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胎蛋白测定在重型肝炎预后中的意义

2010-07-30庞国宏马洪德杨汝磊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6期
关键词:甲胎蛋白肝炎肝细胞

庞国宏 马洪德 杨汝磊

重型肝炎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细胞广泛坏死的一组肝脏疾病,其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多样复杂,如何探讨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是临床极为关注的问题。甲胎蛋白(AFP)是在胚胎时期胎儿肝细胞内合成的一种特殊蛋白,临床上常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检测指标(多为持续性增高);但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AFP也可升高(多为一过性增高)[1]。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们测定了125例重症肝炎患者的AFP,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5例重型肝炎患者,男96例、女29例;年龄17~76岁,平均43.1岁;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重型肝炎诊断标准[2]。其中急性20例、亚急性22例、慢性83例;甲型肝炎4例、乙型肝炎87例、戊型肝炎20例、甲乙型重叠感染5例、乙戊型重叠感染9例。所有病例均予促肝细胞生长素、人血白蛋白、新鲜血浆、甘草酸二胺、还原型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并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125例患者中死亡71例。

1.2 检验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FP(正常值<20ng/mL)。患者在入院时、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各检测1次,取其最高值作为统计数据,并动态观测其变化。如AFP>400ng/mL,常规做肝脏彩超及肝胆CT检查排除肝癌。住院期间同步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肝功等项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125例重型肝炎患者AFP检测结果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见表1。

表1 112例重型肝炎患者AFP(ng/mL)检测结果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3 讨 论

重症肝炎的病理学基础是肝组织内炎性反应、肝细胞大量破坏,肝细胞坏死后能否有及时大量的肝细胞再生,决定了重症肝炎的临床预后。甲胎蛋白(AFP)是在胚胎时期胎儿肝细胞内合成的一种特殊蛋白,临床上常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检测指标;但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AFP也可升高,有文献报道,重症肝炎的预后与AFP水平有关,认为在重症肝炎病程中,较高水平的AFP一般提示肝细胞再生旺盛,特别是AFP从阴性转为阳性,可能反映肝细胞有较大程度的增生,预后良好[3]。笔者观察到,死亡例数与重症肝炎临床分型无明显关系(P<0.05),但与AFP的水平有关,重型肝炎死亡者AFP多升高不明显或不升高;而存活者AFP多明显升高,说明存活者肝细胞再生明显。本组AFP<200ng/mL的82患者中死亡61例(占74.4%),而AFP≥200ng/mL的43例患者中死亡10例(占23.3%),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AFP水平高的重症肝炎患者恢复较快,预后好;AFP AFP水平较低或正常范围者预后不良。说明AFP可反映重症肝炎的预后。重症肝炎AFP升高多是暂时性的,多随着肝功能的改善而下降至正常范围。AFP含量较高且持续不降者,特别是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应警惕潜在性肝癌的可能,注意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随诊监测超声或CT。

综上所述,AFP是检测肝细胞再生的重要指标,可作为判定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1]赵长春,王庭桂,杨春生.临床免疫检验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259.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 56-62.

[3]陈爱萍.重症肝炎甲胎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研究,2005,14(1):2.

猜你喜欢

甲胎蛋白肝炎肝细胞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世界肝炎日》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