PCI的医疗单位,对NSTEMI的抗血栓治疗常常决定患者的预后。

丹参酮Ⅱ-A(tanshinone),别名丹参醌Ⅱ、丹参醌ⅡA,是中药丹参根中的脂溶性成分,具有活血化淤、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养血安神等药理作用[2]。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抑制血小板过度聚集和内皮、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起到抗血栓作用;同时降低患者全血黏度、血浆纤维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增加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和红细胞问的排斥力,促使红细胞解聚而降低血液黏度[3]。

低分子肝素是肝素钠通过化学解聚或酶解聚生成的肝素片段,生物利用度高,发挥强大的抗凝作用,减轻血液高凝状态,具有明显溶栓作用,并能防治血栓形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抗心肌缺血、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丹参酮可以明显缓解NSTEMI患者症状,改善生化指标和心电图表现,而不良作用没有增加。

[1]Anderson JL,Adams CD,Antman EM,et al. ACC/AHA 2007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Committe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J]. J Am Coll Cardiol,2007,50(7):e1–e157.

[2]张玉方,赵春景.丹参酮ⅡA磺酸镁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12): 1676-1678.

[3]张建虎,叶芊.丹参酮的药理作用[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6):511-513.

猜你喜欢

抗血栓丹参酮导联
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的评估有了最新专家共识
关于《心电图动态演变为Aslanger 样心肌梗死1 例》的商榷
抗血栓压力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红花二米粥能抗血栓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丹参酮Ⅱ A 保护大鼠肾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aVR导联ST段改变对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aVR导联及其特殊位置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