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2010-07-30耿晓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6期
关键词:双环肝炎病毒性

禹 萌 耿晓林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2000万~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具有潜在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也是已知的几种常见病毒性肝炎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一种。慢性乙型肝炎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乙型肝炎病毒难以清除,容易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为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特异性,强效抑制HBV的作用[1],从而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首选方案。寻找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是临床上一直是多年来研究的课题。双环醇是一种新合成的保肝药物,临床实验证实该药物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明显降低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作用,减轻肝脏病理损伤,并且有一定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作用。我们为观察双环醇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本次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双环醇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保肝、降酶及抗病毒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会议确定的临床诊断标准[2],入选的80例均为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12~55(平均33.5)岁;所选患者治疗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正常值上限(ULN)的2~10倍,血清总胆红素≤50μmol/L(3mg/dL),排除药物性肝炎、乙醇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且无其他类型肝炎病毒感染。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功能情况、病原学等特征上均无统计学差异。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的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的变化情况(±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组 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周末 治疗12周末ALT 治疗组 40 191.50±64.42 36.60±22.24** 30.05±12.75*对照组 40 159.61±54.79 64.33±32.56 42.36±21.78 AST 治疗组 40 170.26±68.85 43.05±21.68* 36.74±15.62对照组 40 167.41±69.36 63.71±32.69 43.54±20.83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40例,应用北京协和药厂生产的双环醇片75mg/d(每次25mg,3次/d);对照组应用葵花牌护肝片(每次4片,3次/d),疗程均为12周。

1.3 观察项目

①临床症状:临床有明显消化道及全身表现(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乏力等)。②肝功能:ALT,AST。③不良反应:血尿常规、肾功能及发热、皮疹等。

1.4 观察指标

分为治疗前、治疗4周末、治疗12周末3个阶段,分别检测肝功能,包括ALT、AST,并检测病毒标志物情况(HBV-DNA、HBeAg)。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所订标准[3],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疗效评定标准。主要疗效评估指标为ALT。

1.6 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记录用药过程中所有不良事件,参考卫生部药政局1993年颁布的《病毒性肝炎药物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及观察不良的反应。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 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 果

2.1 血清氨基转移酶的变化情况

两组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见表1。

2.2 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临床症状消失,1例患者出现不适反应,不适反应为4.01%。不适反应均为非特异性,包括呼吸道感染、失眠等,对症治疗即可基本缓解。对照组中,5例患者仍有纳差、乏力、腹胀症状,3例出现不适反应,不适反应发生率为8.08%,未见低血钾及其他不良反应。

3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常反复发作,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使HBV感染患者的精神负担较重[4]。HBV感染肝细胞后会产生许多炎性细胞因子,包括氧自由基,可损伤线粒体、细胞核,引起细胞坏死和凋亡。由于HLA Ⅰ类抗原限制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攻击表达HBV抗原的肝细胞,使细胞溶解或细胞凋亡[5]。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具有保肝、降酶及抗病毒作用的药物效果均不十分理想。双环醇(商品名百赛诺,化学名4,4'-二甲氧基-5,6,5',6'-双(亚甲二氧基)-2-羟甲基-2'-甲氧羰基联苯)是我国人工合成的一类抗慢性肝炎病毒新药。它可通过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膜和线粒体,使肝细胞核DNA免受损伤及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起到保肝作用[6],此外,双环醇还能够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抑制HepG2.2.15细胞株分泌HBsAg、HBeAg和HBV DNA而发挥其抗病毒作用。双环醇片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药服用方便、安全性好,对慢性乙型肝炎有很好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效果并显示了一定的抗肝炎病毒作用[7]。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乙型肝炎的慢性化过程,宿主对HBV的免疫应答失衡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Th细胞亚群Th1/Th2细胞是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必要因素。Th1亚群细胞因子主要有IL-2、IL-12、INF-γ,Th2亚群细胞因子主要有IL-4、IL-6、IL-10[8]。近期研究表明,双环醇可通过提高CHB患者Th1型细胞因子、降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来调节细胞免疫功能[9]。另外其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效果明显,可同时降低ALT、AST,且作用较快、反跳少、安全有效。双环醇还可减轻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保护肝脏细胞免受损伤而使胶原合成和分泌减少,同时促进胶原降解和吸收来抑制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10]。我们使用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周,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及ALT、AST下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本观察结果表明,双环醇在修复细胞、维护细胞的稳定性及抗肝线粒体的损伤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其特点为同时降低血清ALT、AST,且作用较快、反跳少、安全有效,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随用药时间延长,用药剂量的加大,抗病毒疗效可能会有所升高。由于病例数量不大,且疗程仅12周,远期抗病毒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生物学效应高,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1]Bryant ML,Bridges EG,Placidi L,et al. Antiriral L-nucleosides specific for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 Antin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1,45(1):229-235.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8(6):324-329.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19(1):56-62.

[4]Word Health Organization.Hepatitis B.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 Sheet 204 dex[R].2000.

[5]刘耕陶.双环醇的抗病毒与肝细胞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新药杂志,2001,10(5): 325-327.

[6]姚光弼,徐道振,兰培,等.双环醇治疗2200例病毒性肝炎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6):421-426.

[8]姜荣龙,卢桥生,骆抗先,等.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1、2型因子的表达[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8(1):26-28.

[9]宋伟峰,林潮双,李瑞珍.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0例疗效观察[J].广东药学,2005年,15(5):43-44.

[10]易建华,李伟,熊英,等.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06,23(1):57-59.

猜你喜欢

双环肝炎病毒性
《世界肝炎日》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模仿到底
双环法结合双“V”形乳腺切除法在乳房肥大整形术中的应用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