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老年人血清肌酐水平分析
2010-07-30王育芳查卫琴毕佳训马顺高
王育芳 查卫琴 毕佳训 马顺高
血清肌酐浓度是评价GFR的有效指标,在正常饮食且无肾脏疾病的人体中肌酐的产生与肾脏排泄相等[1]。我们通过测定白族老年人的血清肌酐浓度,以探讨白族人群血清肌酐水平。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218例健康白族老年人,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71±10)岁,其中男性91例,女性127例。根据年龄及民族设3个对照组,即汉族老年组108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2±9)岁,其中男性53例,女性55例;白族老年前期组106例,年龄51~60岁,平均年龄(56±5)岁;白族成年组118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8±11)岁,其中男性58例,女性60例。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健康体检,排除各种疾病。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与处理
空服采集静脉血5mL,立即分离血清,3h内检测完毕。
1.2.2 仪器及试剂
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由上海科华有限公司提供。
1.3 测定方法
碱性苦味酸速率法。
1.4 质量控制
实验前对仪器进行校准,使用Random高、中定值质控品对检测结果进行监测,高中值质控品检测结果在控,其中Cre批内CV%为0.54%;批间CV%为1.08%,符合美国NCCLS精密度评价方案中的要求[1]。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白族老年人与对照组血清肌酐水平的比较(±s)
白族老年人血清肌酐浓度显著低于白族成年组(P<0.01),与汉族老年组及白族老年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白族老年人与对照组血清肌酐水平的比较(±s)
表1 白族老年人与对照组血清肌酐水平的比较(±s)
注:白族老年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组 别 例数 Cre(μmol/L)白族老年组 218 72.9±15.4△汉族老年组 107 73.4±14.3△白族老年前期组 106 73.9±12.2△白族成年组 118 87.4±20.0*
2.2 性别与血清肌酐的关系
白族老年男性与女性血清肌酐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白族老年男性与女性血清肌酐水平的比较(±s)
表2 白族老年男性与女性血清肌酐水平的比较(±s)
组 别 例数 Cre(μmol/L)白族老年男性组 91 84.9±14.7白族老年女性组 127 69.3±12.9 t 8.13 P< 0.01
3 讨 论
肌酐是肌酸的代谢终产物,血清肌酐的浓度取决于肌肉中肌酐的产量和尿中肌酐的排泄量。血清肌酐在肾功能低下、肌肉疾病时升高,在肌营养不良时降低。另外,尿中的肌酐的排泄量取决于肌肉的总量,不受饮食和尿量的影响,也不被肾小管重吸收,血清肌酐测定是诊断、监测肾功能受损及疗效观察的一项重要生化指标之一。严格控制饮食血浆内生肌酐浓度比较稳定,在健康人群中个体间无差异,但个体内差异较大[2]。本文中白族老年组肌酐水平与同年龄段的汉族老年组和老年前期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于成年组有显著特性差异(P<0.01),血清肌酐与年龄相关,与报道不符[3],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消耗、新陈代谢减弱,肌肉质量不同,肌酐产生量不同,在GFR相同时,男性肌酐浓度大于女性,肌肉发达者大于肌肉不发达者,年轻人大于老年人[2]。本研究中男性肌酐浓度(84.9±14.7)μmol/L与女性肌酐浓度(69.3±12.9)μmol/L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体上白族老年人血清肌酐浓度在不同性别之间是有明显差异的,这与文献[3]报道一致,与体形、肌肉量等有关系。血清肌酐浓度酐与文献报道也略有差异[4,5],可能与采用的检测系统不同以及人种不同有关。因此,建议各地区、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血清肌酐参考值范围,建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各年龄、性别使用不同的参考值范围。
[1]NCCLS.EP5-A2 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quantative measurement methods;approved guidine-second[S].Wayne,PA:NCCLS,2004.
[2]托马斯.临床实验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李海霞,张春丽,徐国宾,等.健康人群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肌酐分布及其评价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比较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1):970-974.
[4]杨昌国,吕邦太,许叶,等.肌酐酶法测定的两点法[J].临床检验杂志,1999,17(2): 71-73.
[5]卢燕君,石汉振,林莲英,等.健康成年人血浆肌酐生物参考区间调查[J].现代医学检验杂志,2006,21(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