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35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0-07-30廖远碧
廖远碧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和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针灸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方法治疗卒中偏瘫,并与同期35例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针灸结合康复训练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70例研究对象均未接受过正规康复治疗,伴有一侧肢体瘫痪、神志清楚。全部病例经临床诊断和颅脑CT证实,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脑中风诊断标准[1],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70.5±6.5)岁;病变部位:基底节区21例,皮质区12例,小脑区2例,偏瘫肢体左侧16例,右侧19例。其中肌力0级11例、Ⅰ级8例、Ⅱ级16例,出现肩关节半脱疼痛者14例,肌萎缩、肌张力偏高者9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71.0±5.5)岁;病变部位:基底节区20例,皮质区11例,小脑区4例,偏瘫肢体左侧17例,右侧18例。其中肌力0级10例、Ⅰ级9例、Ⅱ级16例,出现肩关节半脱疼痛者13例,肌萎缩、肌张力偏高者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肌力分级等临床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对照组35例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中药治疗,患者一旦病情平稳,生命体征稳定。观察组3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和康复训练。
1.2.1 针灸治疗针灸采用头针、体针相结合的方法。头针治疗取患肢对侧头部运动区,选1.5寸毫针,常规消毒后,进针0.8~1寸,快速捻转行针,每10min行针1次,每次1min,共行针3次,1次/d,15次为1个疗程。体针取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上肢:肩隅、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环跳、梁丘、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解溪、太冲;口眼歪斜:迎香、颊车、地仓、太冲。
1.2.2 康复训练方法
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措施,并帮助其实施。软瘫期:①良肢位摆放:避免上肢过度屈曲,下肢过度伸直;②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③坐位及平衡训练;痉挛期:①翻身训练;②坐位及平衡训练;③站位及平衡训练等。恢复期:①日常生活能力训练;②步行训练和上下台阶训练;③指导患者进行肌力增加训练及运动协调性训练,并与患者进行心里沟通以提高其自信及康复训练的积极性[2]。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经系统功能能基本恢复,肌力5级,生活能自理,能独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显效:瘫痪肢体肌力提高2级以上,神经系统功能大部分恢复,言语功能基本恢复;有效:神经系统功能有部分恢复,言语功能有所恢复,需他人搀扶行走;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3]。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13.0软件包中,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评定疗效,观察组显效患者23例,占65.7%;有效患者6例,占17.1%;无效患者6例,占17.1%,总有效率82.9%。对照组显效患者14例,占40.0%;有效患者8例,占22.9%;无效患者13例,占37.1%,总有效率62.9%。两组间总有效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 论
脑卒中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神志昏昧,口眼歪斜等为重症。中医认为卒中的发生主要是平素气血亏虚,脏腑阴阳失调情况下因忧思恼怒或劳累等因素而致风阳煽动,心火亢盛,气血上逆, 或脾虚痰热内盛,化火动风,上蒙清窍所致[4]。临床上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卒中均以偏瘫为主要表现。脑卒中后偏瘫的主要病理机制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下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失去控制。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肌群间的相互制约及协调作 用也随之消失,从而诱发运动功能障碍。
近年来临床研究证明针炙和康复治疗的可改善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康复医学理论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大脑在发生病变后也会通过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减轻病变所造成的影响。康复训练的通过感觉输入刺激加速了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了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组织的重组或代偿。促使运动反应的再现,极大地发挥了脑的可塑性。通过对外周(躯干和肢体)的良性刺激,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抑制异常的病理反射和病理运动模式,引出并促进正常的反射,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能有效地防止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风病多犯阳经,卒中治疗多以“治痿独取阳明”为理论指导,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畅通,正气得以扶助,机体功能得以恢复。针刺疗法是中医传统治疗卒中的方法。针灸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还能使患者病灶周围脑血流图波幅增高,血流速度加快,明显地改善脑供血的情况,加速了病灶侧大脑组织细胞的恢复[5]。
头为诸阳之会,针刺头部穴位可醒脑开窍,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动五脏六腑的精气,促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阳明多为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得扶助,使机体逐渐恢复。四肢穴位可刺激瘫痪肢体,分取手足经腧穴为重,具有调和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使经络疏通,局部气血畅通,四肢肌肉得以濡养而促进其功能恢复。本研究中经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后,通过评分标准提示,早期康复训练及针灸能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针灸结合康复训治疗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卒中患者在常规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积极开展系统的康复训练,是目前治疗卒中偏瘫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冯岩,李亚文.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6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3):65.
[2]杜宏斌,李菊艳.针刺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早期中风偏瘫46例[J].陕西中医,2008,29(2):64.
[3]牟宪慧.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的疗效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5):15-16.
[4]张海雁.早期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偏瘫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778-1779.
[5]陈军谊.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5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1):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