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2010-07-29应华亨吴力争
应华亨,吴力争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第一医院皮肤科,浙江 宁波 315600)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IU)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理想,常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门诊患者77例:均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1];病程不少于6周,无其他伴发疾病;年龄不低于16岁,性别不限;治疗前2周内未使用抗组胺药物、激素类药物及免疫调节剂;愿意接受治疗并按要求定期复诊。排除标准:由药物、感染、自身免疫、物理因素及有明确致敏原引起的慢性荨麻疹;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心、肝、肺、肾等系统性疾病者;1个月内接受过类固醇类药物治疗者;对卡介菌多糖核酸过敏者。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39例,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17~60岁,平均33.83岁;病程3个月至6年,平均1.86年。B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8~57岁,平均34.61岁;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1.5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口服西替利嗪(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10 mg,1次/d;同时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0.5 mg,隔天1次,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第3个疗程时改为隔天口服西替利嗪1次、每次10 mg。B组仅口服西替利嗪10 mg,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继续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治疗期间不另用其他药物。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红斑、风团、瘙痒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按4级评分方法记录:0分为无症状体征;1分为轻度瘙痒,最大红斑直径(MED)小于0.5 cm,风团1~6个,偶有难眠、腹痛,皮肤划痕稍高起、缓起;2分为中度瘙痒,影响工作、生活,MED为0.5~2.0 cm,风团7~12个,时有难眠、腹痛,皮肤划痕条状隆起、快起;3分为瘙痒难忍,影响睡眠,MED大于2.0 cm,风团多于12个,常有难眠、腹痛,皮肤划痕条状隆起明显、速起。根据治疗前和治疗后复查的总积分判定疗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疗效:见表1。
血清IgE:血清IgE治疗前正常A组10例、B组11例,升高A组29例、B组27例;治疗后A组正常30例、升高9例,B组正常21例、升高17例。可见,A组治疗后IgE正常病例数明显多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不良反应:A组、B组分别有6例、8例出现嗜睡、头晕,但可以忍受,1周后症状均缓解,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复发情况:对有效患者追踪随访3个月,复发A组1例,B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多数学者认为,慢性荨麻疹是由机体接触变应原后发生Ⅰ型或Ⅲ型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条途径致病[2]。随着环境中抗原性物质的逐渐增多,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常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但复发率较高。卡介菌多糖核酸是将卡介菌菌体中的多糖、核酸等多种具有免疫活性的物质进行提取而制成的针剂,其中多糖含量约70%,核酸含量约20%,蛋白质含量0.11%以下,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与增殖,产生 Th1反应,同时可诱导产生干扰素 - γ(IFN- γ)[3]。IFN- γ可抑制Th2细胞增殖,抑制白细胞介素4(IL-4)的产生,从而促进Th1/Th2平衡,抑制IgE的生成;还可刺激网状皮质系统,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组胺慢反应物质和白三烯、缓激肽、5-羟色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4],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疾病的复发。西替利嗪是新一代抗组胺药,起效快,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其主要成分盐酸西替利嗪除能阻断H1受体外,并对在过敏反应后期起重要作用的嗜酸性粒细胞有强大的抑制作用,能直接对抗组胺的作用并降低变态反应部位组胺的浓度,因而有独特的双重抗变态反应作用[5];作用维持时间长,且对中枢神经系统没有抑制作用。西替利嗪和卡介菌多糖核酸合用,既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又能提高抗变态反应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
由本研究可知,联合用药能有效控制慢性荨麻疹的症状,抑制复发,缺点是起效较慢,肌肉注射不易被患者接受,同时由于本次观察时间有限,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1]赵 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3.
[2]Sharma JK,Miller R,Murray S.Chronic urticaria a Canadianperspective on patterns and practical management strategies[J].J Cutan Med Surg,2000,4(2):89-93.
[3]徐贤挺.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病杂志,2006,22 (8):697.
[4]刘 梅,林俊萍,高兴华.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17(3):1.
[5]任同洲,张石革.西替利嗪治疗荨麻疹等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6,12(3):148-151.